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姝 蘇 彪 唐 林 郭碧瀟
(沈陽理工大學建筑學院,遼寧 沈陽 110159)
隨著“微博”“微信”“微商”“微電影”等一系列新的名詞出現(xiàn),“微”建筑也逐漸走入人們的視野,它是在合適的情況下對空間最優(yōu)化運用的新概念。將“微”建筑引入校園,根據(jù)這一理念對校園傳統(tǒng)宣傳服務站的形式和空間進行改造、設計與研究,嘗試設計出一款可移動一體式的宣傳服務站。
盧斯·斯拉維德曾表明他不愿以特定的地板面積來定義建筑空間,他認為“微”建筑是十分迷你的建筑物,可能提供單一用途,也可能擺脫其狹隘的空間,滿足復雜的功能?!拔ⅰ苯ㄖ且环N單一的,往往都是不含隔間的空間圍合,避開了煩瑣復雜的設計,易于設計者從整體去進行設計創(chuàng)作。它并非是一個簡單微小房子的代名詞,而是時代發(fā)展、技術進步、人類精神升華的體現(xiàn),通過小巧的空間形態(tài)給人們帶來與其自身規(guī)模形成反差的視覺沖擊與意趣。
1.2.1 “微”建筑的高效性
“微”建筑的核心體系是空間的高效性,而建筑作為構建人類生存空間的重要介質(zhì),直接影響著空間品質(zhì)。在當下建筑語境中,空間是緊缺資源,如何高效利用建筑空間是重要的研究課題。倫佐·皮亞諾在Vitra Campus設計的4平方米微型住宅說明巧妙的設計可以實現(xiàn)縮微空間里的舒適生活?!拔ⅰ苯ㄖ褪峭ㄟ^對不同尺度空間的使用需求進行優(yōu)化組合,達到高效空間利用的最佳狀態(tài)。
1.2.2 “微”建筑的便捷性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開始追求生活的高效、便捷與舒適。因此設計者也是在盡最大的努力讓我們生活中的物品更加便捷、實用?!拔ⅰ苯ㄖ谋憬菪灾饕w現(xiàn)在它的可移動性,英國的羅伯特·克羅恩伯格教授將可移動的建筑按照移動過程中的拆卸程度分為三類:一是拆卸式可移動建筑,二是半拆卸式可移動建筑,三是便攜式可移動建筑。荷蘭建筑師丹尼爾·溫尼曼設計了一款便攜式可移動建筑,他的便攜住宅帶有四個輪子和掛鉤,可隨時借助拖車牽引在公路上移動?!拔ⅰ苯ㄖ谋憬菪栽谝欢ǔ潭壬蠟樵O計師的設計以及人們的使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也將建筑的形式、空間、功能賦予了更多的意義。
傳統(tǒng)宣傳站點是臨時搭建而成,其中物品簡陋、擺放隨意,同時,受惡劣天氣影響可能會影響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此外,臨時宣傳站點辨識度低易造成人員混亂。例如:在每年秋季開學初,學校的各學院都需搭建大量臨時站點迎接新生,使得上述問題凸顯愈加嚴重,給新生及家長留下秩序混亂、環(huán)境臟亂的印象,由此對校園整體形象產(chǎn)生很大影響。
傳統(tǒng)宣傳站點是我們了解宣傳信息的重要渠道,是進行文化展示的一種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宣揚產(chǎn)品特色的一面重要旗幟。如在校園里,學院在進行迎新宣傳擺臺時,會在傘棚掛上有自己學院名稱的橫幅,整體顯得千篇一律,無法突出本專業(yè)的風采,也無法呈現(xiàn)獨有的校園特色。此外,傳統(tǒng)宣傳站點存在臟亂差等不足,不能吸引行人目光、不能明確了解宣傳目的、展示獨有的文化特色,因而達不到良好的宣傳效果。
傳統(tǒng)宣傳服務站點通常是由眾多宣傳所用物品拼湊在一起形成的臨時站點,物品繁雜,耗費時間與人力,同時,可能受到惡劣天氣影響導致一些用具無法正常使用,降低了工作效率,不利于宣傳工作的全面展開。
“人性化”設計是指設計者在進行室內(nèi)設計時,根據(jù)人的身體狀況、思維方式、喜好習慣等綜合因素,在原有的空間設計基礎上,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對設計對象進行重新規(guī)劃和調(diào)整,使其在最大限度上能滿足使用。而傳統(tǒng)宣傳服務站點是臨時搭建的簡易裝置,所以人體空間尺度、舒適程度、天氣條件等眾多因素對 “微”建筑的設計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
3.1.1 裝置原理設計
針對傳統(tǒng)擺臺目前存在的缺點與不足,在搭建宣傳服務站方面,為了實現(xiàn)“微”建筑的便捷性,在設計上首先把擺臺所需要的所有物品進行整理歸納,運用可自由伸縮的整體框架對其進行組合,在能收納物品的同時,實現(xiàn)空間大小的自由變化;在移動運輸方面,為達到其可移動的目的,在設計中加入可移動機制,使其可以根據(jù)宣傳的需要隨時移動,同時減少搬運所需的人力。簡言之,就是將傳統(tǒng)擺臺全部用品的功能集中,進行優(yōu)化設計,將其全部收入到一個“微”建筑之中,使其達到宣傳服務活動的使用要求。
3.1.2 裝置外觀設計
充滿視覺享受的建筑外觀造型以及合理材料的使用會大大增加建筑的藝術觀賞性。為了更好地符合地域文化特色,提升宣傳服務形象,在外觀設計上,運用建筑立面構成的表達表現(xiàn)方法,找尋大量的相關書籍資料,使其具有獨特的外觀形象。在有利于宣傳工作順利進行的同時,讓宣傳工作的形象面貌煥然一新。
3.1.3 裝置材料選取
如今,由于人類對資源肆無忌憚的掠奪,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遭到破壞。因此,人們開始注重以保護環(huán)境為中心的設計理念,減少資源的浪費。提倡建造越來越多的綠色建筑,所以對于宣傳服務站制成材料的選擇,對于綠色設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jù)材料的選擇,設計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起到支撐與形成空間的整體框架;二是作為圍合與遮擋的圍護部分。在整體框架部分中,主體框架盡量選取可回收再利用的材料,減少天然材料及稀有材料的使用。針對圍護部分優(yōu)先選擇便于加工和回收處理的防水透氣材料,在設計時應力求造型簡潔,同時合理利用有限的資源,避免鋪張浪費,時刻秉承著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實現(xiàn)產(chǎn)品與人與環(huán)境之間的和諧。
考慮到宣傳服務站大部分時間應用于室外,會受到天氣等惡劣因素影響,所以為增加其穩(wěn)定性,裝置整體的框架應采用穩(wěn)定的不銹鋼或合金材料,也要確保其耐腐蝕等特點,防止其外觀受到過大影響,同時增加物品的使用年限。由于框架占用了整體的很大一部分重量,為保持其便捷的良好性能,在圍護材料使用上應采用輕質(zhì)且環(huán)保的材料。
3.1.4 裝置構造節(jié)點
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宣傳服務站可移動、一體式的特點,在整體框架的設計上采用生活中常用的伸縮設計手法,使框架可以根據(jù)使用者的需求進行自由伸縮調(diào)節(jié),宣傳使用的桌子根據(jù)三角形穩(wěn)定性最強的原理,采用三鉸拱支架使桌板與支柱連接,確保其穩(wěn)定使用,同時,桌板也采用伸縮的方式,可以根據(jù)使用者的需求對桌子的使用面積進行自由調(diào)整。
為更好地促進校園發(fā)展,積極宣傳校園文化,傳播活動信息,宣傳服務站主要以廣大學生為使用者。使用者應合理安排宣傳時間,注明宣傳內(nèi)容,明確宣傳目的。如有宣傳活動,應提前向?qū)W校相關部門申請,并提前在學校相關公眾號、各部門活動群中進行通知,按照學校相關要求規(guī)定在指定位置進行擺臺宣傳。校園宣傳服務站應當設置在明顯易找處,如學生活動中心、餐飲服務中心等人群流動頻繁的地段,避免設置在教學樓、寢室樓等不易喧嘩的位置。在活動宣傳結束后,合理安排相關工作人員打掃場地衛(wèi)生,維持場地秩序,并將宣傳服務站安放到指定位置。
“微”建筑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無疑是為社會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它不僅僅是一個話題也不是形式主義,而是切切實實為人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所以希望通過這次設計,讓人們更多地認識、了解“微”建筑,也讓“微”建筑為人們提供便利,解決問題,詮釋“建筑”本身的價值。但與此同時也會帶來新的問題,還需要逐步地完善,比如,如何讓“微”建筑在更多特定的條件下完成任務。在設計的同時要溫故知新,及時修正自己的錯誤,更重要的是不忘初心,因為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生活。
歐盟ESCAPE項目推自動駕駛定位模塊
該模塊結合了精確的GNSS和4G網(wǎng)絡連接技術,配備了意法半導體制造的GNSS接收器,可獲取車輛里程測量數(shù)據(jù)、攝像頭信息、地圖信息等,能實現(xiàn)高精度、可靠的定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