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薇
(德陽市人民醫(yī)院,四川 德陽 618000)
冠心病主要是指冠狀動脈血管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而引起的一種血管腔狹窄或阻塞等現(xiàn)象,最終導致患者心肌缺血、缺氧、壞死,嚴重影響我國人口質量[1],甚至還會縮短患者的生存期限,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文研究主要針對100例冠心病患者分別實施不同手段進行護理干預,比較差異性,詳細情況如下文所示。
選擇我院就診的冠心病患者作為探究對象(例數:100例;時間:2017.10.22-2018.7.23),實施信封隨機分組模式進行分組,50例/組。
本研究符合醫(yī)學實驗倫理學原則,經醫(yī)院倫理學委員會批準,且2組均符合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1)經臨床綜合檢查,證實為冠心??;(2)患者意識較為清楚,知曉護理干預手段;(3)對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不配合研究者;(2)溝通障礙者;(3)臨床資料不全者。
對照組男性/女性之比=35∶15,平均年齡:(66.36±3.87)歲;
對照組男性/女性之比=34∶16,平均年齡:(67.02±3.24)歲;
通過SPSS 21.0系統(tǒng)分析,上述資料無差異性,P>0.05。
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
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讓患者明白冠心病的主要情況以及后續(xù)的疾病發(fā)展現(xiàn)狀等,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提升患者對自身疾病的知曉程度,按時服用藥物,謹遵醫(yī)囑;
觀察組:門診護理:
①告知患者引起冠心病的一系列習慣,其中吸煙、喝酒是導致冠心病的最主要危險因素,戒煙戒酒,從而有效降低患者出現(xiàn)病情加重甚至病危的結果,煙草中的尼古丁會刺激腎上腺[2],促使兒茶酚胺的釋放量逐漸增多,甚至促使患者的心率加快,增加心臟負擔,吸煙會使得患者血中的CO濃度逐漸增高,加重動脈粥樣硬化,故養(yǎng)成一個較為良好的生活習慣尤其重要,告知患者喝酒吸煙的危害,改善患者的生活習慣;
②適當的運動可以有效使得患者的病情逐漸趨于穩(wěn)定,其主要是因為功能鍛煉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管內皮功能,穩(wěn)定患者的冠狀動脈斑塊情況,進一步促進側枝循環(huán)建立,還能夠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3],因此,進行適當的有氧運動可提升一定的干預效果,護理人員可告知患者家屬,讓其進行監(jiān)督,使得患者養(yǎng)成每日功能鍛煉的良好習慣,進一步為后續(xù)的治療奠定較佳的基礎性;
③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的想法,予以適當的心理指導,讓患者能夠將負性情緒進行適當的發(fā)泄,讓患者的負性情緒能夠逐漸的得到有效緩解,還能夠進一步提升后續(xù)治療以及病情穩(wěn)定的依從性,還需要指導患者家屬對患者進行適當的監(jiān)督工作,促進患者提升自身的自控能力等;
④盡可能的在滿足患者的飲食需求情況下制定冠心病患者的飲食菜譜,告知患者家屬關于飲食方面的相關知識[4],讓患者家屬能夠督促患者進行飲食干預等,保證患者的飲食依從性,嚴禁食用刺激性食物等,養(yǎng)成較為良好的飲食習慣,提升患者的干預效果。
⑤定期打電話進行隨訪,時間間隔應該為一個月,在電話隨訪過程中,需要將患者的自述進行登記分析,面對異常情況,讓患者來門診進行復查,以免出現(xiàn)不良情況,面對病情好轉或穩(wěn)定的患者,可給予適當的言語支持,繼續(xù)謹遵醫(yī)囑。
觀察2組依從性、生活質量評分。
依從性:以用藥依從性、運動依從性、飲食依從性作為評估工具;
生活質量評分:以生理功能、情感職能、軀體疼痛、社會功能作為評估指標,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佳,分值在0-100分之間。
統(tǒng)計處理軟件:SPSS 21.0。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由表1可知:觀察組在用藥依從性、運動依從性、飲食依從性等依從性中與對照組進行比較,P<0.05。
表1 兩組依從性[n(%);n=50]
觀察組在生理功能、情感職能、軀體疼痛、社會功能等生活質量評分中與對照組進行對比,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s;n=50;分)
表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s;n=50;分)
組別 生理功能 情感職能 軀體疼痛 社會功能觀察組 79.58±5.69 80.54±6.05 79.58±5.88 80.69±4.58對照組 66.54±6.54 70.24±6.66 71.25±6.25 72.54±4.52 T值 10.6366 8.0945 6.8641 8.9558 P值 0.0001 0.0001 0.0001 0.0001
冠心病是常見慢性疾病,近年來隨著社會以及醫(yī)學的不斷發(fā)展,患有上述疾病的患者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而針對此類疾病一般在治療的同時需要輔以適當的護理干預手段[5],其能夠使得患者的病情逐漸趨于穩(wěn)定。有關資料也曾經顯示[6],冠心病需要長期以往的改善飲食、生活習慣等,從而有效杜絕病情的加重甚至是危重,故護理手段尤其重要,而選擇何種手段進行護理干預也是臨床不斷研究的課題之一。
門診護理主要從細微方面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緩解負性情緒,告知患者吸煙以及喝酒的危害性[7],逐漸使得患者改善自身的生活習慣,降低出現(xiàn)病情加重的例數,適當的進行功能鍛煉還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的預后效果,使得患者的病情逐漸穩(wěn)定。有關學者也曾經指出,門診護理能夠使得患者有一個較好的狀態(tài)去面對自身疾病,減少因為心理因素產生的一系列病情嚴重的情況,因此需要予以護理手段將其逐漸改善[8],較佳的護理干預還能夠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心理應激反應等,進一步調節(jié)患者的情緒,適當的功能鍛煉(松弛訓練)可在提升自身免疫力的同時穩(wěn)定疾病,提升護理效果。
上述結果顯示,觀察組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在門診護理干預下,患者的依從性逐漸升高,對自身不良習慣的改善程度也越來越好,謹遵醫(yī)囑,有效穩(wěn)定自身病情[9],通過患者家屬的督促以及一起面對疾病,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針對冠心病患者選擇門診護理可改善患者病情,提升患者生活質量,為后續(xù)的病情穩(wěn)定奠定基礎性,具有較佳的應用價值。王金玲、WangJinling等學者在《門診護理干預對冠心病康復的影響》中表示[10],針對冠心病患者選擇門診護理,可有效使得患者病情逐漸獲得穩(wěn)定,提升患者的康復效果,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還能夠有效為后續(xù)治療奠定較佳的基礎性,門診護理可提升護理質量,患者干預依從性高達100%,生活質量評分高至(84.23±3.06)分,數據與本文研究數據相似,故,本次研究存在一定的參考價值,值得后續(xù)應用。
總而言之,門診護理在冠心病患者中具有一定的應用意義,不僅能夠有效提升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還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緩解負性情緒,進而穩(wěn)定患者的病情,效果較佳,可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