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qū)第八小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課堂教學內容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我在講授《群鳥學藝》一文時,我先在課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種鳥的圖片影像,在導入新課時,我采用了故事導入法,告訴學生今天老師給他們請來了一群可愛的鳥朋友,然后出示鳥的圖片影像,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被激起。在此基礎上,我再做進一步引導教學。這樣的課堂教學,使學生很快入情入境,展開想象,比起教師用簡單的圖片和講述更能激發(fā)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興趣之門。
我們知道,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向活動。只要教師在課堂上精巧設計問題,有目的的引導學生,適時點撥學生的思路,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因此,課堂舞臺上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不可能有高質量和高效率。心理學家認為:“課堂上只有經常性啟發(fā)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tài)中?!蔽以谥v授《桂林山水》一文時,揭示課題后,我先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課文,把找到的問題答案用直線劃出,不明白的地方用問號標出。自學時要求學生做到邊讀邊想邊動手。通過這樣動手、動口、動腦訓練學生,能促使他們在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因此,課堂教學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全方位參與中學習,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率,使語文課堂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的各抒己見。學習中,教師要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后,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探究學習,并發(fā)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識是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打造出課堂活躍、氣氛熱烈的課堂,教師還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的思維在無拘無束的討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給課堂教學注入勃勃生機。還是我在講授《群鳥學藝》一文時,我問學生:“學了這個故事你們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學生都回答了要有耐心、虛心、認真地學習,才能學到真本領??捎幸粋€學生卻回答的不同,他說是鳳凰教搭窩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鳥沒有學會搭窩。他的回答激起千層浪,學生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并列舉了一些好的方法。最后,我在學生們討論的基礎上作了全面的總結,使他們對課文的寓意有了比較正確的理解。這樣做,激發(fā)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讓他們的個性在課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張揚。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促進學生學習的一劑良藥。教師要熱愛每一個學生,善待每一個學生,讓每個人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教師應該有一雙善于發(fā)現的學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學生某一方面的優(yōu)點、亮點,引導他們積極參與適合自己的學習,發(fā)揮他們的特長優(yōu)勢。那些教師的冷淡、責怪、不當的批評往往都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而一旦喪失自信心,那么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大大削弱,當然對語文學習也就提不起興趣了。所以,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困生在語文課堂上獲取成功、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讓這一部分課堂上的弱勢群體動起來,使課堂真真實實地活起來。如何有效提高弱勢群體的學習積極性呢?我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了分層教學,即經常讓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回答一些很淺顯的、在書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問題,做一些簡單的基本題和練習作業(yè),如果答對了、做對了或者答對了、做對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揚,表揚他的點滴進步。然后逐步加大訓練難度,提高訓練要求,讓學習困生在不斷的訓練中獲取點滴的長進,體驗成功的快樂。另外,對于學困生,我還經常做出一些激勵性的評價。比如,“其實你很聰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會學得很棒。”“這個問題你說得很好,證明你是個愛動腦筋的學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學得好!”“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諸如此類的評價,不但承認了學生的進步,而且強化了學生的進步,并使學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進步。由此喜歡上語文老師,也喜歡上語文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