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清舒 侯賽因 李慶玲
摘 要:語言學習作為一種復雜而具有系統(tǒng)性的學習過程,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通過實踐表明,語言的學習需要通過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地進行教育教學和課程的開發(fā)和設置。我國新的課程標準提出應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尊重主體差異性。學生的發(fā)展也逐漸成為英語課程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隱性英語課程設計具有更加注重學生主體性以及學生在顯性課程中的主導性,同時更加注重對學生能力的提升,促進學生的自我學習和進步。透過新的課程設計有益于學生學風氛圍的建設,以良好的學風拉動好的校風,推動和諧大學校園文化的建設。
關鍵詞:隱性課程;和諧大學校園;文化建設
一、 隱性課程的發(fā)展
隱性課程即對學校政策及課程計劃中未明確規(guī)定的、非正式和無意識的學校學習經驗。西方的隱性課程研究時間為50年左右,而我國對于隱性課程的研究起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與探討經歷了從無到有到發(fā)展的階段。隨著我國的不斷發(fā)展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當代國際化競爭下,人才的競爭越來越成為重中之重。近些年來隱性教學更加注重人才培養(yǎng),不斷完善教育教學,并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老師對于學生不斷了解,師生之間溝通的加強,引導學生去不斷提升學習能力和學習信心,培養(yǎng)學習興趣,進一步地使其道德素養(yǎng)提高。同時,在構建校園文化建設中開發(fā)和利用隱性英語課程,使顯性英語課堂教學的內容和形式得以延伸,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深入自主地學習英語、運用英語、熟悉英語國家文化,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綜合素養(yǎng),而且能夠讓英語學習成功地延伸到學校生活的各個角落,推動和諧大學校園文化建設。
二、 隱性課程設計的必要性
隱性英語課程設計具有更加注重學生主體性以及學生在顯性課程中的主導性,更能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的優(yōu)點,同時更加注重對學生能力的提升,能夠更好地滿足對全面英語技能人才的需求。隱性英語課程設計作為校園文化建設載體的一部分,使校園文化建設更加具體化,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關注英語、培養(yǎng)對英語的興趣、增強英語學習觀念。這一體系從多個角度和層次為學生聽、說、讀、寫、譯等提供了學習實踐的機會,一方面采取面向大部分學生群體采取普遍性的引導措施,另一面方面,針對部分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指導,爭取建立立體化的課程體系,盡可能地讓每個學生切實體會到新的學習氛圍,使英語學習的氛圍更具有持久性,提高其素質和實踐能力。
三、 隱性英語課程設計對和諧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推動
和諧高校校園文化是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體現,對于培養(yǎng)現代青年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十分重要。隱性英語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將英語教育的主課堂不斷地延伸,隱性英語課程設計過程中將在課外期間通過對于各項英語活動的積極開展,使學生將課上所學知識潛意識情況下靈活運用于生活中。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校園文化建設能夠將枯燥的英語學習,轉化為豐富而有吸引力的學生活動,大大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是英語教學觀念的增強,是英語教學效果的理想途徑。在幫助學生不斷地去了解英語學習的同時,能夠更好地讓學生接觸更多的不同種類的文化,從而不斷地汲取其中的營養(yǎng),再通過隱性英語課程能夠對于學生的心理方面所產生的影響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
隱性課程包括三個層面:第一是物質層面的,校園內的花草樹木,建筑風貌,各種景觀都包括其中。第二是制度層面的,學校所制定的相關準則和要求將對于學生產生引導作用,并具有一定影響力。第三是精神層面的,包括師生關系,生生關系,思想意識方面等。隱性英語課程的建設與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緊密相連,息息相關,兩者相輔相成。隱性英語課程通過對于語言環(huán)境的不斷營造,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學校的各個方面中促進良好的學習氛圍,良好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的形成,并在潛移默化中不斷影響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增強學習能力。
隱性英語課程設計具有更加注重學生主體性,體現更具人文主義的教學理念,注重對于學生能力的提升。校園英語文化作為大學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其作為大學校園文化載體的一部分,使校園文化建設更加具體化,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關注英語,學習英語,使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不斷地提高,增強對于英語學習的意識和觀念。這也使得大學的英語課堂教學更加多元化,從多個方面使學生更好地進行英語學習,同時其背后的另一種文化,借助隱性英語課程給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途徑,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和交際能力。在使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增強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
四、 結論
隱性英語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和校園文化的一部分是英語課堂教學主渠道的延伸。按照我國大學英語課程教育基本要求規(guī)定英語教學應當采用新型的教學模式,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進形成新型的教學模式。既體現原有的課程設計的實用性,又增強學生對于英語課程背后的文化的了解且增強個人素養(yǎng)和個人能力,從而有利于和諧校園文化的建設。
參考文獻:
[1]馬偉林.英語專業(yè)隱性課程建設思考[J].教育評論,2013(03).
[2]劉玉杰,宋銀秋.大學外語教師發(fā)展現狀及互動發(fā)展新范式探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2(11).
[3]王正勝,黃秀敏.國內高校英語隱性課程研究十年述評[J].英語教師,2012(05).
作者簡介:
欒清舒,侯賽因,李慶玲,遼寧省沈陽市,沈陽化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