呂春悅
摘要:在《幼兒園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引導幼兒接觸自然環(huán)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與奧妙,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和認識興趣”,美麗又有趣的葉子隨處可見、隨手可得,看似十分平常,卻與我們有著密切的聯系。于是,源于孩子們的興趣,引導幼兒去觀察探索這個身邊隨處可見的小事物,從中培養(yǎng)孩子們的觀察、比較、分析等綜合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讓幼兒了解自然,熱愛自然,共享自然的奧秘,從而我們開啟了這場奇妙的旅行。
關鍵詞:幼兒園 科學探究 自然物 表征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10-0214-02
1活動背景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jié),是花草樹木變換的季節(jié)。在小朋友的周圍,都悄悄的發(fā)生著變化,枝頭的樹葉開始翩翩起舞,樹葉像是在盡力展現著自己最美的姿態(tài)。而在樹下散步是孩子們發(fā)現樹葉飄落了,都顯得格外興奮,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這時,我們就想為什么不讓孩子玩一玩拾落葉的游戲?話音剛落,孩子們都一個個歡脫的跑開了,在撿落葉的過程中,孩子們顯得非常興奮,只要撿到一片,他們就會手持葉片跑過來對我說:“老師,看我撿到一片小樹葉啦!”“老師,看我的樹葉黃黃的?!薄袄蠋?,你看我的樹葉是長長的?!薄櫪蠋煱l(fā)現旁邊有幾棵矮矮的小樹旁有些剛掉下來的樹葉是嫩嫩的、黃黃的,非常漂亮。孩子們一看到,馬上一涌而上,都吸引了過去,“哇,這些樹葉黃黃的,好漂亮啊!”孩子們嘰嘰喳喳叫個不停。他們不一會就都撿了一大把落葉,回教室的途中他們還在悄悄討論著,譚寶和睿睿說:“睿睿你看,你撿到的葉子是尖尖的,我的是圓圓的”琪琪也加入了討論:“對,而且你們的葉子顏色也不一樣,你的是綠色的,睿睿的是咖啡色的”睿睿說:“你們快看,我的葉子上還有一條條線呢”因此,我們抓住了孩子的興趣,以這個為切入點,和孩子們一同開啟一場奇妙的葉子之旅,豐富幼兒對樹葉、秋天、自然的認知與了解,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望。
2初期的準備
2.1圖畫表征,提出問題
在活動的初期,我們抓住孩子們對樹葉的喜愛,開展了活動《關于葉子我想知道……》讓幼兒自由地對樹葉提出了自己的問題,并用繪畫的形式表征出來,繪畫表征是指幼兒有目的地運用繪畫的形式創(chuàng)作出圖形符號來指代事物的活動。然后,教師進行了文字記錄。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各抒己見,有的說:“我想知道為什么樹葉有的大,有的???”有的說:“為什么有的樹葉摸起來毛毛的,有的樹葉卻摸起來光光的呢?”有的說:“哇,你們瞧樹葉居然還有不一樣的顏色呢,這是為什么呢?”還有的人問:“你們知道樹葉能用來做什么嗎?”……表征在幼兒心理發(fā)展中起著重要作用。皮亞杰認為,幼兒從感知運動智力向概念性智力的過渡,需依靠表征活動來完成。繪畫作為一種表征方式,其具體形象的特點正符合學前兒童思維的典型特征。
2.2充分利用家長資源
接著,圍繞孩子們的這些問題我們利用QQ群線上和家長們進行了溝通交流,讓家長了解我們孩子當下的一些興趣點,走進我們的主題活動中,參與主題探索,和孩子們共同表征。這就是我們家園合作式的一種表征方法,家長們也都非常的積極配合,他們利用周末等課余時間帶孩子一起走進大自然去尋找身邊的樹葉,并一起查閱資料了解孩子最喜歡的一片樹葉的名稱、基本特征、作用等等,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表征方式,在展示每個家庭表征內容的同時讓幼兒相互模仿,既可以拓寬教育內容,又能提高幼兒的表征能力。有的家庭用照片、剪紙記錄,有的家庭用圖畫記錄,還有的家庭用文字記錄等。
3活動的開展與延伸
在眾多問題中我們進行了一部分的篩選,通過孩子們投票留了兩個他們特別感興趣的問題進行了深度挖掘。問題一:樹葉里藏著哪些小秘密?問題二:樹葉都有哪些用途?
3.1樹葉里藏著哪些小秘密
孩子們將自己找的樹葉帶來了幼兒園,我們先對各自的樹葉進行了細致的觀察,然后請他們來說說他們眼中的樹葉像什么?是什么樣子的?有的覺得樹葉瘦瘦的彎彎的像小船,有的覺得3片一樣大小卻不同的樹葉像一家人,有的還覺得紅色的小樹葉像一顆紅寶石。
緊接著孩子們發(fā)現他們彼此帶來的樹葉也都不一樣,顏色外形都不一樣,多多更是發(fā)現她的同一片樹葉上還有兩種顏色,還有孩子發(fā)現自己的樹葉上面有好多小洞洞,樹葉中藏著許多的小秘密,于是他們將自己的樹葉畫了出來,并進行了分類,從3個維度來記錄:1.形狀不同;2.顏色不同;3.大小也不同等等。為了給孩子們一個更加嚴謹的科學認知,我們還一起認識了樹葉的結構,通過摸一摸樹葉、做一做葉脈書簽、變一變樹葉顏色等活動來更深入的感知葉脈、葉片的特征;孩子們發(fā)現,原來有的樹葉葉片光滑,有的粗糙。有的樹葉邊緣是尖尖的,有刺會扎人;葉脈的粗細不同;葉子是可以變顏色的……孩子們在一次次的探索中,不斷有新的發(fā)現,體驗了探究活動的樂趣。
3.2樹葉都有哪些用途
首先,我們和孩子共同欣賞了繪本《風中的樹葉》。繪本中講述了在一根柳樹枝上,長著十片各不相同的柳葉。秋天的時候,秋風一吹十片樹葉紛紛離開了柳樹枝頭的故事,孩子們通過繪本了解到在秋天到來時,隨風飄落的葉子,可以用作不同的地方,帶來不同的歡樂與游戲,特別是可以做成小船去拯救螞蟻或螞蚱、可以制作成不同的繪畫作品中不同的小魚、加上樹枝便可在作品中變成大樹、貼到燈籠上可以更美麗……
接著,我們將小朋友進行了分組,以小組為單位,讓他們通過討論、分享交流、尋求幫助等多種方法來查閱資料了解到了葉子的部分用途。這就是生生合作式表征。大班幼兒的交往能力有所增強,他們不僅注意自己的活動,而且還喜歡關注同伴的活動。如果有共同的興趣或目標,幼兒問會有很好的分工與合作,他們還會主動向同伴學習。同時,在我們的散步中,有孩子發(fā)現樹底下的葉子上有好多小洞洞,那這些洞洞是哪來的?結合我們的繪本《風中的樹葉》中最后一片樹葉它就“飄落在了樹媽媽的腳下,一條蚯蚓把它拖進泥土里,吃了個精光,葉片變成了柳樹的營養(yǎng)?!焙⒆觽円灿辛烁钜徊降恼J識,樹葉不光有這么多用途,最終還會變成養(yǎng)料。
當然,我們還延伸出了一系列的活動,例如:音樂活動《小樹叫》、美術活動《樹葉暢想》、語言活動《我的第十一片樹葉》、體育活動《和落葉一起做游戲》等。
4我們的收獲
這場旅行依托自然環(huán)境中的秋葉開展,整個活動中,我們從孩子的視角,發(fā)現、探究樹葉的秘密,并在熟悉樹葉的過程中嘗試玩轉樹葉。在和樹葉做游戲的兩周里,孩子們有了太多奇妙的發(fā)現。樹葉會變黃、會落下。每一片落葉都有自己不同的旅程,會落到什么呢?孩子們進行了觀察、創(chuàng)想、表演,每一片落葉都有了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故事,成了孩子們每天津津樂道的話題。我們驚喜的發(fā)現,大班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現和表達自己的而想法,而我們老師需要做的就是充分給予他們這樣表達自己的機會。鼓勵他們去發(fā)現樹葉、感知樹葉的結構和特征,嘗試樹葉創(chuàng)意畫,每一個活動都是孩子們自主自發(fā)的過程,是一個發(fā)現,探索,交流,互動的學習過程,是層層遞進的。
雖然我們的這個活動已經結束了,但是孩子們在戶外活動時還是對樹葉充滿了興趣。正如:陳鶴琴先生說的:“大自然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大自然大社會,大自然充滿了活教材”。我們在整個活動中只是一個記錄者,幫助者,我們尊重孩子,在不斷的追隨孩子,孩子有一雙發(fā)現的眼睛,從而生成了一個適合大班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