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錦,張漫雪,胡秀芝,徐 陽,湯 泊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沭陽附屬醫(yī)院影像科,江蘇 宿遷 223600)
胃癌在全球惡性腫瘤發(fā)病率中排名第6位[1-2],以胃腺癌為主,術前準確分期對于預后具有重要影響。既往術前單純通過CT形態(tài)學檢查評估胃癌分期,敏感度和特異度均較低。隨著技術的發(fā)展,PET/CT已廣泛用于術前評估腫瘤及其分期[3-4]。本研究回顧性分析經手術病理證實的44例胃癌患者的術前18F-FDG PET/CT資料,探討胃癌原發(fā)灶的最大標準攝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SUVmax)、平均標準攝取值(mean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SUVmean)、代謝體積(metabolic tumor volume, MTV)及病灶糖酵解總量(total lesion glycolysis, TLG)與其臨床病理特征的相關性。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2月—2018年4月于我院接受根治手術并經病理確診為胃癌的44例患者,男32例,女12例,年齡32~78歲,平均(63.3±9.4)歲;其中黏液腺癌1例,印戒細胞癌1例,淋巴上皮樣癌1例,腺癌41例。根據美國癌癥聯(lián)合委員會胃癌第8版TNM分期標準[5],T1期2例,T2期7例,T3期15例,T4期20例;N0期8例,N1期8例,N2期12例,N3期16例。病理分期Ⅰ期4例,Ⅱ期10例,Ⅲ期30例。所有患者術前均接受18F-FDG PET/CT檢查。納入標準:①PET/CT檢查前未接受放化療及其他腫瘤相關治療;②PET/CT顯像胃癌原發(fā)灶SUVmax大于肝臟SUVmax;③PET/CT檢查和手術間隔時間不超過2周;④不伴其他惡性腫瘤。
1.2 儀器與方法 采用GE DiscoveryTMPET/CT 610掃描儀,顯像劑由南京安迪科公司提供,放射化學純度>95%。檢查前囑患者禁食6 h以上,使其空腹血糖<11.1 mmol/L;經肘靜脈注射18F-FDG顯像劑(3.70~5.55 MBq/kg體質量),待患者安靜休息60 min后行PET/CT顯像。先行CT掃描,管電壓120 kV,管電流120~140 mA,層厚5.0 mm;之后行PET掃描,PET采集7~8個床位,每個床位采集2 min。
1.3 圖像分析 由PET/CT中心2名高年資醫(yī)師獨立分析,意見不一時經協(xié)商達成一致。采用MEDEX圖像處理軟件,根據PET/CT融合圖所示沿病灶邊緣勾畫ROI,由計算機自動獲得病灶SUVmax;采用相對閾值法,以SUVmax的40%為閾值,由軟件自動在軸位、矢狀位以及冠狀位上對病灶進行容積分割,獲得原發(fā)灶的SUVmean、MTV,并計算TLG:TLG=SUVmean×MTV。
1.4 分組 T分期分組:將T1期和T2期合并為T1-2組,T3期和T4期合并為T3-4組;N分期分組:將N0期和N1期合并為N0-1組,N2期和N3期合并為N2-3組;病理分期分組:由于病理分期Ⅰ期和Ⅱ期樣本數較少,將Ⅰ期和Ⅱ期合并,分為Ⅰ~Ⅱ期組與Ⅲ期(Ⅲ期組);腫瘤細胞組織分化程度分組:根據腫瘤細胞組織分化程度將41例腺癌分為2組,低分化組21例,中高分化組20例,其中16例中分化腺癌,4例高分化腺癌。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分析軟件。對數據進行正態(tài)分析(Shapiro-Wilk檢驗)和方差齊性(Levene檢驗)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資料以±s表示,非正態(tài)分布資料以中位數(上下四分位數)表示;采用Mann-WhitneyU非參數檢驗比較各組間代謝參數的差異;采用Spearman相關性分析各代謝參數與各臨床病理特征的相關性,其中∣r∣≤0.3時,相關性較差;0.3<∣r∣<0.7時,中度相關;∣r∣≥0.7時,高度相關。以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胃癌原發(fā)灶代謝參數 44例胃癌原發(fā)灶的SUVmax、SUVmean、MTV及TLG分別為5.81(3.45,7.77)、3.42(1.87,4.37)、14.80(9.02,25.19)cm3及42.03(18.89,107.87)g,見圖1、2。
2.2 各組間原發(fā)灶代謝參數比較 不同T分期組間胃癌原發(fā)灶的SUVmax、SUVmean、MTV、TLG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不同N分期及病理分期組間MTV、TLG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SUVmax、SUVmean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3;不同細胞組織分化程度組間SUVmax、SUVmean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MTV、TLG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1 不同T分期組胃癌原發(fā)灶代謝參數比較[中位數(上下四分位數)]
表2 不同N分期組胃癌原發(fā)灶代謝參數比較[中位數(上下四分位數)]
表3 不同病理分期組胃癌原發(fā)灶代謝參數比較[中位數(上下四分位數)]
表4 不同細胞組織分化程度胃癌原發(fā)灶代謝參數比較[中位數(上下四分位數)]
圖1 患者男,64歲,胃低分化腺癌部分合并印戒細胞癌,T3N0M0,病理分期Ⅱa期 A.最大密度投影圖; B~D.冠狀位(B)及矢狀位(C)、軸位(D)18F-FDG PET/CT融合圖示賁門區(qū)軟組織密度結節(jié),F(xiàn)DG代謝異常增高,SUVmax為3.62 圖2 患者男,65歲,胃潰瘍型中分化腺癌,T4aN3aM0,病理分期Ⅲb期 A~C.軸位(A)、冠狀位 (B)及矢狀位(C)18F-FDG PET/CT融合圖示胃竇區(qū)軟組織密度腫塊,胃壁增厚,F(xiàn)DG代謝異常增高,SUVmax為8.80; D.最大密度投影圖
2.3 原發(fā)灶代謝參數與病理特征的相關性分析 SUVmax(r=0.346,P=0.021)、SUVmean(r=0.317,P=0.036)、MTV(r=0.418,P=0.005)及TLG(r=0.431,P=0.003)與腫瘤T分期均呈中度正相關;MTV(r=0.463,P=0.002)、TLG(r=0.354,P=0.018)與腫瘤N分期呈中度正相關,SUVmax(r=0.162,P=0.295)、SUVmean(r=0.149,P=0.335)與腫瘤N分期均無明顯相關;MTV(r=0.421,P=0.004)、TLG(r=0.365,P=0.015)與腫瘤病理分期均呈中度正相關,SUVmax(r=0.208,P=0.176)、SUVmean(r=0.183,P=0.236)與腫瘤病理分期均無顯著相關;SUVmax(r=0.313,P=0.046)、SUVmean(r=0.340,P=0.030)與腫瘤細胞組織分化程度呈中度正相關,MTV(r=0.037,P=0.818)、TLG(r=0.190,P=0.235)與腫瘤細胞組織分化程度均無明顯相關。
胃癌常表現(xiàn)為胃壁彌漫性或局灶性增厚,多數胃癌PET/CT顯像表現(xiàn)為放射性高攝取。既往研究[6]表明,部分黏液腺癌和印戒細胞癌由于黏液成分較多、腫瘤細胞密度較低等原因使18F-FDG攝取較低或無攝取,導致18F-FDG PET/CT顯像為陰性,故本研究僅納入原發(fā)灶SUVmax大于肝臟SUVmax的胃癌進行分析。目前對于胃癌的PET/CT代謝參數與其臨床病理特征是否存在相關性尚存爭議。Na等[7]認為腫瘤原發(fā)灶的大小、T分期、腫瘤細胞組織分化程度與18F-FDG PET/CT的SUVmax呈正相關。研究[8]發(fā)現(xiàn)胃癌SUVmax與病理分期(Ⅲa、Ⅲb、Ⅲc)、腫瘤細胞組織分化程度呈正相關,而與腫瘤T、N分期均無顯著相關;MTV、TLG與上述各臨床病理特征均無顯著相關。Altini等[9]認為胃癌SUVmax、SUVmean與腫瘤大小呈正相關,而與腫瘤細胞組織分化程度無顯著相關。本研究中,不同N分期、病理分期的胃癌原發(fā)灶MTV、TLG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不同細胞組織分化程度的胃癌原發(fā)灶SUVmax、SUVmean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胃癌原發(fā)灶SUVmax、SUVmean、MTV、TLG均與腫瘤T分期呈中度正相關,MTV、TLG與腫瘤N分期、病理分期呈中度正相關,SUVmax、SUVmean與腫瘤N分期、病理分期無顯著相關。本研究所獲結果與Na等[7-9]的研究不符,原因可能為:①既往研究樣本包含18F-FDG PET/CT顯像胃癌原發(fā)灶SUVmax小于肝臟SUVmax的黏液腺癌和印戒細胞癌,結果可能存在偏倚;②SUV值受多種因素影響,如患者血糖水平、圖像采集時間及不同型號PET/CT掃描儀數據衰減校正等;③腫瘤與周圍淋巴結距離較近、分界不清,可致勾畫ROI時范圍過大,MTV、TLG值較真實值增大;④部分患者近期接受胃鏡檢查及病灶活檢,病灶存在炎性反應,致SUV值產生誤差。
既往研究[10-11]認為腫瘤組織的葡萄糖代謝與葡萄糖轉運蛋白(glucose transporter type, Glut)表達有關,Glut表達增高時,腫瘤組織的葡萄糖代謝活躍,可致18F-FDG PET/CT攝取值增高,其中Glut 1尤為重要,腫瘤分化程度越低,Glut 1的表達程度越高。衛(wèi)勃等[11]發(fā)現(xiàn)高、中分化腺癌的Glut 1表達較高,黏液腺癌和印戒細胞癌的Glut 1表達較低。Glut 1表達增多反映腫瘤細胞分裂旺盛,使18F-FDG攝取增高。低分化胃腺癌Glut 1表達較少,故18F-FDG攝取較低;中高分化胃腺癌Glut 1表達增多,使18F-FDG攝取較高。本研究中,低分化組SUVmax小于中高分化組,可能由于黏液腺癌含有較多黏液,以及印戒細胞癌腫瘤細胞密度較低,故放射性攝取也較低,與既往研究[12-15]結果相符。但也有研究[16]提出中高分化腺癌SUVmax低于低分化腺癌,可能是由于樣本選擇偏倚以及統(tǒng)計學方法不同所致。
綜上所述,胃癌原發(fā)灶的18F-FDG PET/CT代謝參數可反映腫瘤的部分臨床病理特征,有助于臨床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