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實驗小學 高媛
在我國新課程開展背景下,對于教師的教學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教學質量、優(yōu)化教學手段、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實現(xiàn)教師個人職業(yè)成長等,都是教師面臨的新問題。其中,最為有效和快速的途徑為教學反思。文章將以小學語文教師的成長為例,總結有效的教學反思途徑。
首先,教學反思能夠對教師一段時間的教學經(jīng)驗進行總結。將課堂教學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及時整理,并將這個行為逐漸融入教學中的一部分,成為一項教學習慣。在日積月累中,教學反思便能夠真正內化為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同時,這也有利于教師在不斷經(jīng)驗積累中形成自身的語文教學風格。其次,教學反思能夠引導教師深刻的教學思考。教學反思實際上是小學語文教師對于教學過程的回憶。這需要教師基于教學理論學習,對教學過程進行有邏輯、有條理的梳理。由此,在教學反思中,教師將語文教學的相關理論知識和實際教學經(jīng)驗聯(lián)系起來,形成了更為全面深刻的教學思考過程。最后,教學反思能夠有效提升語文教學質量。通過教學反思,教師實現(xiàn)對自己教學手段、教學安排的反省,不斷調整自身的教學策略。
作為語文教師,教師自身所儲備的知識應該遠遠豐富于教材內容。因此,開展教學反思,教師需要時刻注重自身的專業(yè)知識儲備。從而才能夠更全面地提取語文教材中的有效素材,將其靈活運用到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多閱讀經(jīng)典教育書籍,通過閱讀品味教育真諦,從而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包括古詩詞、散文、名言警句等。通過書籍增強個人情感,陶冶情操。同時,教師從自身做起,才能夠樹立良好的榜樣,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自己的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此外,教學設計也是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因此教師在開展自身反思的過程中,還需要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在備課過程中制定能夠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及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案。比如,在教學設計中,不是只關注和設計學生對于語文中字詞等方面知識的汲取,還需要考慮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從而吸引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教學實踐是教師獲取和提升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有效渠道。因此,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體會和反思是教師更好成長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例如,在部編版二年級上冊的《小蝌蚪找媽媽》教學中,教師需要通過不斷的教學實踐與反思,從而抓住教學的兩條主線。即小蝌蚪找媽媽過程中的身體變化所體現(xiàn)出來的明線,以及小蝌蚪逐漸變?yōu)榍嗤艿陌底兙€。只有通過及時的教學反思,結合實際的教學實踐過程,教師才能夠了解學生在學習時的興趣點和難點,并多次樹立自身的教學思路。
除了養(yǎng)成反思習慣,總結自己教學實踐中的成功之處,教師還應在教學反思中總結教學不足之處以及原因。教師應該客觀地分析失敗原因,突破“當局者迷”。此外,教師也需要正視自身的主觀原因。例如在四年級上冊的《觀潮》教學中,教師回顧自己的教學時,可以從字詞的理解教學、預習引導是否充分等方面進行反思。由此,需要通過不同角度對教學的失敗之處和對教學的整個過程進行深入分析,反思和總結教學的關鍵點。再回顧自身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對教學規(guī)劃進行二次梳理,并結合課堂時間的效果,拆解每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基于失敗之處和全面的反思,進行更高效的教學規(guī)劃。比如,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角度進行反思:第一,教學失敗時學生的表現(xiàn)、班級氛圍等;第二,教師失敗時,教學語言、教學方法的不足之處;第三,教學失敗時,當時的實際環(huán)境、突發(fā)事件等。從而更為全面和深刻地進行教學失敗之處的反思。
觀看和旁聽他人課堂是開展反思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聽課,教師有了向其他教師學習的機會。同時,在聽課的過程中,講課教師的不足之處也能夠引發(fā)教師的思考——自己是否有同樣的表現(xiàn)?應該如何表現(xiàn)?學生在教學時的狀態(tài)等等。實際上,聽課也可以被看作是實現(xiàn)有效反思的捷徑。因此,教師之間應該多開展公開課,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從“他者”角度進行反思。例如,在聽《走月亮》的公開課時,講課教師在課堂中安排了小組合作學習環(huán)節(jié),為的是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但是在小組合作開展過程中,我作為旁觀者,發(fā)現(xiàn)一些較為內向的學生在小組內部沒有與組員積極互動,在接下來的提問中,也由組員回答,從而沒有真正投入課堂環(huán)節(jié)中。在課堂結束之后,我不禁進行反思:那么如何應該更有效地引領學生們開展學習呢?或許可以從更為合理的分組入手。由此可見,旁聽他人的課程,教師能夠更細致地觀察課堂狀態(tài),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找出教學策略的不足之處。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反思和尋求有效解決之道。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分析學生的問題回答情況,觀察他們在整個課堂過程中的情緒和積極性變化,以及結合他們的課堂練習獲取反饋信息。此外,教師也可以通過課后談話的方式,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與互動,獲取反思支撐材料。從而在下一階段的語文教學和復習中能夠做到“對癥下藥”。
總之,教學反思是優(yōu)化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yè)化成長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結合新課程理念,通過自我反思不斷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優(yōu)化教學手段,實現(xiàn)更為高質量的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