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經過千年發(fā)展,逐漸形成了眾多豐富且燦爛的中華文化。詩詞、戲曲、書法、國畫、茶藝、雕刻等,均是輝煌璀璨的中華文化。此外,伴隨著人們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來也隨之形成了獨特的玩石文化,其中以壽山石文化最具代表性。
壽山石文化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其自身石質晶瑩、脂潤、色澤渾然天成。經過雕刻家精雕細琢之后的壽山石雕藝術品,是福州的工藝特色和藝術傳承,自古以來,便是文人雅士們鐘愛的玩賞之物,也是我國傳統(tǒng)石文化的結晶。壽山石雕與脫胎漆器、軟木畫并稱為“榕城三絕”,作為中國民間雕刻藝術之一,更是將玩石文化發(fā)揮到了極致。
[關鍵詞]壽山石;壽山石雕;玩賞價值
壽山石產自福州市晉安區(qū)的壽山鄉(xiāng),因產地而得名,是福州晉安區(qū)特有的名貴石材,麗質天成,素有“中華瑰寶”之稱。壽山石石質晶瑩脂潤、品類多達百余種、色彩斑斕豐富,不同的石種不論是外形,還是色澤,甚至是肌理,都有其獨特之處。在數(shù)千年的歷史進程中,以其獨特的意蘊,融匯了自然美與藝術美的語言,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壽山石文化”。自宋代以來便為文人雅士所愛,其中上品更是被作為貢品納入宮中??梢哉f,壽山石雕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中國歷史進程的見證者。
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隨之壽山石玩賞與收藏之風也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在壽山石的收藏和購買上花費大量資金。本文就壽山石雕的“賞”與“玩”為主要內容,探析壽山石雕的玩賞價值。
一、賞石
(一)賞天雕神藝
出產壽山石的壽山村位于福卅l北郊,其地理環(huán)境優(yōu)越,群山環(huán)繞,氣候溫暖濕潤,降雨量充沛。在這樣得天獨厚的環(huán)境下形成的壽山石,光澤溫潤,易于奏刀。早在1500年前的南朝以前就被雕刻大師們相中,用作雕刻的材料。元代篆刻家以葉蠟石作為印材,使壽山石冠上了“印石三寶之首”的稱號。自此,壽山石開始登上雅致文化的舞臺,成為帝王將相、黎民百姓喜愛的文化珍品,掀起了一股收藏壽山石的熱潮。
壽山石原石的收藏自明朝初年就已經開始。經過千年的歷史洗禮,至今壽山石依然在我國玩石界有著重要的地位。早期壽山石雕工藝發(fā)展尚不純熟時,壽山石深受喜愛的原因主要得益于壽山石自身具有的自然美。
壽山石按照傳統(tǒng)分類習慣主要分為“田坑”“水坑”和“山坑”三大種類,其石種眾多,品名復雜,多以產地及形態(tài)命名,也有小部分以人名命名。據(jù)統(tǒng)計,壽山石種類多達一百余種,原石色彩斑斕,絢麗奪目。不同的石種外形、色澤、肌理都有各自的特點。雖然優(yōu)質石種與粗劣石種有很大的區(qū)別,但壽山石各石種豐富各異,品類眾多。若將百余種壽山石全部陳列在一起,可謂是琳瑯滿目,令人眼花繚亂。
晶瑩脂潤、色彩斑斕、天譴瑰寶、國石之首……集各種美譽于一身的壽山石從古至今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芙蓉石溫嫩細膩、水坑石晶瑩清透、杜陵石厚重結實、荔枝洞石嬌艷光彩,壽山石不同的石種各自有其獨特之處。紅如雞血,粉如桃花,就連白色都有純白色、乳白色、灰白色之分,可見其色彩的繽紛多彩。
總而言之,壽山石天生麗質,原石就是自然界的天雕神藝。
(二)賞人文內涵
壽山石雕作品,除了壽山石原石的天雕神藝吸引觀賞者之外,能夠虜獲觀賞者芳心的無非就是壽山石雕的精湛技藝與人文內涵了。中國壽山石雕刻技藝融合了無數(shù)先輩的智慧,不僅見證了中國的歷史發(fā)展,還為中國乃至世界留下了寶貴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是中國的文化瑰寶。
近年來,壽山石雕逐漸走出國門,邁向世界,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博得了不少國外藝術品收藏家的青睞。而這很大一部分源于壽山石雕所承載的歷史文化與人文內涵。壽山石雕有著悠久的歷史,見證了中國文明發(fā)展的過程,同時也匯聚了各個時代的藝術審美。
而在雕刻進程中,中國畫對其影響頗深。早期的傳統(tǒng)雕刻往往不注重體積與空間的表現(xiàn),因此,人們逐漸將繪畫的審美標準帶入壽山石雕的創(chuàng)作中,以繪畫的審美眼光作為評判標準也使得雕刻者在創(chuàng)作中更加注重作品的整體布局。在融入中國畫的精華之后,壽山石雕不論是線條的表現(xiàn)力,還是整體氣韻上都達到了一定程度的上升,從而使得壽山石雕在造型上具有鮮明的東方風格。
此外,在壽山石雕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雕刻者往往會加入一些抽象的人文情懷于作品中,為作品增添樂趣與人文氣息。壽山石雕作為一種人的精神創(chuàng)造物而存在于世間,它是雕刻者語言之外的另一種傳達情感的表達方式。同樣的原石,經不同創(chuàng)作者之手,會創(chuàng)作出各不相同的藝術品,而這就取決于雕刻者的雕刻技藝以及內心情感。
對于雕刻者來說,作品是體現(xiàn)其精神價值的最佳載體。優(yōu)秀的藝術品不僅能夠展示創(chuàng)作者的雕刻技藝,還能看出其創(chuàng)作心境。喜、怒、哀、樂,雕刻者的內心決定了創(chuàng)作作品的內涵。所以,觀賞者在欣賞壽山石雕作品時,感受的是雕刻者內心情感與創(chuàng)作手法相結合的人文內涵藝術。
二、玩石
(一)在雕刻中修身養(yǎng)性
“玩賞”是中國人最為傳統(tǒng)的消遣方式。一玩一賞,將觸覺與視覺享受完美結合,在玩賞之間忘卻一天的疲憊,全身心投入舒適的放松中,讓身體和靈魂得到安撫。近年來,玩石日漸流行?;蛟S很多人認為捧在手上玩才是“玩石”,其實不然。事實上,雕刻者在雕刻的過程也是在“玩石”。
都說“玉不琢,不成器”,這句話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壽山石雕的價值不僅僅在于它自身的天然藝術,還在于它精美的雕刻工藝。壽山石雕作為中國民間傳統(tǒng)的雕刻藝術之一,至今已有近1500年的歷史。歷經千年發(fā)展,形成了獨樹一幟的雕刻手法與表現(xiàn)形式。圓雕、浮雕、鈕雕等均是壽山石雕的雕刻手法。圓雕應用范圍廣泛,在人物的塑造上刻畫得極其逼真、生動,浮雕是屬于—種裝飾性的手法,大多用于石硯四周與印章的四面。圓雕較注重于前方位體現(xiàn)作品的物體形象,后方位則略顯粗糙。而鈕雕較常使用在印章的頂部,主要起裝飾性的作用。
壽山石雕的技法在數(shù)千年的歷史進程中逐漸發(fā)展與進步,現(xiàn)今的壽山石雕雕刻技法、題材及表現(xiàn)形式已相對純熟,雕刻者們也力求能夠突破創(chuàng)新。因此,逐漸融入現(xiàn)代化元素于創(chuàng)作中。在傳統(tǒng)壽山石雕中,山水、花烏、人物等均是常見題材。而近年來,人們的審美需求逐漸增高,壽山石雕的創(chuàng)作題材、造型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越來越多新奇現(xiàn)代化元素加入雕刻中,逼真生動的螃蟹、奇特美麗的珊瑚等。這也充分體現(xiàn)了雕刻者在“玩石”過程中對自我革新的創(chuàng)新精神的追求。
自古以來,文人雅士都愛親近自然,同時追求物我合一的精神境界,希望能融入自然,獲得精神上的超越與思想上的提升。因此,雕刻者們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其實也是追求與自然合二為一的過程。他們不斷地在清凈恬淡、高逸閑適的環(huán)境中專心創(chuàng)作,尋找超凡脫俗、安靜恬淡的生活方式,從而逐漸衍生出特有的審美情趣。也正因此,雕刻者在雕刻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追求創(chuàng)新、修身養(yǎng)性的過程。
(二)追求經濟價值
而“玩石”,很多人玩的并不是藝術,而是壽山石雕藝術品所帶來的經濟價值。隨著改革開放,人們的生活質量也與日提高,收藏已經發(fā)展成為人們重要的投資手段。
由于壽山石產地采取了保護措施,壽山石開采受限,原石稀缺,所以導致壽山石原石具有一定的價值。而經過雕刻者精心雕琢的藝術精品市場價值更是極高,吸引不少國內外文人雅士與投資、收藏家。近年來,壽山石中的田黃石與芙蓉石價格更是火爆。此外,荔枝、杜陵、旗降等壽山石優(yōu)質石種,價格也在不斷攀升。可以說,壽山石近年的市場行情一路看漲,前景相當廣闊,經濟價值也不可小覷。
壽山石雕刻藝術是一門獨具特色的雕刻藝術,每一個時代的壽山石作品都有其獨特的時代特色,它呈現(xiàn)的姿態(tài)與藝術語言能反映出雕刻者的心境。賞,可以提升審美水準,感受人文內涵;玩,可以修身養(yǎng)性,并獲得經濟價值??梢哉f,壽山石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與玩賞價值,玩賞文化發(fā)揮到了極致。
[作者簡介]
林鏹,1983年出生于福州市。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林亨云學習壽山石雕。其作品獲得第21屆福州如意杯銀獎。多次在莆田百花展上獲獎?,F(xiàn)為福州市壽山石行業(yè)協(xié)會員、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會員、中國寶玉石專業(yè)雕刻協(xié)會會員。
(編輯: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