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愛芹
反觀當下我們的語文教學,老師們充滿怨言,學生們苦不堪言。語文教學是一種出力不討好的活。有時候,老師們講得津津有味,學生們卻聽得昏昏欲睡,這也是當下語文教學的一些現(xiàn)象。
這一切怪誰呢?老師們好無奈,同學們好無辜。經(jīng)常性的考試,經(jīng)常性的評比,使老師們把成績看得很重,學生們把成績看得更重。語文教學功利化。同學們寧愿花一節(jié)課做一道數(shù)學題,也不愿花一分鐘學語文,更不要談什么課外閱讀了。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yīng)該怎樣進行語文教學呢?先來看看山東高考語文試題,題型基本固定,無非就是那么幾大塊,基礎(chǔ)知識,現(xiàn)代文小閱讀,文言文閱讀,詩詞鑒賞,名句默寫,語言表達題,現(xiàn)代文大閱讀,作文。這幾大塊并不是孤立的,我們絕不能割裂開來學習。下面就分別看一下,它們到底考查的是什么,我們到底應(yīng)該教什么。
基礎(chǔ)知識,主要是字音、字形、近義詞辨析、標點符號、成語、病句六大塊。有的時候字音、字形放在一塊考,有的時候不全考。有的時候標點符號不考。今年的山東高考語文試題六方面都兼顧到了,考查的知識更加全面。當然,這兩年基礎(chǔ)知識(前五題)的考查不再獨立,而是放在語境中,即情景式的考查,不僅考查了學生的識記能力,更考查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有了語境的限制,單純的識記行不通了,必須真的理解了,才可能做對。
現(xiàn)代文小閱讀,考查的有學生耐心、細心的問題。如果學生心情浮躁,根本看不下去,一切就無從談起。靜下心來對照原文,才有可能做對。當然,它考查的更是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只有對個別重要句子理解了,才能游刃有余。
文言文閱讀,四個選擇題,12分,兩個或三個翻譯,10分。想想我們整個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特別是高一、高二的語文教學,我們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文言文學習上,結(jié)果呢,22分的文言文閱讀,學生得20分以上的寥寥無幾。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文言文閱讀歸根結(jié)底考查的還是學生的一種閱讀理解能力。學生學習文言文主要是單純地記一些文言字詞句,有的同學文言字詞句都沒有落實好,更不用談什么閱讀理解能力了。當然,文言文閱讀并不是高深莫測的,還是有章可循的,有人說,“文章在課外,答案在課內(nèi)”。不管選何種題材的文章,??嫉奈难宰衷~都是大同小異,都能在課本中找到影子。這就引導我們關(guān)注課本的學習,關(guān)注課內(nèi)文言文的落實。
詩詞鑒賞,考查的既是學生的品味鑒賞能力,更是閱讀理解能力。不管是唐詩宋詞還是元曲,如果考生讀不懂,一切就無從談起。要想真正的讀懂,必須有一定的文化積累、文學素養(yǎng),比如說懷古詩詞,文中常有用典,如果沒有一定量的閱讀積累,文中的關(guān)鍵信息就可能遺漏。
名句默寫,過去主要考查學生的記憶能力。這兩年,除了考查學生的記憶能力外,更考查了學生的理解能力。現(xiàn)在的名句默寫都是情景式的,如果學生死記硬背,是難以得滿分的。當然,也考查了學生是否細心的問題。有的學生會背誦,但是出現(xiàn)錯別字,也是難以得滿分。比如說,“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中的“摶”字;“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中的“多”字;“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中的“坼”字等,都是學生容易寫錯的字。如果學生平時不用心,考試時不細心,很容易失分。
語言表達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除此以外,還有學生審題是否細心,知識積累是否豐富的問題。學生如果沒有一定量的閱讀積累,有話是表達不出來的。
現(xiàn)代文大閱讀更不用說了,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不管是文學類文本閱讀,還是實用類文本閱讀,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上不去,光靠一定的答題規(guī)范,比如說分條答題,根據(jù)分值答題等,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特別是高考時,就會原形畢露,得不了高分。
作文,考查的主要是學生的寫作能力。寫作能力哪里來?它并不是憑空產(chǎn)生的。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沒有大量的閱讀積累,根本不可能寫出有文化內(nèi)涵的作文來。
綜上所述,考試雖有一定的技巧,但任何技巧都是雕蟲小技,正所謂“大道無形”。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是還語文教學本真的面貌。重視閱讀,重視積累,才是語文學習的根本,也是學生考出好成績的根本。記得有人說過,世界上最大的捷徑,就是不走捷徑。在語文學習上,沒有捷徑可走,只有靜下心來,認認真真地閱讀,踏踏實實地積累,才有可能學好語文。
很喜歡語文課本上的一句話:慢慢走,欣賞??!在這個浮躁的時代,但愿我們每個人都能靜下心來,多讀讀美文,品品美文。語文課堂應(yīng)該有朗朗的讀書聲,而不應(yīng)該模式化,更不應(yīng)該功利化。也許在輕松愉快中,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就愛上了語文,學好了語文。
讓我們期盼語文春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