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學 孫海霞
當代教師的主要目標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改變,隨著中共中央提出推進教育現(xiàn)代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更加注重以德為先,著力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語文在我們?nèi)粘I钪袩o處不在,且高中語文也越來越受到關注。對此,本文簡單地談談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
高中語文,在大部分高中生看來大概是所有科目中最簡單的一門課程。因為對于學生來說,語文是從小便開始接觸并且根本不存在像學數(shù)學一樣看不懂題目或者計算不出來的問題,學高中語文無非就是背誦古詩文而已。由于大部分學生存在類似心理,導致學生在語文課堂上不認真聽講,隨意完成作業(yè),真正能會學語文,學懂語文的學生寥寥無幾。而對高中課文中的人文精神或者深層意義上讓學生凈化心靈的思想內(nèi)容,學生則沒有認真對待。這也是我們教師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所面臨的關鍵問題。我們首先應該提高學生高中語文的閱讀與寫作能力。對此,我將從以下幾點來探討。
學生要想學好高中語文,切記不可病急亂投醫(yī),高中語文主要是學習閱讀鑒賞以及寫作。腹有詩書氣自華,倘若學生能飽讀詩書,對某件事有獨特的看法與見解,學好語文自然不在話下。書中自有黃金屋,因此教師應當鼓勵學生積極閱讀書籍并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好習慣。
我會在每周利用一節(jié)語文課帶領學生去圖書館閱讀課外書籍,然后在第二天的語文課上讓學生分享自己最喜歡的一本書或者說說讀后的感想。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從閱讀中汲取營養(yǎng),并且可以從閱讀中體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我經(jīng)常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倡導學生要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好的書籍也值得多閱讀幾遍,反復揣摩書中的意味。
學習高中語文關鍵在于積累,需要課外的大量閱讀與知識拓展,更需要學生注重高中語文課本內(nèi)容的學習。學生重視語文的課內(nèi)學習,才能提高語文學習能力,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也能因此得到提高。學生只有學會了語文課堂上的內(nèi)容,才能更好地閱讀課外書籍。教師應當讓學生分清楚學習語文的主次關系,切記不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例如,在學習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時,我會與學生積極互動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先讓學生通讀全篇文章并找出文章中的好詞好句與其他人分享。在學生積極的討論結束后,我介紹了作者朱自清先生寫這篇文章的時代背景,最后讓學生賞析文中的句子:“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讓學生說出這個句子好在哪里。全班學生踴躍發(fā)言,說出了自己的看法。這樣,學生會對語文課本上的知識點加深印象且提高自我的學習能力。
語文融入了我們每天的生活,因此要學好語文,就得把它與生活緊密結合,語文從生活中來,要讓它回到生活中去。其實語文課本與我們的生活是相互聯(lián)系的,我們的生活活力滿滿并且五彩斑斕,一個生活的有心人總能從中發(fā)現(xiàn)和獲得無限精彩的知識和素材,并將其記錄下來,這也是寫作的根本意義所在。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寫作,隨手記錄下生活中的小確幸。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了,語文成績也就相應地提高了。
比如,我鼓勵學生寫隨筆,并專門讓學生準備隨筆本寫自己想寫的東西,無論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個場景或者是讀完一本課外書籍后的感受與看法,都可以寫在這個本子上。我會在每天的語文課堂上及時表揚文筆較好的學生,并予以獎勵。我相信,一年下來,學生的寫作能力會因為每天的鍛煉而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也會有很大的提升。
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千萬不能像傳統(tǒng)教學那樣,只是對學生的成績做出要求。新課標的背景下,我們要把能力培養(yǎng)放在首位,提高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為學生以后的生活打下基礎,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新時代教師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