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素
近年來,政府把水利作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優(yōu)先領域,節(jié)水供水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步伐明顯加快。水利工程建設中無論是新建項目或擴建項目,均需先完成土地征收后再進行建設。當前,安徽五河縣在世行貸款、治淮等大型水利基建項目及農田水利建設中在征地拆遷方面出現了一些新問題。做好征地拆遷工作,切實推進項目建設,同時保證被征地對象利益得到切實保護,成為當前需迫切解決的民生問題。
征地拆遷是基本建設的前沿性基礎工作。征地拆遷是否順利,關系到在建項目能否如期完工,直接影響施工單位的效益和信譽,嚴重影響到社會的穩(wěn)定。因此在征地拆遷工作中必須堅持以我為主,以合理技巧和策略快速推進征遷工作,以高效率、快節(jié)奏、多種思維的方式來加快征地拆遷進度,其資料是否完整詳實還將影響到竣工移交和項目的審計。
征地拆遷工作是一項繁瑣的系統工程,它不僅關系到項目推進速度和節(jié)點工期,而且涉及到區(qū)域內被征地群眾的根本利益和持續(xù)發(fā)展問題,尤其是農村實行第二輪土地承包以后,土地一旦被征用,現有土地資源要重新調整和劃分,工作難度加大。此外在人均耕地不足0.4畝的情況下,土地一旦被征用,涉及到農民的再就業(yè)、低保等一系列社會問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農村普法工作的深入,中央對農村、農民工作的重視,農民群眾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已蔚然成風,體現了社會的進步。過去那種靠行政命令強行征拆的做法已經行不通,必須依法征拆、和諧征拆、按規(guī)操作,才能確保征拆工作有序推進,為施工創(chuàng)造更多空間和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征地拆遷所涉及法律法規(guī)有:《土地管理法》《森林保護法》《水土保持法》《礦產資源法》及省級和地方政府頒布的行政法規(guī)和條例,所有這些法規(guī)都是征地拆遷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和執(zhí)行的。征遷工作開展期間必須嚴格按法律規(guī)定的程序辦事,注意政策和策略,緊緊依靠當地政府做好群眾協調和疏導工作,按照施工的輕、重、緩、急逐步推進,確保征地拆遷有序進行,為施工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
五河縣專門成立了項目征地拆遷及移民安置工作領導小組,由分管農業(yè)的副縣長擔任組長,縣水利局局長任副組長,成員單位有縣政府辦、信訪局、發(fā)改委、公安局、監(jiān)察局、民政局、財政局、國土局、住建局、交通局、林業(yè)局、畜牧水產局、水利局及涉及有關鄉(xiāng)鎮(zhèn)。領導小組下設項目征地拆遷及移民安置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征遷辦),具體負責征地拆遷及移民安置工作。制定了各成員單位工作職責、財務管理制度、工作制度等。制定的工作制度主要有:(1) 調查登記制度;(2)公示制度;(3)信訪制度;(4) 監(jiān)督檢查制度;(5)責任承諾制度;(6)責任追究制度;(7)征地拆遷工作廉政規(guī)定;(8)征地拆遷資金監(jiān)督管理辦法等。
由于水利工程補償標準低,群眾不理解、配合意識差,給征地拆遷及移民安置工作帶來一些阻力。針對工作中出現的情況,征遷辦加強宣傳教育,把做好群眾工作作為先期首要任務,使工程區(qū)域內的村民了解水利工程建設利國利民的重要作用。征遷辦印制了相關材料及政策、法律、法規(guī)發(fā)給群眾閱讀,多次深入被征遷村組織召開村兩委班子成員、黨員、村民組長會議。為使村民進一步提高認識,征遷辦工作人員多次深入到群眾家中座談討論,宣傳解釋,廣泛聽取基層干部和村民的意見,反復宣傳、教育、引導村民從大局出發(fā),樹立大局意識,爭取他們對工程給予理解和支持。為保證工程如期開工,縣分管領導深入現場,靠前指揮。在鄉(xiāng)鎮(zhèn)、村及國土、供電等部門密切配合下,征地拆遷及移民安置工作基本滿足工程建設需要,為主體工程的順利進行爭取到了時間和空間。
處理這一類矛盾要緊緊依靠當地政府,因為補償標準是政府制定的,房屋質量認證責任主體也是政府。如果出現這一矛盾,施工單位在協調無效時,應由征遷現場辦積極主動地和政府溝通情況,反饋信息,通過政府層面協調解決。
處理這些矛盾時,一是各級協調施工單位注意文明施工,盡量做到少擾民或不擾民;二是出現問題后要早發(fā)現、早治理,防止問題積少成多,引發(fā)大的矛盾,尤其是少數民族居住地區(qū)更要引起重視。
征地拆遷與項目建設關系密不可分,妥善解決征地拆遷問題,事關重大,意義深遠。做好征地拆遷工作,必須堅持依法辦事,堅持用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分析問題,用發(fā)展的眼光解決問題。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不與民爭利,做到以法育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爭取全民參與、全民支持,穩(wěn)步推進水利工程項目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