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慧清時 明
“卓越‘+’”文化是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黨委在黨建過程中引入“互聯網+”的理念,在多年的黨建課題研究過程中逐漸形成的黨建文化特色。“卓越‘+’”中的“卓越”指的是學?!皬倪@里走向卓越”的價值追求。是學校精神文化的核心內涵,是對學校文化的引領,是對全體師生的價值導向,更是學校黨建工作所要實現的目標。而我們把“+”解讀為三個詞:1.爭當卓越家:黨組織是黨員之家,這是一個在精神、文化領域有高遠追求的群體,每個黨員要有“君子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的理念,不斷學習、成長,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2.卓越者之家:通過各種黨建項目的落實、各種教育活動的開展和學習的不斷深入,讓黨組織形成獨特的“卓越文化”,增強黨員同志的歸屬感和榮譽感。3.卓越加“因子”:“加”意味著推動和拓展,卓越是一種優(yōu)秀文化的因子,我們希望這種因子能感染、融合到每一個人身上。讓一個黨員帶動另一個黨員,一個黨支部帶動另一個黨支部,黨員帶動群眾,一批黨員帶動全體教工。思想的交流、觀念的交融,是優(yōu)秀黨員個體和群體的疊加!
“黨員+”是希望黨員在學校各項工作中都能積極充分地發(fā)揮先進性、示范性作用。不僅能起到帶頭引領作用,更要與所“+”的對象融為一體,產生共振效應,最終實現“1+1>2”的目標。經過多年的實踐,學?!包h員+”特色已經成為學校黨建工作的一個平臺、一個抓手、一種文化,不斷推動學校的高品質發(fā)展。
為了適應新時期黨建工作的要求和教育發(fā)展的需要,黨員教師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黨性修養(yǎng)和專業(yè)水平。
學校黨委利用石城“中心組研學體”這個平臺,定期組織校級領導開展學習交流。2017年,發(fā)放了《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等學習書籍,編訂學習材料8冊,開展“微講座”36節(jié)。研學體還將心得體會編輯成《干在實處,走在前列,永爭第一——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領導班子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心得交流匯編》供領導班子深入交流、互相學習,全面提升了領導班子的執(zhí)政能力和領導水平。
黨委依據校級領導、中層干部、黨員教師、退休黨員等不同層面教職員工的特點,構建不同的“教師理論學習研學體”,切實提高黨員教師思想水平。研學體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形式——邀請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沈伯平博士等專家來校開設了5場關于黨的十九大“新時代、新思想、新征程、新要求”的主題講座;組織黨員教師赴浙江嘉興中共一大會址等紀念場館開展“不忘初心、砥礪奮斗”系列活動,促進黨員教師對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思踐悟。
由于教師的自身條件、素養(yǎng)和發(fā)展需求各不相同,他們的專業(yè)發(fā)展也呈現出多樣性的特點。長期以來由于學校的培訓平臺與教師的需求不夠對口、不夠匹配。因此,應當把握黨員教師發(fā)展的起點、角度和速度的差異,建立多維度的黨員學習和教師培訓體系,有針對性地促進每一名黨員教師的思想提升和專業(yè)發(fā)展。
利用精準教學研學體,黨員教師積極投身課程改革,充分發(fā)揮黨員骨干教師的模范引領作用,把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與教學業(yè)務能力提高結合起來,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工程結合起來,與榜樣作用發(fā)揮結合起來,提高黨員教師的思想素質和專業(yè)水平,帶動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
黨委積極構建“班主任德育研學體”,旨在喚醒班主任群體的專業(yè)責任和職業(yè)熱情。研學方式包括班主任常規(guī)及經驗交流會議、班主任主題工作沙龍、班主任師徒結對、班主任專業(yè)化培訓等。研學幫助班主任找到適合的教育方法,使其成長為一個有獨特思想和獨特方法的班主任。迄今“班主任德育研學體”成員已發(fā)表德育研討論文百余篇。
學校黨委堅持把黨建工作與學校教育、教學、科研工作緊密融合,大力推動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學校提出教師要“站好課堂,寫好文章”的理念:教學和教研兩手齊抓,不可偏廢。目前學校黨員教師參與國家、省市級課題研究的教師達90%以上,2016年至2018年間結題和在研的課題達60多個。這促進了教師的科研水平的提高、教科研品質的提升,推動了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促進學校黨員研學體的進一步發(fā)展和升華。
學校黨委依托“黨員志愿者服務研學體”,引領黨員及廣大教師積極參與志愿者活動,服務社會。志愿者服務研學體與社區(qū)簽訂“黨員教師進社區(qū)”協(xié)議,在南京市鼓樓區(qū)寧海路街道、鳳凰街道、藍天園社區(qū)設立“青少年教育服務崗”。在學校附近新城市廣場麥當勞餐廳里建立的“29中教師公益書架”堅持定期更換新書。黨員時明、竇俊、孟令偉、汪永亮先后赴新疆伊寧支教。黨員蔡勇每年義務獻血,至今已有14年。部分退休黨員教師創(chuàng)辦并認真維護“蒲公英”志愿者網站。才春祥等退休黨員教師成為鼓樓區(qū)“關心下一代講師團”主要講師,積極在鼓樓區(qū)中小學開展關心下一代活動。
習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培養(yǎng)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边@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教育現代化的方向目標。
黨委建立青年信仰教育研學體,構建“黨員+團員”機制,通過黨員教師開設信仰講堂、黨團設置、實施“參與·體驗·實踐”黨團活動課程等形式對青年學生實施信仰教育。黨的十九大召開后,學校黨委指導青年學生成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團員學習社。團員學習社是以學習、宣傳、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要內容,通過組織開展講座、辯論賽、演講、征文、知識競賽以及志愿者服務、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幫助廣大青年學生探索人生、探索社會,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是切實加強青年學生信仰教育的有效載體,也是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途徑。
近年來,為了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學校打破了傳統(tǒng)的學段、學科、教學時空、授課方式等框架,將各種課程資源進行融通整合,開發(fā)了融通性綜合實踐課,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其個性發(fā)展。在綜合實踐課開發(fā)的過程中,黨員教師組成綜合實踐課研學體,在課程開發(fā)和實施過程中起到表率作用。其中,地理、歷史、語文老師執(zhí)教的“漢語中的南京味”,及歷史、語文、體育老師執(zhí)教的“文以修身,武以養(yǎng)德”兩門融通性綜合實踐課已在高一年級授課,6名授課教師中有5名都是黨員綜合實踐課研學體成員。兩門融通性綜合實踐課的實施深受學生歡迎和專家好評,同時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
黨員研學體的實施,令教師師德修養(yǎng)和專業(yè)素養(yǎng)大幅度提升,引領和帶動身邊教師逐漸形成“行動為先,責任為上,團結奮斗,創(chuàng)新實干”的文化氛圍,積極推動學校辦學的高品質發(fā)展,促進了學校辦學質量的不斷攀升。眾多學生在各級各類學科競賽中取得佳績。學校榮獲江蘇省教科研先進中小學、南京市鼓樓區(qū)師德先進集體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