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常海蘭
過去十年,翻轉課堂逐步成為全球教育界關注的熱點話題,加拿大《環(huán)球郵報》更是將其稱為2011年影響課堂教學的重大技術變革。(何克抗 2014)國內眾多高校紛紛對該全新的教學模式予以關注,展開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如火如荼地推進著新一輪的教育教學改革。其中,大學英語教學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緊跟最新的改革趨勢,外研社、外教社等出版社紛紛組織外語教學學術研討會,不少一線教師大膽地將翻轉課堂教學方法引入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并及時總結經驗形成論文,供教育教學界同仁參考。(盧海燕 2014;徐艷梅、李曉東 2014;鄭艷 2016)但也有學者強調,在這種教育全面翻轉熱的前提下,我們警惕“拿來主義”和“引進情節(jié)”,有必要進行一些“冷”思考,調整翻轉模式以更好地服務大學英語教學(李允 2014;婁偉紅、陳明瑤 2017)本文將分析了翻轉課堂的概念及特征,分析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的利與弊,以期為高校大學英語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建議。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是指學生在課前借助網絡教學視頻等資源自主學習知識點,課堂上參與同學和教師的互動,展開釋疑、鞏固、實踐探究的積極學習方式。該教學模式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百度百科)。這一概念可追溯至20世紀80年代的哈佛大學,但翻轉課堂真正產生影響力并迅速擴展全球,得益于大名鼎鼎的“可汗學院”。2011年,Salman Khan在TED演講中再次介紹了翻轉課堂,隨即引起全球教育界的廣泛關注。2012年,慕課(MOOC)崛起,翻轉課堂迅速席卷全球。(王秋月 2014)
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創(chuàng)建音頻或者視頻學習文件,學生在課下通過收聽或觀看進行學習,課堂時間用于師生面對面交流,學生們共同完成作業(yè)。這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完全不同,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首先,翻轉課堂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流程。傳統(tǒng)的學習過程包括知識傳授與知識內化兩個階段:首先,老師通過課堂講解教學內容,學生完成對所學內容的初步理解;然后,學生通過課外練習、完成作業(yè)來加深理解,實現(xiàn)知識的內化。翻轉課堂使知識的傳授與學習提前至課前,學生需要在課前自主學習課程內容;課堂時間則主要用于老師輔導答疑、深度討論和交流,知識的內化在課堂上完成。
其次,翻轉課堂改變了師生角色。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是知識的擁有者、傳播者及課堂的管理者,是教學過程的中心,學生是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是主動研究者,是整個學習過程的主角,而教師則轉化為教學資源的設計者、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學生之間亦可以相互學習。
再次,翻轉課堂重新分配課堂時間。學生課前已觀看教學視頻,完成了知識的初步接收與理解,課上時間更多的用于解決不太理解的知識點,與同學增強互動和協(xié)作學習。課堂中教師講解時間減少,學生學習活動時間增多。翻轉課堂在不減少基礎知識傳遞的基礎上,增強課堂中師生的交互性,通過“預習時間”最大化來完成對教與學時間的延長,提高學習效率。
最后,翻轉課堂增加了課堂的互動。在翻轉課堂模式下,課堂時間主要用于問答、小組協(xié)作、討論交流等,大大提升了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當教師根據(jù)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時候,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通過教師反饋,學生也會更加清楚自己的學習情況。
教育部于2003年正式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工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位列四項工程之一。按照“整體規(guī)劃、分步推進”的思路,教育部組織專家制定《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確定180所高等學校進行教改試點,探索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大學英語新教學模式??梢哉f,以推進教育信息化進程為特征,建立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為支撐的英語教學新模式,將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相結合,注重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21世紀頭十年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目標。(王守仁 2011)
2009年至2010年,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對全國530所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現(xiàn)狀進行調查,調查主要內容包括教學內容、課程設置、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等七個板塊。結果顯示:絕大多數(shù)高校都將“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作為重要或較重要的教學目標;越來越多的學校在逐步減少大學英語必修課的學分,并且這種傾向在層次越高的學校越明顯;大部分學校在大學英語基礎階段實行分課型教學,教師利用多媒體投影設備輔助課堂教學的形式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普及,符合《課程要求》強調網絡自主學習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和提倡采用課堂面授和計算機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參加調研的學校基本上都使用了多媒體教學課件輔助教學,但仍有超過半數(shù)的學校主要依賴出版社提供的課件;一半以上的高校提供專用網絡機房,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王守仁、王海嘯 2011)
調查結果也表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可以運用到大學英語教學中去,在某些方面可以促進或改善大學英語教學。首先,大學英語學分的減少意味著學時的減少,而要確保英語學習的效果,必須意味著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加課外學習時間,翻轉課堂在這方面的效果是很突出的。其次,雖然已有63%的院校全部或部分采用了“課堂面授+網絡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還有36.9%的院校未采用,而翻轉課堂可以減少英語學習對“課堂面授”的依賴。最后,網絡環(huán)境下的大學英語教學對專用網絡機房等硬件設備投入較高,并非所有的院校都有資金實力建設專用機房,翻轉課堂更多依賴互聯(lián)網和智能手機,因此也更可能大范圍地推廣。正如王守仁、王海嘯(2011)指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突出了計算機網絡在外語課程中的“支撐”地位,英語教師需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以豐富的英語網絡資源為依托,更新教學內容,同時也重視課堂教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一定程度上可以實現(xiàn)網絡信息技術與外語課程的整合,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為當下大學英語課堂改革指明了可能的方向。
基于上述翻轉課堂的優(yōu)勢與大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翻轉課堂一出現(xiàn)便引發(fā)了一種狂熱,從眾多關于翻轉課堂的研究中不難看出大家對其的追捧。研究者紛紛將它與各式各樣的項目或者課堂教學相結合,努力尋求教學進步。但是也有人提出需要對翻轉課堂熱潮保持一顆冷靜的心,并指出其種中的局限。
學科適用性問題。目前,翻轉課堂教學主要是應用于理科類課程,知識點清晰,便于講解的學科特征更有利于翻轉課堂的實施。而大學英語教學兼顧工具性和人文性,正如《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15)》明確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增強跨文化交際意識和交際能力,同時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質,使他們在學習、生活、社會交往和未來工作中能夠有效地使用英語,滿足國家、社會、學校和個人發(fā)展的需要”。文科類課程知識點細碎,覆蓋面廣,更需要通過師生思想上的交流、情感上的溝通,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鼓勵計算機自主學習的今天,“教師講授”依然被更多人認為是“有效”、“較有效”的教學方法。(王守仁、王海嘯2011)
教學資源問題。翻轉課堂能否實現(xiàn)理想的效果取決于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研發(fā)。由翻轉課堂的發(fā)展歷程可以看到,早期它離不開可汗學院視頻錄像“教學資源”的支持,后來隨著“MOOCs”的崛起,翻轉課堂又吸納了在線開放課程的優(yōu)勢與特點。(何克抗2014)而當前國內大學英語教學主要依賴于出版社提供的多媒體教學課件,較少由學校自主開發(fā),過度依賴他人的課件很難較好地滿足不同院校、學生的需求,也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師本人的教育技術運用能力。(王守仁、王海嘯2011)教學課件和資源自主研發(fā)的比例較低,有著多方面的原因,包括資金、技術、教師隊伍素質等。如若沒有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那么翻轉課堂也只是一副軀殼。(何克抗 2014)
網絡教學環(huán)境的限制。翻轉課堂整個環(huán)節(jié)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從教學視頻制作到學生課下觀看學習視頻內容,都需要計算機軟件硬件的支持,這個最突出的表現(xiàn)在中西部農村地區(qū)。(張金磊 2012)還以網絡自主學習為例,教育部啟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后,許多普通高校雖然教改積極性很大,但由于其師資隊伍和軟硬件條件等因素的限制,基于課堂和計算機的教學模式并沒有完全建立起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也存在這同樣的問題和挑戰(zhàn)。
翻轉課堂借力技術,為適合的課堂教學提供良好的教學平臺,方便學生進行個性自主化學習,提高了學習效率。翻轉課堂是一種先進的全新的教學模式,但并不是適用于一切教學的萬能方法。將翻轉課堂應用于外語教學,需要對實施的策略和方法做出調整,教師可以借助一些已有的英語學習網站和資源作為課堂的補充,各高校也可以與這些英語學習網站及應用等合作,助力大學英語課堂細膩而高效的“部分翻轉”。(婁偉紅2017)
在翻轉課堂熱的大潮流下,我們必須要保持冷靜的態(tài)度,對于“翻轉課堂”,應該客觀地看待科學技術在教育活動中發(fā)揮的作用,既不可“技術決定論”,也不可忽視其影響?!胺D課堂”的本質應該是“技術促進的教學”。(王長江等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