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學)
從“雙基”到“三維目標”,再到“核心素養(yǎng)”,教育已進入3.0時代。《論語》有云“勿意、勿必、勿固、勿我”,教育讓學生帶走的不僅是書本里的知識,更是超越書本知識的人的素養(yǎng),教育培養(yǎng)的是以科學與邏輯、人文與審美為核心的全面發(fā)展的人。
學生不應是工業(yè)品,而應是藝術品。因此,教師不應是技術工,而應是藝術家。一位近視的老師,尚有方向,但行之不遠;一位平視的老師,墨守成規(guī),且難于創(chuàng)新;只有一位俯瞰教學的老師,才能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因此,在新課標的背景下,應該更加立足學校實際和學生個人特點,始終牢牢把握住學生為主的核心思想,堅持“突出雙基、注重能力、分類突破、提高素養(yǎng)”的原則,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能力,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擾和影響,充分尊重學生在備考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釋放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進而提升備考質量。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使學生能獲得較好的成績,教師的作用尤為重要。
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教師要花大量的時間仔細研究教材和考綱,分析對比考綱的變動情況,重點研究近三年的高考生物真題,把握高考命題走向,根據(jù)本屆高三學生特點制定復習計劃,統(tǒng)一復習進度,明確復習內容。
在以學生個性化需求為主的備考思想指導下,課堂教學模式也要進行必要的轉型和調整。課堂轉型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課堂教學思維的轉型,從知識灌輸?shù)侥芰ε囵B(yǎng)轉變。另一方面是實現(xiàn)教學模式的轉變,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方式,進而引入合作教學、探究教學、分組教學、情境教學等多種方式,努力構建高效自由開放的課堂氛圍,開啟核心素養(yǎng)時代的“創(chuàng)課”。
高三的學生最易忽視的就是課本,往往在答題規(guī)范、語言表述、文字書寫上扣分,所以我就更加注重對于教材知識的整理和提煉,特別是注重對教材知識的強化理解,攻破存疑的知識點,每個考點過關。針對學情,自己動腦去想,動手去編,用知識點填空、糾錯卷、專題復習卷等,整個過程復習緊緊圍繞教材進行。那么,如何用好教材?
1.重視深入挖掘教材知識
教材的重點并非僅僅只是知識點而已,很多重要的解題思路、思考方式等,也都可以在理論論述、解題思路、插圖資料、拓展習題等中找到靈感和方向。因此,要注重對于教材的全面挖掘,從知識點以外的背景知識中尋求靈感和突破。
2.注重日常積累和總結歸納
在日常的教學和練習過程中,不要將著眼點放在某一題的教學上,而是應該從大量同類型的題目中尋求結題的一般性規(guī)律,對這些規(guī)律進行有效的總結和歸納,有利于提升結題的效率和準確率。
3.學會閱讀教材
高三學生讀過的教材還存在盲點或沒有重點。學會閱讀,就要學會找出被遺忘的、記憶模糊和理解不透徹的知識點,做好閱讀筆記,逐一攻破。重點反復理解核心概念、課本經(jīng)典實驗、常規(guī)實驗、圖、表、資料、與生活社會的聯(lián)系,我將有關生物學事實、概念、原理和生理過程以問題、填空、填表(對比區(qū)別)、填圖等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或者將重點知識勾畫出來,讓學生記憶。
1.嘗試繪畫概念圖
讓學生以概念圖的方式,將復習過的內容直觀具體地展現(xiàn)出來,這對于提升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是具有較為有效的強化作用的,在學生獨立繪畫概念圖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卻是十分珍貴的,往往能夠成為學生們強化理解和記憶的有益幫助。
2.利用教材看圖說話
在高三復習中,教師和學生往往只是注重教材文字的回顧而忽略了插圖所蘊含的信息,導致學生的圖文信息轉化能力極低??稍趶土曋?,引導學生自主地對教材插圖進行概括和描述,然后在比對標準的文字表述,發(fā)現(xiàn)二者之間的差距,鍛煉學生的識圖能力。
3.模仿教材畫各種圖
在看圖說圖的基礎上,可引導學生進一步嘗試繪圖。這樣學生在親自繪圖中熟悉知識點并掌握一般圖、表的常規(guī)分析方法,經(jīng)歷這一過程,學生對于知識點的印象深刻,知識點更加牢固。
4.學會記筆記,巧用錯題本
記筆記就是要求學生對教師在課堂上所講述的重點知識,進行提煉記憶,這樣有助于學生回顧課堂教學內容,抓住教學重點,抽出更多時間進行聽講、看書、思考問題,消化本節(jié)課所復習的內容。
而“錯題分析本”能夠發(fā)揮更大的作用,提升學生逆向思維的能力,避免在同類問題上犯重復錯誤,非常有利于歸納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平時常翻常看,定期增補,形成一個動態(tài)的錯題分析本。
5.培養(yǎng)規(guī)范高效的解題思維
就生物這門學科來講,學生所要掌握的解題能力是多方面的,包括閱讀分析、綜合運用等多個方面,考題給予的條件,既可以通過文字來表達,也可以通過圖表和圖像來呈現(xiàn),這就要求學生有綜合的分析提煉能力,因此這也要求學生在日常的訓練中,要注重培養(yǎng)一個規(guī)范高效的解題思維,能夠遇到難題不慌不急,從已知條件中尋找到解題的突破口和著眼點,進而化繁為簡,逐步提升解決難題的能力和心理優(yōu)勢。
1.精講。主要針對兩個方面:一是圍繞教材的基礎知識來講,二是要從高考的重點和特點中尋求關鍵環(huán)節(jié)來進行講解,而其他知識略講。
2.精評。講評之前要認真分析班級數(shù)據(jù),有選擇性的講評,題目講解重在指導,不是重復、重演一遍,不能以題論題。在講評中,結合高考真題,適度改編,同時要注重進行有效的知識拓展,從目前掌握的知識點拓展到可能會涉及到的其他知識點,進而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每次??己?,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總結失誤的原因,存在的問題,進而調整復習策略。同時,加強學校間的信息交流,研究各地高考信息卷,加以取舍。
指導學生將錯題分類歸納,組內老師分工明確,將錯題匯總,結合真題,加以改編,利用自習課反復再測,夯實基礎。特別注重在集體輔導的同時,加強尖子生、臨界生的輔導。幫助學生填補知識的空白和克服能力的缺陷,為高考沖刺,做最后的準備。
在考試中,心理因素也是不可忽視的,要引導學生們樹立積極、樂觀、勇敢的心態(tài)來面對考試,實現(xiàn)自我突破,發(fā)揮出應有的水平。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教師,既是創(chuàng)造者,又是學習者;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既改變舊的教育模式,也改變自己。我們應腦中有“綱”、胸中有“標”、腹中有“書”、目中有“人”、心中有“法”、手中有“技”,尋求“本土理論”,為教育理論貢獻自己的智慧,努力實踐科學備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