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昆 楊林花 王 剛 劉秀娥 秦秀玉 張夏林
(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血液科, 太原 030001)
重型血友病A(hemophilia A,HA)是一種由凝血因子Ⅷ(coagulation factor Ⅷ,F(xiàn)Ⅷ)活性降低引起的X染色體隱性遺傳的出血性疾病,臨床上根據(jù)FⅧ活性將HA分為重型(FⅧ:C<1%),中間型(1% 選取2009年至2012年在山西省血友病管理中心登記的HA患者63例,納入標準:①通過本課題組前期檢測,確認其FⅧ基因型為Inv22和Inv1;②FⅧ:C<1%,③FⅧ抑制物均為陰性;④無其他出血性疾病。 29例患者及其家屬在山西省血友病管理中心現(xiàn)場,通過中心成員協(xié)助,仔細填寫血友病管理中心登記表;34例患者通過電話隨訪方式收集資料,主要信息包括年齡、身高、體質(zhì)量、首次出血年齡、首次關節(jié)出血年齡、首次治療年齡、治療方式、活動強度、ABR等,計算BMI:BMI=體質(zhì)量/身高2(kg/m2),首次治療年齡定義為診斷HA后開始替代治療的年齡,治療方式分為按需治療與預防治療,預防治療患者均為小劑量預防治療,活動強度根據(jù)國際體力活動問卷(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IPAQ)[5]評估,并通過計算代謝當量進行分組[6],出血嚴重程度用ABR代表,ABR為近3年年均出血次數(shù),其中ABR<30次認為出血相對較輕,ABR>60次認為出血相對較重,30次≤ABR≤60次為出血介于輕重之間。 63例HA患者均為男性,平均年齡(17.75±8.51)歲,36.51%(23/63)患者小于15歲,42.86%(27/63)患者年齡為15~30歲,20.63%(13/63)患者年齡大于30歲。23.81%(15/63)患者體質(zhì)量過低,47.62%(30/63)患者體質(zhì)量正常,26.98%(17/63)患者為超重,1.59%(1/63)患者為肥胖,詳見表1。 63例HA患者中,ABR(77.83±56.43)次,中位數(shù)為60次,26.98%(17/63)患者ABR小于30次,23.81%(15/63)患者ABR在30~60次之間,49.21%(31/63)患者大于60次,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齡、首次治療年齡、替代治療方式在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將HA患者ABR(<30次、30~60次、>60次)作為因變量,建立有序Logistic回歸模型,結果顯示,首次關節(jié)出血年齡≤1歲的患者更容易發(fā)生出血(OR=13.97,95%CI:2.32~84.52),首次治療年齡≤1歲的患者更不容易發(fā)生出血(OR=0.03,95%CI:0.01~0.49),詳見表2。 在HA中,F(xiàn)Ⅷ基因龐大,異質(zhì)性高,突變種類繁多,內(nèi)含子倒位、大片段缺失、無義突變、小片段缺失/插入等無效突變(null mutation)常導致重型HA,其中Inv22和Inv1約占45%~50%,而非無效突變(nonnull mutation)如錯義突變、剪接位點突變和發(fā)生在poly A序列的小片段缺失/插入等常導致輕中型HA[7-8]。然而國外有研究[9]顯示,部分非無效突變的HA患者FⅧ:C水平小于1%,出血表現(xiàn)輕微,這表明Van Dijk等[11]在2005年對171例重型HA患者進行回顧性研究,發(fā)現(xiàn)首次關節(jié)出血較晚(>1.8歲)的患者在以后的替代治療中,F(xiàn)Ⅷ因子消耗量明顯少于首次關節(jié)出血早(<1.8歲)的患者,van den Berg等[10]也曾報道,首次關節(jié)出血年齡是HA臨床表現(xiàn)異質(zhì)性重要的影響因素;李含等[12]在2013年對223例重型HA患者的研究結果顯示,出血頻率較低的患者,首次關節(jié)出血年齡較晚(≥3歲)。與國內(nèi)外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顯示,首次關節(jié)出血年齡≤1歲的患者更容易發(fā)生出血,表明首次關節(jié)出血年齡可作為HA出血嚴重程度的預測指標。已有研究[13]顯示,HA早期診斷及治療可減少或減輕血友病合并癥,尤其是減少關節(jié)畸形的發(fā)生,降低致殘率,但對于早期治療與后期出血嚴重程度的相關性研究,國內(nèi)外鮮有報道,本結果顯示,首次治療年齡較小的患者(≤1歲)更不容易發(fā)生出血,這可能是因為,相較于有較重出血后才開始治療的患者,早期診斷即開始治療的患者家庭,對于替代治療更加了解,對疾病更加重視,故在日后的治療更加積極,因此出血程度更輕。在本研究中,由于樣本量較少,且進行預防治療的患者用藥劑量方案不一,故未對治療方式、首次出血年齡和出血嚴重程度之間的相關性進行分析,下一步還需增加樣本量,進一步證實首次治療年齡、治療方法與出血嚴重程度的相關性。 表1 63例血友病A患者一般情況及單因素分析Tab.1 General condition and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in 63 patients with hemophilia A n(%) *All statistical tests were two-sided with a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P<0.05;ABR: annualized bleed rate;BMI:body mass index. 表2 63例血友病A患者ABR相關因素的有序Logistic回歸分析Tab.2 Logistic regressive of 63 patients with hemophilia A *Adjusted factors include age, body mass index, first bleeding age, therapy method, physical activity.ABR: annualized bleed rate. FⅧ:C水平并不是決定HA嚴重程度的唯一因素,而突變方式對HA出血嚴重程度有較大影響, van den Berg等[10]也認為,Inv22的重型HA患者也是研究其臨床表現(xiàn)異質(zhì)性的理想對象。因此,筆者在此次分析中嚴格控制FⅧ基因型,選取內(nèi)含子倒位的患者進行相關性研究。 Biere-Rafi等[14]分別分析了15例肥胖(BMI≥30 kg/m2)HA患者和體質(zhì)量正常(BMI≤25 kg/m2)患者的出血情況,發(fā)現(xiàn)肥胖患者出血事件發(fā)生更頻繁。另一項研究[12]顯示,ABR低(≤6次)的患者較ABR高(>6次)的患者,BMI更低(P=0.001)。在本研究中,ABR在BMI各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可能是因為Inv22與Inv1的患者出血重,在早期即開始了積極的替代治療。ABR在首次出血年齡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也可能是由于Inv22和Inv1患者較其他患者替代治療更積極的原因所致。2017年血友病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1]提到,積極的預防治療可明顯減少關節(jié)畸形的發(fā)生,減低致殘率,這表明,預防治療可有效減少HA患者出血事件尤其是關節(jié)出血的發(fā)生,本研究中ABR在替代治療方式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其原因可能與本研究樣本量較少有關,進一步擴大樣本量后可以推測,預防治療較按需治療的患者,其ABR更低;另一方面可能因為Inv22和Inv1患者出血情況更重,因此小劑量預防治療不能完全有效的控制出血事件的發(fā)生。關于活動強度對HA患者出血情況的影響,國內(nèi)外尚無統(tǒng)一意見,Tiktinsky等[15]對3名重型HA患者活動訓練前后的出血次數(shù)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訓練后,3名患者的出血次數(shù)均明顯減低,而另有研究人員[16]對44名重型HA患者的體力活動強度與出血情況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活動強度對重型HA患者出血頻率并無明顯影響,這與本研究結果一致,提示HA患者可進行適度的體力活動,這對患者恢復關節(jié)肌肉功能,提高生活質(zhì)量、保持積極的社會心理狀態(tài)有重要作用。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1.2 資料收集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2.2 ABR及相關因素
2.3 ABR的有序Logistic回歸分析
3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