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迎梅
摘 要: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fā)展,當下我國越來越重視信息化在教學中的應用,如果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能掌握這一教學能力,那么一定會在教學中占據非常有利的優(yōu)勢,也只有在當下的生物教學中不斷融入信息化教學技術,才能夠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步伐,為以后教育工作的現代化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本文主要以當下的實際生物教學現狀為基礎,對當下的教學模式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研究,在生物課堂的基礎上對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希望能為以后中國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貢獻一分力量。
關鍵詞:信息技術;優(yōu)化課堂;高中生物
一、 引言
在科技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下,我國的信息技術和網絡化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模式也有了很大的轉變,因此在當下的高中教育中不斷融入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教學不光是一種必然,也是當下時代的選擇。隨著我國新課改工作的不斷發(fā)展和深入,高中生物的教學模式和信息化教學程度也亟須改變,信息化已經與當下的高中教育融為一體。生物課堂是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學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其主要將學校作為主體,根據學校課程安排以及發(fā)展的實際情況制定更適合學生的課程和教學安排。因此在當下的教學工作中不斷改進當下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內容,改善生物教學環(huán)境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 高中生物課堂教學運用信息技術的必要性
信息化教學在當下的教學工作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因為信息化教學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為學生提供了更為生動、有趣的學習方式,將傳統(tǒng)生物教材中單一、枯燥的內容用更為靈活的方式展現了出來,因此在當下的教學工作中受到了廣大學生的歡迎。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信息化教學也為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了更大的便利,從教學內容上來看,受教學環(huán)境的影響,生物教材中的很多內容是無法真實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的,那么這樣必然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在高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是需要有很多實驗配合進行的,但是受高中生物實驗器材、環(huán)境以及安全等因素的考慮很多實驗是無法進行的,那么如果利用信息化教學,教師就可以將在傳統(tǒng)課堂上無法進行的實驗真實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不光解決了學生理解難的問題,也提高了課堂的活躍程度,改善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
三、 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 不合理的利用
在當下的教學工作中仍然有很多生物教師對信息化教學存在一定的誤解,誤認為信息化教學不適用于生物課堂教學,但是從當下的教學實際情況來看不論是什么類型的教學都可以通過信息化教學實現。因此,生物教師不合理地將信息化教學應用到生物這一科目中去,沒有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
(二) 傳統(tǒng)觀念影響深重
受傳統(tǒng)教學思維的影響,當下我國依然有很多高中生物教師習慣于傳統(tǒng)教學思維,在教學的過程中更習慣于利用教材和板書為學生進行授課。雖然這樣的授課方式存在一定的正確性,但是從總體上來講,由于學生長時間只接觸這一種相同的授課模式,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感覺到無聊,甚至有很多學生感覺課堂的參與感比較低,覺得自己與課堂授課水平的好壞沒有什么關系。
四、 運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方法
通過以上的內容,我們可以了解到信息技術在高中生物課堂上是極其重要的。接下來筆者結合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這一知識點,對信息技術教學的應用進行更加具體的分析。
(一) 開展生物實驗前的準備工作
在生物實驗教學之前,生物老師需要根據新課標對高中生生物實驗教學的具體操作要求,將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這一實驗過程進行錄制。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要求,所以老師要制定相應的學習方向,制定不同的目標,錄制各式各樣的視頻,視頻中應該詳細記錄實驗所需的材料、目的、原理、詳細的實驗步驟以及實驗中所注意到的事項。準備工作大體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復習,我們需要復習DNA和RNA相關生物知識。第二部分就是具體的實驗,老師需要把實驗的思路以及實驗原理、操作步驟等進行一一的教學。然后幫助學生設計實驗,更好地操作實驗,得出最好的實驗結果。老師要提前預想好實驗中涉及的難點、重點,做好詳細的準備工作,面對課堂中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當學生提出問題后,老師要進行詳細的解答。
(二) 具體的實驗課過程
準備工作結束后就是真正的實驗過程教學。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播放提前錄好的視頻,在學生觀看完視頻后,要提出相應的問題。老師根據提示的問題觀察學生的接受能力再進行相應解答。
(三) 實驗課結束后
生物實驗老師需要根據在課堂上實驗時所傳授的課堂知識,制作相應的課后練習,這樣學生在學習課余時間也能夠拓展生物知識。課后教學工作的主要任務一是解決學生課上存在的且沒有及時解決的問題,二是為學生補充零碎的知識點。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時也需要充分考慮這兩方面,首先可以通過錄制視頻的方式解決學生課后復習的問題,比如部分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會產生很多疑問,但是在課上教師無法對學生存在的問題一一解答,那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由教師為學生錄制課堂授課和實驗的視頻,供學生課后學習。另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組建公眾號,定時為其分享與高中生物實驗有關的冷知識、學習小竅門,這樣不但促進了學生知識的全方位積累,還拉近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促進了健康師生關系的養(yǎng)成。
(四) 創(chuàng)設情境,促成討論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搜集相關資料、圖畫,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為學生播放。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教師要立足于一定的理論基礎,結合教材內容,立足實際學情,選擇相應生活案例,做好情境設計,有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并保證課堂討論的有效性,給后續(xù)教學奠定良好基調;教師也可以利用生物實驗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對相關生物知識以及實驗現象深入思考,并在班級內有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