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大溝鎮(zhèn)中心小學 王國強
目前在我國農村有很多留守兒童,成長環(huán)境為他們的身心帶來了很多不良影響,教育狀況也不容樂觀。為了讓農村留守兒童能夠健康成長,解決因“留守”帶來的諸多問題,必須要從家庭、學校以及社會三方面出發(fā),采取有效的手段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
由祖輩對兒童進行撫養(yǎng)監(jiān)護的方式即為隔輩監(jiān)護。父母外出務工大多將孩子交由祖輩來撫養(yǎng),盡管父母會比較放心,但是這種方式通常存在很大的弊端:一方面,祖輩監(jiān)護人往往對孩子比較溺愛和放任,幾乎是有求必應,很少能從道德與精神方面上對其進行引導和管教;另一方面,由于祖輩與兒童存在很大的年齡差距,對很多事物的看法與觀念都不相同,有著很大的“代溝”,雙方之間難以進行有效的溝通。
這種方式就是由叔嬸姑舅、親朋好友來對孩子進行撫養(yǎng)監(jiān)護。由于被監(jiān)護人并不是自身的親生孩子,因此監(jiān)護人在監(jiān)護的過程中往往會有較多的顧慮,不敢對孩子進行嚴厲的管教?;谶@樣的心理,上代監(jiān)護基本與隔輩監(jiān)護一樣,在管教上呈現(xiàn)物質型與放任型走向。對于內心比較敏感的兒童來說,通常會產生寄人籬下的想法,因而性格會比較內向孤僻。
由于沒有隔輩撫養(yǎng)也沒有親朋監(jiān)護,因此很多外出務工的父母把孩子獨自留于家中。自我監(jiān)護一般是家中有多個孩子,由哥哥姐姐照顧弟弟妹妹。這樣的監(jiān)護方式使留守兒童成了一群“有家的孤兒”。有一些留守兒童因為長期得不到父母的管教,不僅感受不到親情,而且在生活中也沒有依靠,使他們的心理產生很大的問題,自我監(jiān)護的留守兒童逐漸開始變成問題兒童,他們的未來成長十分令人擔憂。
在單親監(jiān)護模式下,監(jiān)護人通常承擔很大的壓力,由于家庭成員的外出,他們的勞動負擔也隨著增加,不僅要照顧家庭,而且也要從事很多高負荷的農業(yè)生產,沒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對孩子進行管教。
當前我國農村的留守兒童數量正在持續(xù)增長,由于留守兒童長期得不到父母的照顧與管教,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往往與很多問題相伴而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因為無法得到父母較好的照顧,有一些留守兒童出現(xiàn)了營養(yǎng)不良、健康指數低、抵抗力差等情況,甚至有的孩子還面臨著生命威脅。此外,由于沒有有效的管教,有些孩子沒有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識,在生活中很容易發(fā)生安全事故。
留守兒童的心理因為得不到父母的關愛而呈現(xiàn)出很多問題,而且父母對他們的家庭教育也通常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因此這部分兒童的道德思想與行為極易出現(xiàn)偏差。
未成年期是人格形成的關鍵期,而留守兒童是都處在未成年這個階段的。因為長期與父母分隔兩地,不能得到父母的關愛和教育,難以與父母進行心理情感的交流與溝通,內心情感世界無法向人傾訴。而實際的監(jiān)護人大多都是滿足他們的物質與生活上的需求,沒有重視他們的情感世界,因此留守兒童的心理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容易產生很大的心理問題。
由于父母外出務工,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自然不容樂觀。留守兒童對父母的思念比較深,再加上生活中得不到很好的關愛,因此他們在學習的時候精力難以集中,由于實際監(jiān)護人監(jiān)護不到位,留守兒童在完成家庭作業(yè)的時候也沒有很好的自制力,對學習的積極性很低,成績不理想,長此以往,他們的厭學情緒比較嚴重,從而致使逃學、輟學等情況發(fā)生。
由于留守兒童長期與父母分居兩地,在成長的過程中缺少必要的關愛。父母外出無法對孩子進行管教,而實際的監(jiān)護人不會管也管不了,留守兒童的生活基本處于無限制的狀態(tài)中。由于監(jiān)護不到位,無形中使留守兒童形成了蠻橫霸道、任性自私、反叛心重的極端性格。
部分留守兒童的父母因為無法親自照顧孩子而產生強烈的內疚感,為了彌補,通常采取“放任+物質”的方式對孩子予以補償,在金錢與物質方面采取放任態(tài)度,甚至對孩子的無理要求也要一一滿足。長時間下來,孩子的價值觀就會出現(xiàn)問題,養(yǎng)成好吃懶做、奢侈浪費、擺闊氣、亂花錢的不良習慣,甚至會讓他們產生“讀書無用”“金錢至上”的錯誤思想。
留守兒童一般是由隔代監(jiān)護或托管照顧,因為祖輩和托管人的認知水平有限,他們通常不能正確地認識學校教育以及相關的管理措施,沒有合理地對孩子的成長進行規(guī)劃,也沒有全面支持學校的各項教育措施,使留守兒童教育存在很多的問題與缺陷。
留守兒童的父母由于長時間在外地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家庭關系,容易引起家庭破裂。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很多留守兒童的父母感情不和或已經離異,對于這部分留守兒童來說,他們的安全感極度缺乏。極少數留守家庭夫妻離異后,不承擔對孩子的責任,不聞不問、不管不顧,不履行身為家長的責任與義務。面對這一些孩子的處境,社會與學校應當給予他們足夠的經濟援助,但由于資金有限,對待這部分孩子的關愛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農村留守兒童父母的文化素質通常比較低,對孩子的教育沒有正確的認識,認為這是學校的工作,對于孩子的思想教育、學習成績沒有做過多的干預。對于這種錯誤的思想認識,家長應當予以轉變,明確自身的教育職責,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在保證家庭生活質量的同時做好對孩子的教育工作。若夫妻雙方都需外出務工,那么就要為孩子選定適合的監(jiān)護人。在監(jiān)護人的選擇上,家長需要考慮到他們的文化程度、責任心、是否能對自己孩子做有效的監(jiān)督與指導。家長在務工的時候要加強與監(jiān)護人的溝通與交流,從而能對孩子的學習情況、身體狀況以及思想品行有個及時的了解與把握,并采取有效措施來指導孩子的學習與生活。
作為留守兒童教育的責任主體,學校要積極地組織教師開展各項相關工作,對留守兒童進行生活上、學習上、思想上、安全上的幫助。與此同時,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機會與手段,大力開展宣傳工作,讓留守兒童家長在外出務工前妥善處理好孩子的撫養(yǎng)、監(jiān)護和學習。每一個班級要為留守兒童建立個人檔案,通過分析他們的性格特點和實際需求,采取有效的教育手段,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校內、校外管理,制定完善的教育管理方案。比如教師可以與留守兒童的父母保持密切的電話聯(lián)系,將孩子的日常表現(xiàn)及時向他們的父母反饋,以便于家長對孩子進行“電話教育”,加強對孩子的管理與教育;對于一些出現(xiàn)不良傾向的留守兒童,教師要及時對其進行教育,引導他們步入正軌;定期對留守兒童進行家訪,與他們的實際監(jiān)護人進行交流和溝通,為留守兒童制定有效的教育方案。
除此之外,教室可以根據留守兒童的情況,在班級內成立互助小組,讓班級內的留守學生與表現(xiàn)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結成互助伙伴,讓優(yōu)秀生隨時為留守生提供學習與生活上的幫助,從而讓留守生體會到整個班集體對他的關愛。對互助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要及時向教師反饋,以便于教師能夠全面把握班級內留守學生的動態(tài)情況,從而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實現(xiàn)因材施教。留守兒童的性格通常比較封閉內向,將想法埋藏在心中。針對這個情況,學校可以為留守兒童設置悄悄話信箱,讓他們以信件的形式將平常不能說、不敢說的事情向老師傾訴。學??梢园才艑iT的人員來管理信箱,并把留守學生的信件進行整理分類,根據分類,安排不同的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從而使留守兒童能夠敞開心扉,敢于表達自己。
學校要對留守兒童進行不同形式的人生觀、親情觀、革命傳統(tǒng)教育。通過開展各式各樣的文體活動,如征文、繪畫、書法競賽,讓留守兒童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學校還可以要求留守兒童加強與父母的聯(lián)系,定期打電話或者寫信向父母進行問候,并匯報自己的生活與學習情況。學校要加強對留守學生的金錢觀教育,倡導學生理性消費,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
通過開展這些有意義的活動,留守兒童可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明確理想和目標,準確地辨別是非對錯,同時也使他們的法律意識得到提升,從而實現(xiàn)健康成長。由于留守兒童長期得不到父母的管教與關愛,再加上親屬的管教不力,他們對學習的態(tài)度通常是比較消極的,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在學習的過程中也缺乏動力,使學校的整體教學質量難以提升。因此,學??梢越M織教師對留守兒童進行幫扶。幫扶工作要實現(xiàn)全方位,不僅要關注留守兒童的學習狀況,也要關注他們的思想狀況。教師要全程對留守兒童的學習進行跟蹤和輔導,讓每一名留守兒童都能跟上教學進度,提高學習成績。留守兒童的動手能力、自理能力相對來說比較差,學??梢蚤_設相關的課程或活動來提高他們的生活技能,對生活條件比較困難的留守學生要提供一定的經濟幫助。
留守兒童因為得不到父母的管教,因而他們的行動往往比較自由,存在著非常大的安全隱患。這對這個問題,學校方面可以針對留守兒童建立一套完善的規(guī)章制度,從而對留守兒童的行為加以嚴格規(guī)范。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經常性的對留守兒童開展安全教育,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將安全放在日常行為的第一位。與此同時,學校還需要加強與派出所的聯(lián)系與合作,在校園內成立專門的警務室,整治校園的周邊環(huán)境,為學生打造一個安全的學習與成長環(huán)境。此外,學校也要加強安全措施建設,制定各項應急預案,從而對各種意外情況的發(fā)生能夠有所準備;學校還需要為學生舉辦安全技能培訓,加強學生對交通知識、消防知識、人際防范等方面的了解,從而使學生能夠正視安全問題,避免發(fā)生安全事故。
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離不開家長與學校的支持,更離不開政府的廣泛關注與扶持,因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不僅關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長,更關系到未來社會的穩(wěn)定。因此,政府部門應承擔起職責,為留守兒童的教育提供幫助和引導。一方面,對農村教育體系與監(jiān)護體系進行完善,為農村教學提供制度保障。為留守兒童成立關愛教育機構,由當地鄉(xiāng)鎮(zhèn)政府帶頭領導,組織教師、派出所工作人員、村民委員會等人員共同參與。為留守兒童建立定期家訪制度、與外出父母定期聯(lián)系制度,對留守兒童的生活與學習各方面進行全面的了解,對于存在的問題要及時解決,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心與愛護。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強對義務教育的宣傳,適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不僅是他們的權利,更是他們必須要遵循的義務與責任。
各地鎮(zhèn)政府與教育部門要充分發(fā)揮職能,對外出務工的父母以及委托監(jiān)護人進行思想教育,讓他們能夠正確處理好了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避免留守兒童輟學現(xiàn)象的發(fā)生。對于家庭有困難的留守兒童,地方政府可以采取適當的補貼政策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yè)。最后,政府部門要對學校的周邊環(huán)境進行全面的整治,加強對學校周邊游戲廳、網吧的監(jiān)管力度,對危害學校秩序以及學生安全的行為進行嚴厲的打擊。針對留守兒童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攻擊傷害的情況,應采取必要的安全保護措施,給兒童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