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城關小學
作文是小學生語文學習的重難點,小學生寫作能力,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一個重要目標。強化小學作文指導,引導學生積極深入思考,了解和掌握作文素材,明確寫作思路,對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具有積極的影響。因此,如何高效地指導小學生寫作,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是當下值得深入討論的重要話題。
興趣是小學生學習寫作知識的最好老師,是他們積極參與到寫作知識學習中的動力源泉,也是滿足學生求知欲、探索欲和好奇心的最佳方式。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的過程中需要始終立足于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從而為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奠定堅實基礎。在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方面,可以從寫作內(nèi)容、教學方法等方面入手,有針對性地選擇作文指導方式與內(nèi)容。無論從哪個方面入手,教師都要始終關注和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需求等,選擇他們最喜歡的方式進行寫作指導,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從而為后續(xù)寫出佳作創(chuàng)設良好的條件。
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我喜歡的水果》這篇課文時,為了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教師在為他們提供寫作內(nèi)容期間,可以相應地引導他們想一想喜歡的水果,教師也可以帶葡萄、梨、蘋果、香蕉等水果到課堂,指導學生認真地觀察這些水果的顏色和形狀,借助這種契合學生生活實際的寫作內(nèi)容展示,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為后續(xù)的寫作指導奠定堅實基礎。教師要善于靈活地采用各種新的指導方法,幫助學生認真地觀察和積極思考,密切關注學生的實際表現(xiàn),科學地掌控作文指導的節(jié)奏。比如,在引導小學生仔細地觀察各種水果時,可以指導他們按照從顏色到味道,從外到內(nèi)的順序,全面了解和掌握不同水果的基本外觀特征。又如,可以指導學生共同品嘗一種水果,并讓他們對水果的口感等進行仔細地辨別,幫助他們深刻地了解和掌握這些水果的特性。此外,在指導學生寫作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式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拓展他們的視野。比如,在對不同水果進行描述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靈活地采取幻燈片展示的方式,幫助學生切實了解和掌握各種水果生長成熟的過程,以此幫助學生積累更豐富的寫作素材。
素材是小學生順利完成寫作任務的重要基礎,源于學生的觀察和積累,或者說小學生的觀察能力會對他們自身的寫作產(chǎn)生重要影響,所以教師在平時授課時要注意指導學生多觀察、多積累。世界萬物各不相同,不同類型的事物都具有不同的特征,即便同一類事物差異性也比較顯著。而這些不同的特征需要學生深入觀察和分析才能獲取,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過程中要注意引導他們多觀察和積累寫作素材,用心觀察和體會世間萬物,掌握其特征,這樣才能積累足夠的寫作素材用于后續(xù)的寫作。在實際的觀察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靈活地運用比較觀察、按順序觀察等觀察方式,積累必要的寫作素材。比較觀察主要是指引導學生通過對比不同的事物,了解和掌握它們的特征;按順序觀察則主要是按照由外而內(nèi)、由遠及近、時間次序等具有規(guī)律的觀察方式,對某種事物或某一現(xiàn)象進行仔細觀察,集中歸納和整理必要的寫作素材,這樣才能為后續(xù)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對比分析橘子和蘋果,歸納它們各自的特征。比如,它們果皮的顏色是否一樣?它們的果肉和果核的形狀、顏色、味道等是否相同?等等,這些都是可以通過對比分析獲取的?;蛘咧笇W生對比分析蘋果與橘子二者的產(chǎn)地、生長環(huán)境等等。借助。。這種對比觀察分析,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深化他們對所要描述物體的理解與認識,從而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又如,在引導學生針對蘋果或橘子等進行觀察的過程中,可以指導學生先對橘子的外部進行觀察,明確其氣味、形狀和顏色等;然后再指導學生剖開橘子皮,觀察橘子的內(nèi)部形狀,肉和果核等的形狀、顏色和味道等,調(diào)動學生的視覺、嗅覺等感官去全面觀察、體會和了解橘子等果實的實際情況。這種觀察方式就是自外向內(nèi)的順序觀察。通過該種觀察方式,有利于學生積累素材梳理寫作思路,增強寫作的條理性和清晰性。
俗話說:“熟能生巧?!睘榱颂嵘W生的寫作能力,單純地指導他們掌握必要的寫作方法、積累寫作素材等方法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注重指導學生積極自主寫作,借助寫作訓練幫助學生掌握必要的寫作技巧和方法,最終達到提升寫作能力的目的。實際上,小學生作文知識學習的根本目的是應用這些知識,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的過程中要多為他們提供適宜練說和練筆的機會。練說訓練是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手段,而練筆則是夯實他們寫作功底,提升他們寫作能力的重要實踐活動。需要注意的是,在指導學生練說或練筆的過程中,教師必須結(jié)合學生的興趣、愛好等,選擇恰當?shù)乃夭暮头绞椒椒ā?/p>
在指導學生練說期間,教師可以為學生在每堂作文課上預留3~5分鐘時間,讓他們仔細地觀察某種事物或某件事情,或者留5分鐘時間去構(gòu)思某個作文的結(jié)構(gòu),然后指導學生以口述的方式,將觀察的結(jié)果或思考的結(jié)果表述出來。通過這種訓練,可以逐步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觀察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為后續(xù)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可以指導他們靈活地運用隨筆、讀書筆記等方式,記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這種持續(xù)性練筆,可以逐步使學生積累寫作的素材、方法與技巧,最終逐步提升寫作水平。此外,語文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子在日常的生活與學習中多閱讀喜歡的課外書籍,并采用記筆記的方式,摘錄喜歡的片段。比如,在選擇閱讀課外書籍的時候,要盡可能地以說明文、記敘文等體裁為主,仔細地分析文章的布局結(jié)構(gòu)等,逐步積累寫作素材,不斷充實寫作素材庫,提升寫作水平。
總之,科學的作文指導策略是提升小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作文指導中,教師可以從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指導他們自主閱讀,注重自主觀察和自主寫作,使學生不斷積累寫作素材,不斷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但是在指導過程中同樣要注意貫徹因材施教理念,針對不同學生給予不同指導,力求全面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