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程
自2018年3月下旬美國挑起對中國的貿易爭端以來,各方對于這場爭端始終保持著關注,對于這場爭端最終的走向,以及可能產生的結果也有著許多猜測。2018年12月8日,中國海關總署公布了11月份中國進出口貿易數據。數據遠低于預期值,較此前幾個月的進出口同比增長速度來看,也出現了明顯的下滑。11月份的數據似乎是一個轉折點,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漸漸顯露出來了。
進出口貿易額增長失速
從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來看,11月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為4100.8億美元,其中進口貿易額1826.7億美元,出口貿易額2274.2億美元,三者同比增速分別為4.3%、5.4%、3%,較9月、10月同比增長速度都出現了大幅下滑,就像是踩了一腳剎車。中國進出口貿易額出現了增長失速的現象。
美國作為中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每年占到中國進出口總額的兩成左右。11月份中國進出口貿易額增長速度出現明顯下滑,與中美貿易摩擦脫不開關系。由于中美貿易摩擦導致彼此征加關稅,使得出現了企業(yè)搶關稅時間窗口的現象,不少企業(yè)都搶在關稅落地之前,大量備貨,這使得中美貿易摩擦反而短時間內增加了雙方的進出口貿易額。然而從長期來看,隨著搶關稅窗口期現象的消失,真實的中美貿易情況將會逐漸顯現出來。
從海關總署公布的11月份進出口數據來看,貿易摩擦的負面影響已經冒出了頭。11月份中國從美國進口商品貿易同比增長速度出現斷崖式下跌,同比下滑25.04%。實際上從9月、10月份開始進口貿易額已經出現輕微的負增長。出口方面,11月份出口貿易額同比增長速度也出現了掉頭向下的趨勢。當然11月份數據出現大幅下滑,可能也部分受到了此前企業(yè)搶關稅時間窗口導致透支了后面的消費額度,使得11月份的數據更加難看。
重要貿易地普遍疲軟
值得注意的是,11月份除了美國由于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導致進出口貿易額增速大幅下滑,中國其他的幾個主要貿易地的進出口貿易額增長速度也出現了大幅下滑。
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歐洲聯盟,與中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9月同比增長13.95%,10月同比增長13.71%,11月就只有5.96%。
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歐洲內部一直問題不斷,肇始于希臘的歐債危機持續(xù)影響歐盟經濟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至今陷入債務危機的歐洲五國僅愛爾蘭掙脫出困境,其他幾個國家依然處在困境中。激烈的利益沖突使得2016年英國通過脫歐公投,走上了脫歐之旅,歐盟的穩(wěn)定性面臨挑戰(zhàn)。近期法國又爆發(fā)了五十年來最大規(guī)模的“騷亂”,騷亂已經持續(xù)一個多月,歐洲經濟體的動蕩無疑對處在國際貿易體系下的其他貿易伙伴不利,其中就包括中國。
東南亞國家聯盟是中國的第三大貿易伙伴,與中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同比增長速度在11月份也出現了明顯的下滑,由此前16%左右的平均水平驟降至0.48%。瀕臨負增長。
東盟是中國重要的戰(zhàn)略合作伙伴,也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參與者,近些年來中國與東盟的經貿往來日益密切,民間的經濟互動也十分頻繁,但是11月份東盟與中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也出現了大幅的下滑值得關注。
中國的第四、第五大貿易伙伴日本、韓國,與中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同比增長速度在11月份也出現了大幅下滑,日本從此前9%左右下降到1.51%,韓國從14%左右突然下降到-6.4%。
另外還有中國的重要鄰邦,與中國同為“金磚國家”的印度,與中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同比增長速度在11月份也出現了明顯的下滑,從9月份的17.53%、10月份的25.66%,突然下滑到0.86%。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中國進出口重要的貿易中轉站香港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同比增長速度在11月份也出現了明顯的下滑。
香港是中國重要對外貿易中轉站,從每年的進出口貿易總額來看,僅次于歐盟、美國、東盟、日本、韓國,排在第六位。香港11月份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同比增長速度僅為3.18%,遠低于此前平均20%左右的水平。
美國經濟強勢復蘇
11月不光是美國與中國的進出口貿易同比增速大幅放緩,中國幾大重要的貿易地區(qū)同比增速都出現了大幅下滑的情況。這背后或許暗示了當前全球經濟普遍疲軟,部分表明了美國經濟的強勢復蘇,美聯儲的持續(xù)加息,給其他經濟體都帶來了壓力。
雖然12月7日美國公布的11月份新增非農業(yè)就業(yè)人口數據只有15.5萬,不及預期值20萬,但是失業(yè)率數據和平均每小時工資年增長率都符合預期值,其中失業(yè)率為3.7%,持平前值,處在歷史低位。
從表四可以看到,美國的失業(yè)率在2009年達到歷史高位10%之后便開始一路下滑,目前已經處在歷史低位的3.7%,相比較而言,中國2018年10月份的調查失業(yè)率為4.9%。顯然美國經濟復蘇勢頭很強勁,美元加息預期依然很強,對于其他尚處在復蘇中的經濟體而言,這會是一個不小的外部壓力。
中國進口數據下滑
從具體的貿易品類來看。中國對原油、農產品、汽車、鐵礦砂等大宗商品的進口力度也在減退。
在主要的進口商品中,排第一位的原油,雖然11月份的進口貿易金額繼續(xù)猛增,同比增長了57.58%。但這主要是由于國際原油價格在2018年以來持續(xù)大幅上漲。如果從原油進口量來看,2018年以來原油的進口量增速較2017年已然放緩。
排在第二位的農產品是本輪中美貿易摩擦中中方反制美國的重要領域之一,從進口數據來看,2018年也確實出現了大幅下滑,11月份的進口金額下滑了8.42%。大豆進口金額下滑了35.17%。
排在第三位的鐵礦砂及精砂也出現了量價齊跌的情況。截至2018年11月累計進口量同比下降了1.3%,累計進口金額同比下降了2.8%。排在第六位的汽車及汽車底盤的進口數量也出現了負增長,并且跌幅在擴大。
中國進口數據下滑對于全球其他出口國而言顯然不是好消息,當前經濟全球化趨勢下,各國經濟聯系緊密,中國經濟走強有利于世界經濟。
目前中美貿易摩擦的走勢依然不明朗。不過可喜變化在于2018年12月初中美之間已經初步達成一些共識,并擬定了一個談判的時間窗口?;蛟诓痪玫膶砟軌蚪o市場帶來一些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