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梅 杜勇 陳莉
1 雅安職業(yè)技術學院 (四川 雅安 625000)
2 川北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內容提要: 目的:通過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參數改變,了解腰椎間盤突出癥(LDH)患者腦白質損害情況。方法:18例LDH患者及18例正常對照組(HC組)行DTI檢查,通過圖像后處理及統(tǒng)計分析,獲得兩組FA(部分各向異性值),MD(平均彌散系數)。結果:與HC組比較,LDH組多個白質區(qū)MD升高,FA值減低,少數腦區(qū)FA值升高(P<0.001,FEW校正)。結論:(1)LDH所致疼痛引起多個腦區(qū)白質結構異常,涉及疼痛感覺、情緒及認知等多個方面。(2)LDH患者部分腦區(qū)FA值増加,這是否提示因疼痛長期刺激,致部分白質纖維傳導能力代償性增強,尚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主要因腰椎間盤纖維環(huán)破壞,髓核組織突出和(或)髓核液漏出,臨近脊神經根受壓或刺激,出現腰臀部及雙下肢疼痛、麻木等一系列臨床癥狀[1]。目前腰椎間盤突出癥所致疼痛在腦白質區(qū)域的反映,疼痛對腦白質的影響等研究較少[2]。
GE DISCOVERY MR 750 3.0T磁共振,32通道顱腦線圈。HC組及LDH組均行T1WI、T2WI、T2Flair掃描。DTI掃描參數:TR=8500ms,TE=86.8ms,FOV=256mm,矩陣=128×128,NEX=1;掃描范圍從頭頂至枕骨大孔,層厚為2mm;b值分別為0和1000s/mm2。
選取2015年10月~2016年11月川北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疼痛科確診的LDH住院患者。LDH組男11例,女7例;年齡范圍27~77歲,平均(58.44±13.98)歲;病程范圍3~240個月,平均(31.38±56.17)個月。
同時選取18例健康志愿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齡27~74歲,平均(56.27±12.66)歲。
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000,P>0.05)。本研究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患者均知情同意。
①使用FSL-FDT(FRIB's Diffusion Toolbox)進行頭動、渦流校正,生成個體FA、MD。②將獲得的FA圖與FSL內的標準模板配準。③采用半高全寬(FWHM)為6mm×6mm×6mm三維高斯核卷積對白質圖像行平滑處理。④利用配準后的FA圖制作平均FA模板(MD平均模板及骨架圖創(chuàng)建同上)。⑤將所有標準化的FA圖投射到該平均FA纖維束骨架圖內,生成各自FA骨架,并將空間坐標轉換到MNI空間。
采用SPSS 13.0軟件對LDH組與HC組的一般資料如年齡、性別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描述性統(tǒng)計,以±s表示;LDH組與HC組組間性別差異采用χ2檢驗;LDH組與HC組間年齡差異采用雙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采用SPM8自帶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用雙樣本t檢驗比較兩組間FA、MD的差異,以年齡、性別校正。
LDH組與HC組比較,LDH組雙側大腦半球胼胝體膝部、右側丘腦、右側額葉腦白質區(qū)域FA值降低,左側豆狀核腦白質區(qū)域FA值升高,(右側小腦前葉、左側小腦前葉、中腦、左側額下回、左側豆狀殼核、胼胝體膝部、右側尾狀核MD值升高(P<0.001,FEW校正)。
本研究采用DTI圖像分析技術對LDH患者腦白質纖維的完整性進行了對照研究,其改變可能是LDH患者慢性疼痛的重要病因,有助于尋找腰椎間盤突出癥引起腦白質改變的影像標志物。
胼胝體結構破壞會引起兩側大腦半球的連接功能障礙,出現信息傳遞紊亂導致神經精神癥狀及運動障礙[3]。研究表明慢性下腰痛致身體活動能力受限,患者會出現抑郁癥的神經精神癥狀[4]。本研究中胼胝體膝部FA值明顯降低,MD值升高,表明胼胝體膝部白質纖維結構明顯受損。
本研究發(fā)現前額葉皮層、額葉邊緣葉FA值降低。前額葉與海馬及丘腦均有重要連接,當前額葉白質損害會致上述環(huán)路受損,導致認知功能受損[5]。
王友京等[6]研究者研究認為基底核(包括豆狀核、尾狀核和杏仁體等)參與處理傷害性和非傷害性信息的處理,對調節(jié)疼痛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顯示LDH組左右側基底核與HC組比較,LDH組左側基底核損傷較右側嚴重,左側豆狀核FA值升高及MD值降低、右側尾狀核僅MD值降低,與上述多個研究結果相吻合。
綜上所述,慢性椎間盤源性LBP可引起多個腦區(qū)白質纖維束的改變,DTI成像可能成為慢性疼痛致腦結構改變的一種有效檢測手段,為慢性疼痛發(fā)生的病理生理學機制、慢性疼痛與腦結構改變之間的關系提供有用的影像學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