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錦炎 金汀
《鄉(xiāng)村意境》 楊錦炎制作
圖片拍攝于廣東增城,在這里把牛趕到對岸吃茂盛的草。作者在前期拍攝時由于曝光不足導致畫面灰暗,影調缺乏層次,由于天氣原因,色調也顯得普通。構圖的選擇也比較倉促,一些多余元素被融入畫面,所幸作者在牛上岸時的瞬間抓拍得比較理想。
我后期制作的思路是通過藝術化的渲染,為圖片制作云霧繚繞的效果。通過淡雅水墨風格較為理想化呈現(xiàn)一幅鄉(xiāng)村古樸意境的畫面,使作品比本身更典型,更突出,更容易感染觀眾的情緒。
《牧歸》 金汀制作
原圖拍攝農民趕水?;丶业膱鼍?。由于拍攝時間為陰天的傍晚時分,畫面整體色調、影調比較平淡。此外,為了不讓高光過曝,畫面暗部曝光不足,很多細節(jié)沒有顯示出來,需要通過后期來均衡一下曝光。右上方攝影人的是一個干擾元素,中央較大面積深色的竹林,也使畫面顯得零亂。
后期的調整思路是:統(tǒng)一色調,通過后期若干調整,使整體畫面呈青黃調。我這種色調的做法比較特殊,主要通過Lab色彩空間實現(xiàn)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fā)。
①在PS的Camera Raw插件中打開圖片,在基本調整界面調整曝光+0.45、高光-85、陰影+83、白色+25、紋理+30(紋理主要增強圖片的質感,同時不會使圖片暗部區(qū)域的噪點變的明顯)、清晰度+20。
②在Camera Raw中選擇裁剪工具,右鍵鼠標選擇16:9的比例,裁剪圖片構圖。然后在選擇“鏡頭校正”命令,勾選刪除色差,消除圖片邊緣的顏色痕跡。這一步驟的調整目的是為了簡潔構圖,讓畫面更加緊湊些。
③在Camera Raw插件中選擇目標調整工具,右鍵鼠標選擇“明亮度”,通過在樹葉位置按住鼠標左鍵不松,向右滑動鼠標調整,黃色+18、綠色+100,再選擇“飽和度”按住鼠標左鍵不松,向左滑動鼠標調整“飽和度”黃色-25、綠色-100。讓鮮艷的樹葉色彩被減淡。
④通過Camera Raw插件打開圖像進入到PS調整界面,通過新建一個黑色的圖層,選擇漸變工具“對稱漸變”不透明度選擇38%。漸變屬性選擇前景色從白到背景色黑的透明漸變。編輯黑色的新建圖層效果如圖所示,然后把新建圖層混合模式更改為“濾色”,制作云霧效果。
⑤通過復制一層制作云霧效果的圖層,同時為兩個圖層添加圖層蒙版。選擇漸變工具“徑向漸變”不透明度選擇38%,漸變屬性選擇前景色從黑到背景色白的透明漸變。編輯兩個云霧效果圖層讓牛和人物不被云霧效果調整。
⑥通過污點修復畫筆工具把邊緣雜亂的樹葉和攝影人修飾掉,然后復制一個圖層執(zhí)行濾鏡/模糊/高斯模糊模糊命令,半徑選擇30。更改圖層混合模式為“濾色”,添加一個圖層蒙版用漸變工具不透明度30%左右,編輯圖層蒙版讓人物和牛區(qū)域不被高斯模糊調整。調整完成。
①在Camera Raw中打開原圖,進行基本的調整,使畫面的影調過渡更自然。曝光+0.61,對比度+12,高光-76,陰影+95,白色-13,黑色+16。點擊“打開圖像”鍵,進入Photoshop界面。
②利用填充工具及圖章工具去除畫面中的干擾元素,并對左下角的地面做適當的調整,蓋印圖層。點擊圖像/模式/Lab顏色,選擇通道a,點“選擇/全部”,將a通道復制,點b通道,粘貼,再點擊圖像/模式/RGB顏色。建立色相/飽和度調整圖層,降低青色的飽和度。
③建立純色調整圖層,選擇H:213;S:69;B:99;R:78;G:156;B:252,圖層混合模式為正片疊底,讓天空附上藍色調,同時用畫筆工具.擦蒙版涂抹地面、水牛和竹林。恢復這部分的色彩。
④新建立一個色相/飽和度調整圖層,選擇青色,將飽和度降低為-40,色相設為-38。使色彩的表現(xiàn)更加淡雅、自然。
⑤新建立一個照片濾鏡調整圖層,選擇深黃,濃度38%,增加畫面的黃色調,同時用畫筆工具,擦蒙版,適當恢復地面和水牛的色彩。
⑥建立曲線調整圖層1,適當提高主體的亮度;再建立曲線調整圖層2,壓低地面的亮度。建立漸變映射圖層,漸變方式從黑到白,選擇明度混合模式,以增加畫面的通透度。蓋印圖層,再復制一圖層,選擇高反差保留,數值1.6,混合模式為疊加,對畫面做銳化,制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