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青島基隆路小學)
科技的發(fā)展進步,不僅改變了人們娛樂方式與生活方式,還改變了人們的學習方式。當前,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技術已經在小學教學中得到了極為廣泛的運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擁有更多的主動性與自由性。除此之外,為順應時代發(fā)展與現(xiàn)代教育的需要,許多小學教師開始采用翻轉課堂模式進行習作教學,不僅教學資源得到了豐富,而且學生學習時間也變得更為自由,突破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束縛,教學效果自然也是更上一層樓。
1.貼近學生生活
生活是語文的拓展與延伸,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不能脫離生活進行學習,在進行學習學習的時候,其需要從生活中挖掘寫作內容與素材,并從中得到相應的啟發(fā)與感悟。值得注意的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較為古板老套,教師并不會有意識地鼓勵學生去觀察生活,從而導致其在寫作的時候容易出現(xiàn)“無事可寫,無話可說”的情況。在當前的教育環(huán)境下,語文教師已經意識到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并懂得利用翻轉課堂中的視頻資源來展現(xiàn)生活內容,激發(fā)學生寫作欲望。
例如,教師所布置的寫作主題是“老師”,雖然學生們幾乎每日都與不同的老師聊天溝通、學習知識,但其從未認真去觀察過任何一位老師樣子與特點,寫作的時候也不知從何下手去寫。此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視頻,視頻中的老師不顧身體勞累,耐心輔導學生、主動關心學生、熬夜批改作業(yè)……學生內心自然會涌起一股溫情與感動,并聯(lián)想到老師平時對自己的關心、幫助與輔導,在此種情況下進行寫作,學生自然會有話可寫、有話想說,習作內容不僅豐富充實,而且飽含真情實感。
2.實行個性教學
翻轉課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與寫作水平,讓其看到自己習作能力其實并不差。但在具體的習作教學中,每位學生的特點與缺陷卻各不相同,例如有的學生作文內容豐富飽滿,但言語過于啰嗦;有的學生作文則是結構完整,但細節(jié)描寫過于粗糙……教師需要采取個性化教學來幫助學生不斷提高寫作水平。
例如,寫作題目為“我身邊的小能人”,由于學生之前已經寫過與人物相關的作文了,其懂得如何展開描寫,但其對人物細節(jié)描寫方面的把握還不夠到位。因此,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之前,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打水漂的視頻,再展示別人如何采用各種修辭手法對這段視頻內容進行描寫,文筆生動有趣。隨后,教師可以再播放一段類型相同的視頻供學生進行欣賞,并讓其采用不同的修辭手法來展現(xiàn)視頻內容。通過此種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學習興趣有所提高,人物細節(jié)描寫也會更上一層樓。
1.引領與示范
生活是優(yōu)美而具有詩意的,我們之所以沒有發(fā)現(xiàn)生活的詩意,只是因為沒有用心觀察罷了。小學生雖然年齡較小,但其已經有過很多的生活閱歷,例如參加過很多比賽、去過很多地方旅游,等等,但其之所以在寫作的時候出現(xiàn)捉襟見肘的情況,主要是因為沒有深入去關注自身的生活經歷罷了。因此,教師可以利用翻轉課堂來播放一些視頻資源,以加深學生對生活、對個人經歷的認識。
仍然以上面提到的“身邊的小能人”這個題目為例,許多學生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可能會將寫作內容局限在口算、鋼琴、舞蹈、英語等類似于特長的范圍,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播放不同小能人的形象,例如常見的滑板高手、溜冰高手、悠悠球高手、疊紙鶴高手,等等,這些內容都充滿生活氣息,也是學生非常熟悉的內容。通過引領與示范,學生寫作思路一下子拓寬了許多,寫作水平自然也會有更大提高。
2.聯(lián)系生活,再現(xiàn)生活經歷
許多學生或教師可能會存在這樣一個誤區(qū),覺得生活是生活、想象是想象,兩者之間的并不具有必然的、密切的聯(lián)系。心理學研究表明,想象并不是所謂的異想天開、癡人說夢,而是包含了我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與渴望,教師可以讓學生以現(xiàn)實生活經歷為基礎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從而使課堂學習由關注現(xiàn)實生活轉向關注夢想世界的翻轉。
例如,教師所布置的作文題目為“藏在教材中的故事”,學生雖然已經大致學習或閱讀過教材課文,對文中的故事與內容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了解具體的細節(jié)。此時,教師可以利用翻轉課堂進行教學,要求學生主動去搜集相關的素材與資料,以生活經歷為基礎就教材提到的相關細節(jié)進行更為深入的聯(lián)想與想象,想象內容最好是自己曾經有過的一些經歷。通過此種方式進行教學,學生的想象力與認知力必然會有相應的提高,從而為寫作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認清翻轉方向
許多學生在開始寫作之前就閱讀過大量的文章,包括課內的、課外的,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的時候需要認清翻轉的方向、了解學生內在需求,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課堂教學效果才能得到相應提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主動將教學內容與學生所需強化內容進行結合,以充分凸顯翻轉課堂的價值。
例如,教師所布置的習作任務是要求學生寫一篇讀后感,學生可能已經閱讀過大量的書籍,但應該從何處入手寫感想與看法是大多數(shù)學生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如果找不到準確的切入點,則寫出來的讀后感不僅內容混亂,而且感受缺乏深刻性。此時,教師可以利用視頻資源進行課堂翻轉,讓學生懂得從何處入手來切書本核心,其可以根據(jù)一個故事、一個場景甚至是一句話來展開描寫,以小見大、深化認識。通過此種方式進行課堂翻轉,學生的認知空缺得到了補充,對寫作方向也有了正確的認識,習作教學翻轉便能輕易達到預期的效果。
2.理清翻轉重點
無論任何課程的老師在教學之前都必須要理清教學的重難點,并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唯有如此,教學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與效果。小學語文教材中每一單元的寫作主題都與本單元課文有一定的聯(lián)系,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的時候亦可以從本單元課文出發(fā)來引導學生進行寫作,探尋寫作與課文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從而使得翻轉教學更具有方向與重點。
例如,有一期的寫作主題為“師恩難忘”,而且在這個單元中也有一篇《師恩難忘》的課文,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的時候可以將寫作主題與本單元課文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仔細研讀課文,詳細分析作者是如何展開論述與描寫、如何表達自己對老師的尊敬、愛戴與難忘之情。學生從課文中汲取到營養(yǎng)之后,可以有針對性選擇一些較為典型、難忘的事例展開寫作,并通過質樸、平實的語言來表達自己對恩師的感情。我們會發(fā)現(xiàn),理清翻轉重點之后有針對性地展開教學,可以讓學生實現(xiàn)從閱讀中來、到寫作中去,從而不斷提高寫作的水平與效果。
總而言之,在新的時代與教育背景下,傳統(tǒng)的習作教學模式已經難以適應現(xiàn)代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及時轉變觀念,將翻轉課堂運用于高年級習作教學中,以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與欲望,提高其習作主觀能動性,并讓其逐漸懂得從生活出發(fā)、從身邊的小事出發(fā)來豐富寫作內容,使得文章的結構更為完整、情感更為真實,從根本上提高了文章的整體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