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英 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大數據環(huán)境改變了內部審計工作的審計模式,從事后審計向連續(xù)審計轉變;改變了審計數據,從只專注于結構化數據更改為存儲和分析所有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轉變?yōu)閷κ挛锵嚓P性的分析。其中主要的變化存在于審計抽樣方法的發(fā)展和審計成果的應用方面。
1.審計抽樣更加智能化,審計抽樣系統囊括吸納了越來越多更行業(yè)、各領域的知識,主要為統計學,信息學,金融學,供應商背景信息,客戶信用等級等方面,這些知識加速了審計抽樣系統的更新。抽樣經驗越來越豐富,審計抽樣系統越來越智能化,為內部審計人員發(fā)現審計問題提供深度支撐,同時為做出正確的審計決策提供了合理而可靠的依據。2.抽樣方法更加系統化,通過系統的抽樣方法,對龐大的數據庫按照其不同特性和特征進行分組歸入各類,大大提高數據的可用性和有效性,這些效果是傳統的手工抽樣方無法達到的。也正是由于采用了抽樣系統,可以為審計預測奠定詳實、可靠的基礎。3.抽樣系統更加科學化,審計抽樣系統從審計數據開始,通過龐大而準確的計算來深度發(fā)掘,找出審計數據的關聯性、勾稽關系,從而瞄準某些特定特征的數據,科學縮小審計數據范圍,提高審計效率、降低審計成本。運用提前設定的相關交易規(guī)則來預測被審計單位的業(yè)務風險規(guī)模,并幫助內部審計人員確定審計的重要性水平和審計重點、要點以提高審計工作準確性。
1.通過對以前年度審計報告中審計數據和審計證據的分類,歸納和總結,發(fā)現共同的發(fā)展方法,發(fā)展趨勢,單位管理和財務管理的普遍問題,為管理決策提供綜合性較豐富、專業(yè)性較強的審計信息,同時通過制度完善、流程清晰、管理透明,更好的服務單位,讓公司管理能力更上一層樓。2.在大數據時代,龐大的數據庫系統將審計問題的多面性全面呈現出來了,為審計問題的全面性、多面性提供了數據支撐。也就是說,在大數據時代,同一問題的不同角度和不同問題的同一規(guī)律逐漸顯現。通過從不同層次和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在此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以滿足各個管理級別人員的需求。
為了適應大數據環(huán)境帶來的變化,內部審計人員需統籌全局,合理安排審計資源以防止重復審計,達到增強審計的監(jiān)管整體的效果。
(一)加強審計項目計劃的統籌,首先調查摸清審計對象。按照其行業(yè)、領域屬性分類建立審計對象數據庫,但是這種分類方法需要明確審計的重點和頻率。還值得注意的是,編制年度計劃和中長期審計項目規(guī)劃時,不僅需要強調年度審計工作的重點,而且還必須保證在一定時期內被完全覆蓋。
(二)通過全面整合各層級審計資源,實施審計監(jiān)督。管理和宏觀管控。通過充分總結經驗,有所重點地集中力量去攻克專項審計中的熱點疑難問題,披露普遍性、典型性問題,深層次剖析問題發(fā)生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提出解決糾正問題的對策及建議,推動建立健全的體制機制、堵塞制度漏洞,達到以點促面的效果。
(三)建立共享審計結果和信息資源的機制,促進各級審計部門和不同審計項目之間的溝通與對話,達到實時共享審計結果和信息的效果,實現有效的審計監(jiān)督,大大提高內部審計工作效率,充分發(fā)揮內部審計的作用。
(四)建立大數據審計工作模型,積極考慮建立審計實時監(jiān)控系統,實現在線審計,加強審計功能,提高審計質量,提升審計效率,擴大審計監(jiān)督范圍的寬度和深度。各行各業(yè)應根據大數據環(huán)境下審計工作的需要,搭建數字審計平臺,和構筑審計數據系統,并利用大數據技術將業(yè)務數據轉換為財務數據,單位數據,并與行業(yè)數據進行全面比較分析。通過這樣的關聯性分析來提高使用信息技術核查問題,評估決策和進行宏觀分析的能力。
(五)培訓內部審計人員來滿足大數據時代的要求,內部審計人員應正確認識自己,了解責任和義務,了解其在審計工作中的作用,了解哪些應為哪些不應為。其次內部審計人員必須繼續(xù)通過不斷實踐來增強他們的審計技能和審計經驗,并明確審計師應扮演的角色。確保獨立性來明確審計職能,全面了解審計部門的權利和職責,并提高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的信心。最后,內部審計人員需要在執(zhí)行審計任務的過程中應繼續(xù)加強政治素養(yǎng),開展監(jiān)督與自我監(jiān)督,批評與自我批評等工作,調節(jié)和反思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認識到正確的處理問題的方法和態(tài)度,以便進一步提高審計人員在執(zhí)行審計的過程中的主人翁意識。
大數據環(huán)境中可以使用的特定分析方法包括趨勢分析,比率分析和合理性分析。常用的財務指標有:1.盈利能力指數:營業(yè)利潤率,總資產收益率,凈資產收益率,市盈率;2.償付能力指數:短期償付能力指數(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流動負債比率),長期償付能力指數(資產比率,權益比率,利息乘數);3.經營能力指標:應收賬款周轉率,庫存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4.發(fā)展能力指標:營業(yè)利潤增長率,資本保值增值率,資本積累率,總資產增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