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認為,學習就像一條條河流,累積著,累積著,最后成為大江大河。河流如果有思想,怎會料到自己的終點竟是浩瀚無垠的汪洋!它們執(zhí)拗地朝著一個方向奔騰,攀巖繞峰,穿荊過棘,專一地克服眼前接踵而至的艱難險阻。
表面看,是河流涌往海洋,換個角度想,則其實也不盡然。海洋是終點,而河流所做的每一步,都是通往這一終點的必然步驟。倘若河流都踏實地完成各個環(huán)節(jié),海洋“走向”它不亦為必然?然而,“我走向終點”和“終點走向我”卻有著天壤之別。因為前者被動,后者主動。當我走向終點時,海闊天空,反正遙遙無期,連個影都不見,就用不著費大功夫去尋找。不然到了最后,極有可能迷失方向,誤入失敗歧途,墮進無底深淵。
與之相對的,如認為終點在向我走來,就帶有極強的樂觀因素。既然它遲早會來,我也不用刻意追求,只要做好當下的每件事就行了。心中存在著夢想,不斷激勵自我,投入地去做手里正在做的事,總有一天,夢想會風塵仆仆地站在某個轉角,靜靜地和你相遇,道一句:“我找了你很久很久了。”那時該是多么愉悅!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一生創(chuàng)作詩詞九千余首,也許他自己也沒想到能夠這樣高產(chǎn)。他對自己的每一首詩詞,都進行了精細的雕琢。從他膾炙人口的詩作中,我們既覓得到李白的浪漫豪放,又尋得到杜甫的沉郁厚實,兼兩家之長,如何能不出彩?
他就是“等著”終點走來的人,不給自己確定最后目標,從而接近更高更遠的目標。
似乎沒有終點,終點卻會在不知不覺中走來填補空缺;如果只有一心的空想,那終點往往就是一碰就碎的泡沫,無論如何都難以觸及。
作者簡介:
鄭安之,男,現(xiàn)籍杭州,2001年6月生于浙江臺州。浙江省散文學會會員、臺州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2018年7月獲第16屆“葉圣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全國十佳小作家”稱號。
高中階段,作文多次榮獲全國比賽大獎,并有多篇文章散見于《中國校園文學》《寫作》《帥作文》《作文指導報》《全國優(yōu)秀作文選》等報刊。曾被《作文通訊》雜志以“通訊之星”形式推出過作文專輯。10歲生日前與另外兩個同學合出文集《三色堇》,2018年5月出版?zhèn)€人散文集《金蟬吟秋》。
《臺州晚報》曾兩度配照專版予以推介,《浙江日報》《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亦曾配照予以推介。
現(xiàn)就讀于浙江省新昌教育集團新昌天姥中學高三(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