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摘 要:初中歷史課堂是學生形成正確歷史觀,培養(yǎng)健全人格和獨立思維的重要手段,在進行初中歷史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從傳統(tǒng)的思維之中拓展開來,利用多種方法達成教學目標。從初中歷史課堂引入圖片輔助教學的重要性入手,對相關的方法和最終實施的有效性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得出當前初中歷史課堂圖片輔助教學是可行的教學手段這一結論,以期對實際的工作形成幫助。
關鍵詞:初中歷史;圖片輔助;歷史教學
初中階段的歷史學習對于學生而言是極為重要的,首先這個階段的歷史學科內容在一定程度上關聯(lián)著學生之后階段的學習,因此在初中打下堅實的歷史基礎,能夠為之后的學習鋪平道路;其次,這個階段的學生正處在世界觀形成的階段,通過有效的歷史教育,能夠讓學生形成完整的價值體系,從而樹立遠大的理想。由此可見,初中歷史學習對當前的學生而言,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一、利用圖片輔助學生進行歷史學習的重要性
1.利用圖片解決教學中的難點問題
在當前的初中歷史教學之中,存在較多的重點和難點,在進行這些內容的解決過程中,如果單純地依靠教師進行講解,所取得的效果較為有限,且教師在講解時,通常以文字為主,從而導致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感覺到枯燥乏味。歷史作為一門科學,其教學內容主要來源于真實的歷史事件,因此以教科書內容為基礎,可以進行多種教學資源的拓展,以相關內容進行相互佐證的方式,能夠更好地讓學生認識歷史知識,并吸引學生進行歷史學習的興趣。圖片作為一種直觀的認知方式,可以比較好地幫助歷史知識積累較淺、社會經(jīng)驗不足的初中生認識深刻的歷史事件。就初中歷史來說,當前的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三個方面,對初中歷史知識進行學習,學習目標復合程度高,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必須充分地為學生進行知識框架的梳理,將課程標準和教材相結合,并以正確的內容實施教學,才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突破歷史學習的難點。在歷史教學中,圖片對內容有良好的濃縮作用,其所具有的知識線索和知識類型更為多元,同時通過對圖片中和由此延伸出來的知識進行討論、探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解決歷史問題的正確方法。最后,以圖片進行直觀刺激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情感層面上形成與書本價值觀的共鳴,從而形成積極正確對待歷史的態(tài)度。
2.歷史圖片可以加強學生對歷史的理解程度
縱觀當前的初中歷史內容,其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較多的難點內容,如羅斯福新政、法西斯主義等,這些內容的存在,讓學生難以對歷史事件形成深刻的理解,加之當前教師的教學過程中,純文字、純語言講解內容較多,所以學生的深入理解則更加困難。所以選擇更為生動的方式,可以實現(xiàn)讓學生更好地進行抽象概念理解的目的。以統(tǒng)編本九年級歷史下冊第四單元《經(jīng)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與第五單元《二戰(zhàn)后的世界變化》為例,這兩個單元的內容有著比較緊密的聯(lián)系,同時從這兩個單元內容的學習之中,學生能夠認識到當前世界格局的成因,因此具有較強的重要性。但相關內容有一定的復雜性,學生在進行理解的過程中,難以對其背后的深刻歷史意義進行理解,尤其是傳統(tǒng)歷史課程中,教師是通過填鴨式的講解來進行,因此學生理解的難度更大。針對這種現(xiàn)象,教師可以采用相關的圖片、漫畫等,如:國家球(Countrybal)題材的漫畫內容,這一類漫畫內容將各個國家擬人化,并以相應的歷史故事作為線索進行創(chuàng)作,因此能夠為教師提供較為豐富的歷史教學材料。通過這些方式,學生可以對當時東西方陣營對立錯綜復雜的局勢進行了厘清,同時,漫畫的特點也能夠幫助教師將原本深的內容以一種趣味性較強的方式來為學生進行展現(xiàn)。
這種圖片應用的方式,是結合了當前初中生的性格特點來實施的。這個階段的學生由于其年齡較小,因此對于枯燥的內容是具有強烈排斥情緒的,同時又對生動形象的內容有較強的興趣,尤其是部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于漫畫內容興趣強烈,因此在明確了學生的這一特征,利用相應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加符合其思維特點的學習環(huán)境,能夠比較好地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況,促進學生對比較抽象的概念和歷史名詞術語形成理解。在初中歷史教材之中,本身已經(jīng)存在較多的歷史圖片,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根據(jù)相關圖片進行延伸,從而實現(xiàn)將圖片與其他教學資源良好結合的目的。
二、在初中歷史課堂上運用圖片教學的方法
1.教會學生進行相關圖片識別的方法
初中歷史課堂上,要有效地利用圖片進行教學,首先需要做的是讓學生能夠準確地辨認出圖片內容,這就要求學生掌握相關圖片的識別方法。根據(jù)以往初中歷史教學經(jīng)驗可以發(fā)現(xiàn),在初中歷史教材之中,存在大量的歷史地圖,這些地圖簡單精練地將一個地區(qū)或國家在某個時期的局勢進行了濃縮,因此通過這些圖片,學生可以清晰地掌握某個特定歷史時期的動態(tài),并形成立體而深刻的記憶。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圖片識別方法的缺乏,因此學生并不能完全地理解地圖的含義,在這個前提之下,教會學生進行圖片的識別和認知顯得尤為重要。
教師在進行圖片識別的相關教學時,可以將課堂內容進行一定的劃分,首先為學生明確圖片中的主題和關鍵內容,以統(tǒng)編人教版九年級歷史下冊第三單元《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和戰(zhàn)后初期的世界》為例,在這部分內容中,由于十月革命的影響,因此亞非拉地區(qū)的民族主義和民主運動浪潮高漲,為了讓學生充分地認識到這個時期的世界格局,教師需要為學生點明地圖內容,探討世界格局與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時期相比所發(fā)生的變化,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地貫通第二單元《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和近代科學文化》和第四單元《經(jīng)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內容。在進行這個步驟的時候,教師要與學生保持較高頻率的互動,從學生的反饋之中分析學生是否掌握了正確的圖片識別方法,并進行及時的指導。此外,部分缺乏相關標識的圖片,教師要明確地為學生講解圖片中不同顏色、箭頭分別代表的含義。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將圖片分析內容與課文內容進行對比,從而讓學生能夠探究圖片中所反映出來的細節(jié)問題,以及讓兩種知識內容相互印證,提升學生的識圖信心。最后,教師可以通過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學習小組,分組進行主題圖片識別,從而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經(jīng)驗交流的環(huán)境,促進優(yōu)秀學習經(jīng)驗在學生之間交流目的的達成。
2.利用圖片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
當前新課標的教學要求中,對學生的自主思考、探索和創(chuàng)新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教師在進行歷史課的教學設計時,需要考慮學生綜合素質的成長。通過圖片來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是達到這一目標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運用圖片,將歷史課程教學的主旨進行揭示,并通過以圖片進行延伸的方式,引入如模型、實物、影片等內容,來進一步詮釋課程內容,這樣的方式主要是讓學生感受歷史,形成有利于教學的氛圍。以統(tǒng)編版九年級下冊第五章“戰(zhàn)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社會主義的發(fā)展與挫折”的教學為例,教師對這兩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整合教學,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當前世界格局的形成其內在的歷史根源,所以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通過對冷戰(zhàn)時期各方勢力的地圖進行展示,并要求學生對地圖進行識別,從而初步了解了當時兩大陣營之間的關系、趨勢等問題。其次,教師通過對多媒體的引入,讓學生對相關電影、紀錄片等進行觀看,在此期間,教師主要進行學生的引導工作,避免進行直接的講解。在完成上述內容之后,教師拋出核心問題,即從相關的資料之中,可以得出關于冷戰(zhàn)對世界格局的影響,并要求學生進行思考和回答。這種教學方式的核心在于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利用自身思維,探究事物的本質和內在原因。為了更好地配合這種教學方法,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教師不能拘泥于單一的形式,而是需要結合本階段學生的特點,進行新方法的應用,如通過增加演講、辯論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既有展示自身知識積累的空間,又形成活躍課堂環(huán)境的作用,同時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的自我思維和個性得到展現(xiàn),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信心,為未來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利用圖片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1.有效增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在以往的歷史教學之中,教師在課堂上的主要工作是對學生進行講解,且教師所追求的主要目的是完成教學進度,對實際的課標要求兼顧不足,同時由于初中歷史所涉及的范圍較廣,學生無法完全理解相關課程的深層次含義。通過進行以圖片為主要輔助手段的歷史教學之后,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程度顯著增強,以“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一課為例,教師通過結合地圖和漫畫,讓學生在聽講的過程中,比照相應圖片,當教師講到“工業(yè)革命促進了歐洲國家實力的增強,以德國為首的國家不再滿足于當時的局面,希望獲得更廣的殖民地,由此與老牌殖民國家形成了不可調和的矛盾?!痹诖耍瑢W生首先會對漫畫和地圖進行再次的觀察,并通過點頭的方式,來向教師進行反饋,相較于以往教學之中,學生單純聽講,而無任何正面反饋的現(xiàn)象,形成了較大的反差。實際上,圖片教學的方式相較于傳統(tǒng)教學具有更為生動、形象的特征,結合教師的講授,能夠調動學生視覺、聽覺等多個感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起到增強學生課堂專注度的作用。
2.課堂活躍程度顯著增強
教學之中,學生的活躍程度是學生學習專注度的重要表現(xiàn),以往的教學中,由于方法單一,且傳統(tǒng)教學思維、教師權威思想的束縛,因此課堂缺乏互動,教師也無從對課堂質量進行評估。而在以圖片為手段的歷史教學之中,教師需要結合如情境教學、分組教學以及辯論、觀影等多種方式來進行,因此打破了教師在課堂上的絕對權威,讓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有了充足的互動空間。以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教學為例,為了讓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在講解結束之后,教師提出了一些問題,部分學生根據(jù)教科書內容認為,一戰(zhàn)爆發(fā)的本質原因并不在此,所以一戰(zhàn)仍然會發(fā)生等。由于學生形成的反饋,教師通過分組,引導學生進行辯論,從而增強了學生對歷史課程的深度認識。
圖片是當前初中歷史教學中重要的資源,有效地對圖片進行利用,能夠加強學生的認識,并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在對圖片進行應用的時候,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學會辨別圖片內容,并從中篩選出與當前教學內容相符的知識,同時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思維,通過不同教學手段的綜合應用,實現(xiàn)課堂的進一步立體化,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當前教學內容,并不斷拓展自身核心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涵麗,鄒劍,謝榮輝,等.如何通過培養(yǎng)學生時空觀構建歷史高效課堂[A].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科研成果匯編(第八卷)[C],2018.
[2]程祥平.運用歷史圖片輔助初中歷史課堂教學[J].時代教育,2013(20):173-174.
[3]趙玲.歷史圖片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開發(fā)與運用[D].東北師范大學,2010.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