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初中語文的學習來說,閱讀能力是至關重要的,直接關系到語文的學習成果,因此,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語感培養(yǎng)的重要作用就凸顯了出來。語感培養(yǎng)得好,就會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產(chǎn)生重要的作用,也會對語文成績的提高產(chǎn)生推動性意義?;诖?,教師必須要重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關于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通過對現(xiàn)階段初中生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感能力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和研究,并得出了幾個關鍵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語感培養(yǎng)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語感能力;培養(yǎng)策略
通常意義上,語感指的就是一種思考能力與感知能力。對于一些語感比較好的人來說,無論是閱讀,還是讀寫等各個方面都表現(xiàn)出非常大的天賦。對于語感教學來說,要求的就是老師重視對學生語感的引導,讓學生在日常的學習過程當中能夠不把成績作為唯一的追求,也能夠有一些更長遠的追求,這種能力將會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產(chǎn)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這一時期實際上是一個語感培養(yǎng)的重要階段,因此我們必須要高度重視這一階段對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這將會對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意義[1]。
一、現(xiàn)階段初中生語文閱讀語感能力的現(xiàn)狀
當前,中學生閱讀過程中的語感實際上還是比較差的,這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首先就是語文閱讀的總體效果比較差,這主要是因為很多教師在上課的過程當中,往往認為在課上進行朗讀是非常浪費時間的行為,也是沒有必要的。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對朗讀的重視程度也就遠遠不夠,老師認為只有多做題,才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卻遺忘了朗讀對于語感來說是一個橋梁,對于初中語文學習來說,課上朗讀是不能忽視的一部分。其次,中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通常比較少,這實際上對語文知識學習來說也是很不利的,語文的學習主要通過背課文、寫作文的方式來實現(xiàn),在這種情況下,也就很難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把完成老師教給的學習任務作為唯一的目標,也就遺忘了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也加劇了學生的學習壓力,語文教學的效果也是非常不明顯的。最后就是由于語言本身的枯燥乏味導致的,在現(xiàn)在這個階段,初中生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引導,如果想要改善學生的語感能力不足的情況,就必須改變語言枯燥乏味的現(xiàn)象,在表達的過程當中能夠運用一些手法來使得自己的語言變得更加生動。對此,我們必須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改變這些現(xiàn)狀,才能夠實現(xiàn)初中生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感能力的增強。
二、培養(yǎng)初中生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感能力的策略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語感
生活是語感的來源,這也就是說語感的培養(yǎng)是離不開生活的,一個不熱愛生活的人也不會在生活當中有更好的感悟,也不會懂得享受生活,體驗生活。因此,從生活中培養(yǎng)語感是一個重要的策略,我們必須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學會觀察,學會理解,體驗生活,把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都匯聚起來,進而更好地培養(yǎng)中學生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語感。實際上,所有的東西都是來源于生活的,情感來源于生活,語感也是來源于生活的[2]。在生活當中由積累作用所形成的語感也是更加深刻和牢固的,因此,我們必須要重視對語感的培養(yǎng),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擁有良好的語感,在面對一篇文章或者是文字的時候,很容易產(chǎn)生與讀者相應的感受。
(二)通過吟誦和朗誦培養(yǎng)語感
吟誦和朗誦實際上不只是用嘴來進行表達的一個過程,也是心和眼都要進行配合的一個活動。然而,對于現(xiàn)階段的初中生來說,他們中很少有同學會在吟誦和朗誦方面下功夫,對于教師的課堂教學來說亦是如此。老師根據(jù)教案進行教學,把文章中體現(xiàn)出的作者情感直接告訴學生,強迫學生進行記憶,這樣的行為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考試是有利的,但是從長遠來看,還是不利于學生以后的學習的。這主要是因為,只有學生通過自己朗讀和吟誦才能在這個過程當中輕松地感知作者的情感以及文章的意境,并產(chǎn)生深刻的印象,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靈活地掌握。同時,在朗讀和吟誦的過程當中,我們還必須要注意絕對不能只是進行朗讀和吟誦,還應該要有一定的理解和自己的體會,只有這樣才能夠體會文章更深層次的含義,達到比較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我們還要注意的是,對于不同的文章和題材要采用不同的閱讀方式。例如:對于古詩來說,我們要注重它的韻律,在閱讀當中要有一定的節(jié)奏感,并且要注意把握所蘊含的情感,只有這樣才能夠更深刻地理解作者寫詩的過程當中所具備的思想,也更有利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老舍所寫的《濟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老舍先生在這篇散文當中表達出了對濟南深深的眷戀,以及深厚的情感,在朗讀過程中,讀者很容易被這篇散文浪漫的基調以及優(yōu)美的詞匯所感染,很容易感受到老舍先生對山東濟南這種特殊的情感,然而如果讀者不去閱讀,就不能很好地理解老舍的情懷,也不能更好地理解這篇散文。劉禹錫的《陋室銘》,吟誦起來可以說是朗朗上口,通過對這首古詩的吟誦,我們就可以深刻地感知到作者的情感,這首詩中作者追求平淡與安穩(wěn)自在的生活意趣,以及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也反映了作者自命清高、孤芳自賞的思想,通過吟誦這種情感被我們深深地領悟和體會。
(三)積累意象并在恰當?shù)臅r候激活
語文與其他學科是有顯著的區(qū)別的,它實際上就是一種語言藝術,側重于形象思維的培養(yǎng)。實際上,在閱讀的過程當中,讀者的心中始終充斥著非常豐富的意象活動,這種意象就是通過詞語的方式產(chǎn)生的,在整個過程當中,讀者都處于一種比較主導的位置之上,意象形成的速度,產(chǎn)生的過程,都是在讀者的大腦當中形成的,語言在讀者的大腦當中進行傳遞,并進行逐步的意象積累,在這種情況下,也就會比較容易進行初中生語文閱讀能力當中語感的培養(yǎng)。然而,對于大部分初中生來說,實際上在這一方面還是存在著非常大的局限性的,將會制約中學生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因此,要想提高初中生的語感,就需要增加初中生頭腦當中所具備的意象,這就要求,中學生的閱讀不能只局限在課本當中,還應該要通過課外閱讀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這主要是因為書本當中存在的東西和養(yǎng)分是無窮無盡的,課外閱讀也是初中生進行意象積累的一條重要途徑,在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當中,學生就能夠在一個比較輕松的環(huán)境當中進行知識的獲取和意象的積累,在整個過程當中,還能夠與讀者產(chǎn)生一種共鳴,更有利于對情感的理解和把握,也是語感形成的一種非常重要的途徑[3]。例如,朱自清的《春》,是一篇飽含詩意的散文,用詩的筆觸描繪了我國南方春天獨特的景色,對于這篇文章,讀者在閱讀的過程當中,實際上是很容易產(chǎn)生共鳴的,這主要是因為我們對春天都是比較了解的,對于散文當中所描述的意象我們也是比較熟悉的,這些意象無一不是存在于我們腦海之中的,這樣我們就可以在學習這篇散文的過程當中,把自己所熟悉的有關春的意象進行激活,然后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就能夠比較容易地感知到作者寫這篇文章的過程當中所蘊含的豐富情感,感知到作者對初春的山、水、太陽深切的喜愛與贊美之情,作者殷切而喜悅心情被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四)感受字、詞,捕捉文字背后的意蘊
語言就是我們日常當中用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情感的一個重要工具,文字的背后所蘊含的東西,實際上也是非常豐富的,是需要我們調動自己的很多感官去深刻了解和體會的。就像對于樂曲來說,只通過音符并不能分析出更多的內涵,但是通過作者進行一些巧妙的組合,就可以產(chǎn)生非同凡響的效果,這種感知的過程,可以通過多種手段來進行實現(xiàn)。
首先,教師可以采取一種設境說寫的方法,例如:人教部編版教材中《智取生辰綱》,其中涉及的人物以及對話都是比較多的,我們完全可以通過給學生進行不同角色的劃分[4]。然后,通過讓學生來扮演課文當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就可以深刻地感知不同角色的情感,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說是一舉兩得的,也能夠對字詞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也就能夠比較容易捕捉文字背后的意蘊,對于學生的語感培養(yǎng)來說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可以將課文與知識進行相應的結合,能夠使得學生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對于文字的理解來說也會變得更加深刻,十分有利于學生語感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且,可以在一種相當輕松的環(huán)境中,就能夠完成整個的學習過程,對于字詞也會變得更加敏感,能夠更容易產(chǎn)生一種感受,也更愿意深入地去理解和體會。在這種情況下,就更容易增強初中生的語感。例如:現(xiàn)代作家朱自清所寫的《背影》,在我們對字詞的理解和感受當中,字里行間無不顯露出父親對兒女的愛,表達得深刻細膩,十分令人動容,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平凡的事件,在字詞中間,卻表露出了父親平凡而樸素的愛,這些字詞雖然十分樸實無華,但每一個詞匯似乎都在訴說這父親無言的愛,這就體現(xiàn)出了文字背后所蘊藏的深刻的含義。尤其是買橘子那個片段,父親翻過月臺時的背影,成為作者心中深深的記憶,這便是父愛的表現(xiàn),在字與詞之間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對于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感培養(yǎng)來說,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形成的,還需要通過不斷地進行知識的積累,通過教師的合理引導才能夠實現(xiàn)。同時,教師應該要注意到的是,初中階段正是學生語感培養(yǎng)的一個重要階段,因此教師必須要重視起來,在日常的教學過程當中,不能夠只重視學生的語文成績是否過關,還應該要在課程當中多開展閱讀活動,重視對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只有老師重視起來,學生才能重視這個問題,相信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就可以實現(xiàn)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感能力的日益提高。
參考文獻:
[1]陳海紅.農(nóng)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語感培養(yǎng)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8.
[2]謝忠鳳.小議教育專業(yè)學生教師語言素養(yǎng)提高的途徑[J].鄖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5(5).
[3]陳繼安.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甘肅教育,2018(21):104.
[4]韓智.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初探[J].中國高新區(qū),2018(14):116.
作者簡介:李江(1973—),男,漢族,山東省濱州市人,本科學歷,中級職稱,濱州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第二中學教師,主要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育。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