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靈 張家龍
摘 要:中小學是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人生觀的黃金時期,學生在步入中小學階段普遍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出現厭學現象,中小學生的厭學心理不僅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學質量,還會影響學生的健康發(fā)展,為解決這一現狀,本文首先對中小學厭學的心理原因進行探討,其次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議,希望為相關人士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中小學生;厭學;心理原因
學生受教育的主要原因就是獲取知識,學習是中小學生在學校學習階段的必要課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把學習當作一種興趣,并不是將學習當成一種任務進而產生厭煩情緒?,F階段中小學生的厭學情緒已經逐漸地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由此可見,對學生的厭學心理及對策進行探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 中小學生厭學的心理原因分析
本文主要對我國某一所中小學貧困生的心理進行調查,通過調查發(fā)現,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原因主要受到以下幾種因素的影響,即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和學生的自身因素,這些因素的影響都會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出現厭學心理,進而出現人們眼中的學困生,接下來,本文將對這三種影響因素進行探討,以供相關人士參考。
(一) 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弊端
“三字經”提到過:“子不教、父之過?!绷己玫募彝ソ逃菍W生擁有正確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前提,孩子最先接觸的就是父母,父母永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目前,父母對孩子進行教育時,普遍存在兩個極端,第一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過于嚴厲,在對孩子的教育上依然秉持著“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傳統(tǒng)教育理念,由于家長對孩子給予過高的期望,所以家長過度看中于孩子的考試成績,這就在無形之中給予孩子巨大的壓力,學生為了讓家長滿意,將學習當成一種任務,把考試成績當成取悅父母的手段,學生在這種壓力下,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厭學情緒。第二種教育極端就是對孩子過于溺愛,由于中小學生的年齡尚小,思想不夠成熟,家長對于孩子過于溺愛就會使學生失去自我約束力與自我判斷力,學生無法認識到學習價值,進而在課堂上出現懶惰、散漫的現象,出現厭學的心理。
(二) 學校缺乏正確的教育方針
中小學生的厭學心理主要與學校教育有關,尤其是學校的學習活動,教育方針是否正確極大地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對該中小學調查中得知,學校在對孩子的教育上主要存在以下幾種問題。首先,教師的教學手段存在問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在課堂上普遍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極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厭學情緒也因此產生。其次,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任務量超限,通過調查得知,教師適當的布置作業(yè)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提高學生地學習能力,但是,教師布置的任務量超限,就會加大學生的心理負擔。例如,教師在語文試卷的模擬考試中,由于學生寫錯了一個漢字,教師就會讓學生將這個漢字重寫50~100遍,想以此來加強學生的記憶力,進而學生會出現厭學、逃學的心理。最后,學習內容較難也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中小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有限,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應與學生的智力發(fā)展水平相符,一味地增加學習內容的難度,學生在一時之間很難吸收,這樣不僅會造成資源的浪費,也會使學生出現厭學心理。
(三) 學生自身的因素
學生由于自身因素產生的厭學心理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是學生的學習障礙,由于受到社會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先天條件的影響,學生之間普遍具有差異性,例如,男同學的英語成績普遍低于女同學,而數學思維則要高于女同學,如果學生沒有正確看待自己的學習障礙,就會產生自卑、過度焦慮的心理。其次,中小學生缺乏自我控制力與自我辨知能力,很容易將學習興趣轉移到網絡游戲、視頻等其他方面,興趣的轉移使學生討厭學習、反抗學習。
二、 中小學生厭學心理原因的矯正措施
(一) 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長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和諧的家庭氛圍有助于學生以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首先,在孩子生活中或學習中出現錯誤時,家長要對孩子進行合理的批評教育,定期與孩子進行交流,使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并主動進行改正。另外,孩子剛開始時所作所為都是模仿父母的,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則,盡量不要口吐臟字、做出一些不雅的行為,否則會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造成不良的影響,并且在孩子的學習方面,家長多進行鼓勵,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自信心。
(二) 掌握正確的教學方針
教師的本職工作就是教書育人,因此教師不能擁有懶惰之情,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不能只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在教學中進行“填鴨式”學習,這種教學方法把學生培養(yǎng)成所謂的書呆子,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要采取正確的教學方法,在對學生進行知識教授的基礎上還要教授學生做人的道理,使學生真正成為符合社會發(fā)展的人才。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起到良好的模范帶頭作用。
(三) 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目前,我國仍然屬于關系型社會,有才學的知識分子很有可能會屈居于官二代、富二代之下,中小學生生活在這種環(huán)境下,就會出現知識無用論的想法,進而使自己的思想觀、價值觀出現偏差,學校以及家長在對孩子的學習方面,除了要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也要培養(yǎng)學生擁有正確的思想觀念,在平時的教育中向學生灌輸學習可以改變命運的思想,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價值,進而努力學習文化知識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小學生的厭學心理會嚴重阻礙學生的健康發(fā)展,教師以及家長應該對學生厭學心理加以重視,對學生的厭學心理進行分析,采取合適的措施來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進而從根本上解決厭學問題,為學生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何興華.我國中小學生的厭學心理分析及其應對建議[J].新課程·小學,2015(8):7.
[2]龔燕.中小學生厭學的對策研究——學習的視角[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7(1):12-15.
[3]蘇可雙.淺談語文學科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J].讀與寫,2018(9):68.
作者簡介:張家靈,張家龍,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古浪縣大靖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