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運保 ,王世超 ,2,陳 卓 ,朱志豪 ,2
1.河南師范大學,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7
2.司南科技教育研究與推廣中心,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7
3.鄭州商學院,鄭州 451200
習題訓練與習題講評是中小學常見的教學活動,尤其是在考試前(包括期中考試、期末考試、中考、高考等),學生刷題、教師講題成為主要內容,甚至演變?yōu)轭}海戰(zhàn),不過其有效性并不樂觀,甚至滋生厭學情緒。鑒于此,一些家長、老師就考慮進行一對一輔導,希望更適合學生的學習特點,有更好的學習效果。
那么,在習題訓練中,尤其是一對一輔導下的習題訓練中,如何組織和指導學生才更有效率、學生收獲更大、同時減少學生的負面情緒呢?這是教育研究者和一線教師應該關注的問題。
本文所指的習題訓練是:教師給學生布置較多的習題或者給學生布置一套試卷要求學生解答,然后教師針對學生的解題情況進行講解。
習題訓練活動與學校課堂教學中的習題教學、作業(yè)講評、試卷講評課,以及校外輔導機構的一對一輔導和習題講評課都有聯(lián)系。不過,在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習題訓練的效果[1-3]。
例如,在學校課堂的習題教學中,教師很難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程度、進度,很難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尤其是其教學和組織形式可能不適應中等學生。比如,在作業(yè)訓練、試卷講評課中,一般是讓學生完整地完成全部作業(yè)或整張試卷后,教師才對疑難問題進行講解,而對于學困生和中等生而言,他們在解題過程中往往并不順利,會有較多困難,一則會花費學生很多時間,二則遇到困難如果不能及時解答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和自我效能感。
在傳統(tǒng)的一對一輔導中雖然可以照顧到單個學生的程度,但是對于中等生的教學效率往往很低,一節(jié)課講解不了幾道題目,并且?guī)熒硬幻芮?、不深入,不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因此,一些學生感到教學內容不豐富、進步不大、成就感差、滿意度低。
本研究試圖針對中等生的一對一輔導在教學內容選擇、教學與指導方式上進行改革,希望對學生有更大的幫助。
在一對一輔導中,針對中等生如何改進教學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習題訓練的有效性?
實踐過程中共輔導2名初三學生 (小段同學,女生;小飛同學,男生。兩人分別來自本地較好的兩所中學),兩人的物理成績和基礎知識理解情況都很一般,平時成績在35~40分(物理滿分為70分),屬于班級里的中等生。學生每周來輔導一次課,一次2個小時,共計進行了3個月(從3月初到5月底),兩人分別接受物理輔導13次、11次。(說明:兩名學生同時也采用同樣的教學模式接受數學輔導,分別達到13次、11次,數學也有明顯進步,由于本文主要以物理輔導為例,故此對數學輔導情況不詳細論述)。
本研究采用行動研究法[4]進行實踐和總結。
首先,我們在親自輔導初三中等生的過程中觀察學生的特點,幾個任課教師和項目負責人(3~4人)不斷商量,憑經驗尋找可行的方法,同時閱讀文獻、了解相關研究的經驗和成果,提出了教學策略的設想,我們稱其為“深度陪伴式習題訓練模式”。
然后,在征得家長和學生同意的情況下,開始在物理(和數學)輔導中使用我們的方法;在輔導的過程中敏感地察覺教學效果,記錄發(fā)現(xiàn)的問題,并不斷商量改進、逐一解決,然后繼續(xù)實踐,直到方法可行、有效為止。
然后,以學習成績和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品質特點為因變量對教學效果進行系統(tǒng)的評價。
最后,系統(tǒng)總結我們在實施過程中遭遇的具體困難和解決辦法,總結出“深度陪伴式習題訓練模式”,并從理論上分析、概括其特點和作用機制。
(1)習題訓練的教學內容如何確定?
關于習題的來源、容量和難度,我們的考慮和做法是:
我們選擇近三年的河南省中考卷和當地幾個名校的模擬卷,因為這些試卷編制質量高,沒有偏題、怪題;同時,練習這些試卷也有利于學生熟悉中考的特點和要求,有很好的導向作用。
由于學生學習程度中等,存在大量的薄弱知識點,解答和講評習題都需要花費較多時間,無法完成一套試卷。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將一套試卷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中考試題的填空題、選擇題、作圖題,第二部分為實驗探究題和綜合應用題,輔導前期每次課(2小時)做一部分,到了后期,學生有了進步之后爭取做完整的一套試卷。在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此法可行。
(2)如何解答學生在學校的疑難問題?
課外輔導應該與學校教育相配合,發(fā)揮合力的作用。我們鼓勵學生做個有心人,對自己的學習負責,為此我們鼓勵學生把學校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困難記錄下來,我們在輔導學生時幫助解決,此為“答疑”,這也是一對一輔導應有之意。不過,如何協(xié)調“答疑”活動與我們安排的習題訓練活動呢?
開始時我們是先回答學生在學校遇到的疑難問題,但是發(fā)現(xiàn)這件事情比較費時間,因為剛剛拿到學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和習題,教師需要時間來理解、解答、講解;后來改為學生先把學校的疑難問題提交給教師,然后學生先進行我們準備的習題訓練,同時教師分出一部分精力或者由助理教師來準備這些疑難問題的解答,在輔導課的最后留出時間來予以解答,結果發(fā)現(xiàn)此方法可行。
(3)如何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般的家教都會認為,給學生講幾道題很簡單,不需要備課。這是錯誤的,任何教學活動都應該是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的嚴肅認真的活動。
對于習題訓練,教師必須課前充分備課。教師要精選習題和教學內容;提前親自解答每一道題目,分析題目特點,確定重點知識的典型習題;預計學生可能出現(xiàn)困難的難點習題,預計學生的疑惑點或錯誤點,對不同特點的習題進行區(qū)別對待,設計教學方法。教師要挖掘習題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綜合發(fā)展的教育價值,確定教學目標。
課前充分備課、全面規(guī)劃,可以提高習題訓練的針對性,提升習題訓練的價值。
(4)如何提高效率?
在學生獨立解題時限定時間,3分鐘做不出來就停止,由教師進行提示、指導和講解等輔助活動,然后學生再次獨立解答。
在習題講評階段,對不同特點的題目區(qū)別對待(詳見下文)。例如,如果學生做題正確、思路清楚,就簡單講評、一帶而過;而對于學生的錯題和涉及到重難點知識的典型習題則細致講評并進行書面總結。
(5)習題訓練的教學目標是什么?如何處理過程與結果的關系?
很多情況下,教師和學生都認為解題的目的就是為了學會這幾道題目,解答出來了就是學會了、就達到教學的目的了,在最后小結階段不知道總結什么,更沒有教學目標的意識,導致學生沒有明確的結果和目標意識,為了解題而解題。
我們認為,解題本身不是目的或者不是全部的目的,解題只是一個載體,它具有教學功能和診斷功能。具體來說,我們認為習題訓練的教學目標是:
①發(fā)展學生的解題思維、養(yǎng)成良好的解題習慣。具體包括學會審題、能夠結合題目和所學知識尋找解題思路、能夠規(guī)范作答、能夠自己檢查識別錯誤四個方面;
②識別并加深理解習題背后的考點,分析該知識點與其他知識的關系,建立知識結構;
③熟悉習題的特點和類型,學會應用相關知識解題或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
④不斷總結該類型習題的常見錯誤;
⑤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在相關學科知識的理解、解題方法和學習習慣上的優(yōu)劣,不斷改進,建立自信。
把教學的具體內容和具體過程上升、提煉到教學目標的高度來把握,注意沉淀教學的成果,就容易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6)學生解題過程中教師做什么?
很多情況下,如果學生解題比較費時,教師往往不會一直陪伴,可能會走開去做別的教學活動,這樣就忽略了學生的心理感受。
我們提出了深度陪伴的教學思想,師生互動更緊密。當學生解題時,教師坐在學生旁邊陪同學生解題,不露痕跡地、密切地觀察和了解學生解題過程中的特點,準確研究和記錄學情。這樣做的目的,一則給學生心理慰藉和心理支持,二則便于教師了解學情,及時調控教學,因材施教。
例如,在一次輔導中,教師記錄了學生每一道題目的解題情況,本文選擇兩個展示如下:
【例1】第1題解答情況記錄:學生用時1分鐘,解答正確。學生識別出了考點:聲音的傳播是以空氣為介質,聲音高亢是形容聲音的音調。教師補充、提示學生辨析題目中音調與響度的區(qū)別。
【例2】第10題:3分鐘內未解決,總用時12分鐘。學生思考了3分鐘,一直在糾結到底選哪個答案,無法判斷。
老師輔導:這道題是不是有點難度呀?你現(xiàn)在可以得到什么條件呢?你現(xiàn)在卡到哪一個選項了呢?
學生:“運動員跑步到達終點但不能立刻停下來,說明他有慣性”,這句話是對的呀,為什么這個選項不對呢?
老師:咱們一再強調審題要認真,你再認真讀一遍這個選項。
學生:“在1000 m賽跑中,小明到達終點但不能立刻停下來,是因為受到慣性的作用。”
老師:注意到了嗎?最后一句話是怎么說的呢?
學生:題目上說“是因為受到慣性的作用”。哦,我知道了,不能說受到慣性的作用。
老師:沒錯!慣性不是力,我們只能說人具有慣性,但不能說人受到慣性的作用,這是一個容易混淆的知識點,你可要辨析清楚呀!
【案例解析】教師觀察和記錄的內容主要包括:學生獨立解題所用時間長短,是否正確;在互動講解環(huán)節(jié)學生是否能夠說出該題目背后的考點,學生的解題思路,教師補充講解的主要內容要點等。本次課之后學生會把這些記錄單帶走,便于其課后復習鞏固。
【效果分析】由于記錄內容全面、便于學生認識自己的情況,所以學生認為對自己幫助很大,對教師的認真、敬業(yè)及專業(yè)性很認同、很感動、很滿意。
該模式包括兩種課型或者兩種教學活動類型,一種是“研習課”,第二種是“限時訓練課”。
總體規(guī)劃是:首先進行2~3次研習課,意在以解題為載體及時查漏補缺;然后進行1次限時訓練課,其意圖包括:①用于檢測學生這段時間的學習效果如何;②提高解題速度和解題時的專注度,逐步對接中考要求。如此循環(huán),在研習課和限時訓練課中發(fā)現(xiàn)學生在知識理解、解題思維、學習習慣中的問題和缺漏后,結合當時的題目直接進行補充講解,如果有較大的缺陷,可以設計專題內容進行講解,彌補學生的缺漏。
下邊分別介紹兩種課型的模式。第一種課型“研習課”的教學流程是:
(1)首先是復習回顧,用時3~5分鐘。
在簡單寒暄、暖場之后,學生把近期在學校學習和家庭作業(yè)中遇到和記錄的困難提交給教師,由教師做準備并于本次課后期講解;然后,學生拿出上一次輔導時的重難點清單進行復習回顧,教師抽查。
其目的,一則讓學生復習鞏固相關內容,二則督促學生養(yǎng)成勤復習的習慣。
(2)然后是研習課,大約90分鐘。
教師準備一套試卷作為學生習題訓練的內容 (或者在輔導的前期學生習題解答不熟練時,教師可以把一套試卷分為兩半,每次研習一半內容)。其過程包括:
①學生獨立解題
首先是學生依次解答每一道題目,教師在旁邊陪同,觀察并記錄學生的解題情況。
②師生互動解析習題
在學生解答出每一道小題目之后,師生互動解析該題目。這里分為幾種情況:
第一種,如果學生3分鐘內能夠解答出來,要求學生向教師說明解題思路,教師稍加補充即可。
第二種,如果超過3分鐘解答不出來,就暫停解題,教師要求學生說明自己對題意、解題思路、卡殼之處的認識,教師提示、引導,或者講解,幫助學生理清思路,由學生再次作答。
第三種,如果學生解答出來,但是結果錯誤,則教師口頭或書面呈現(xiàn)自己的解題思路,學生觀察、比較,自己找出問題所在,再次作答。
如此循環(huán),直到解答、講解完所有習題。
③小結與沉淀,用時5~10分鐘
解答、講評完每一道習題之后是小結階段。
首先,師生一起對學生整體的得分情況進行統(tǒng)計,讓其客觀認識自己,如自己的得分情況、解題速度和質量相對于中考要求的差距,以及自己的進步情況。在反饋和評價時主要強調學生的努力、進步等積極表現(xiàn),予以激勵。
其次,教師組織學生回顧解答過的題目,回想一下習題內容、考點、解題思路等,特別針對兩種情況進行書面總結:
第一種,對于重點知識相關的典型習題,教師組織學生在筆記本上書面進行解析,包括該習題涉及到的知識點或考點、該習題的類型特點、該習題的解題思路、常見錯誤等四個方面。
第二種,對于學生做錯的習題,師生一起總結出錯在哪里、錯誤原因、正確的解答過程,并記錄在筆記本上。
然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橫向聯(lián)系、習題歸類與辨析。在解答了一定量的習題之后,教師組織學生對做過的習題(包括本套試卷與近期做過的其他習題)進行橫向聯(lián)系,把考點、習題類型與解題思路相同或相近、不同且易于混淆的習題進行比較,提升解題思維的層次。學生把這些信息簡要地記錄在筆記本上。很多有經驗的教師都有這樣的體會:在新課教學時要避免讓學生把習題過早歸類,以防止學生看到題目就不假思索地套用相關類型的套路解題,而應該鼓勵學生對每一道習題都當作全新的題目進行獨立分析解答。但是,在進行了一定量的習題訓練之后,尤其是考試前還是應該把習題進行橫向聯(lián)系、進行歸類和辨析。
最后,留下2~3分鐘時間讓學生獨自思考消化、記憶小結的內容,教師進行抽查。
概言之,每一道題目的訓練和指導過程都是:學生獨立解題,教師陪伴解題并觀察學情;師生互動解析習題,并總結整理解題情況。
④家庭作業(yè)
結束時,學生要把本次課書面總結的內容要點清單帶走,回家及時復習鞏固,下次課帶過來用于課前的復習鞏固。
(3)最后是“答疑”活動,用時 10~15 分鐘
在輔導的最后階段,照應開頭、解答學生課前提交給教師的學校學習中的疑難問題,并積極評價,鼓勵學生平時注意積累學習疑問、嘗試獨立解決。
第二種課型或教學活動是“限時訓練課”,其教學流程是:
(1)學生獨立解題(用時20分鐘)。
首先,是20分鐘的限時訓練。學生快速解題,看學生在20分鐘內可以解決多少道題目、解題的速度和正確率。教師在此期間要和學生進行簡單的交流,讓學生知道有人在陪伴著他,在心理上給予慰藉。同時,教師在旁邊觀察、記錄學生的解題情況。
(2)師生互動解析習題。
20分鐘后,暫停答題,師生一起檢查學生解答是否正確并講評。此環(huán)節(jié)的講評模式與“研習課”相同(如前所述)。
然后,是下一個“20分鐘限時訓練”“習題解析”的循環(huán),直到解答完試卷習題。
(3)小結與沉淀,用時 5~10 分鐘。
此環(huán)節(jié)的實施模式與“研習課”相同(如前所述)。
(4)家庭作業(yè)。
此環(huán)節(jié)的實施模式與“研習課”相同(如前所述)。
(1)深度陪伴:教師在整個過程中都陪同學生一起解題。
(2)注意分析學情:教師要觀察學生的解題情況,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和困難,并反饋給學生。例如,列出錯誤習題的相關清單,交給學生回去復習,并在后續(xù)教學過程中督促改進、一抓到底。
(3)逐步對接中考:教學內容上選擇中考真題或中考模擬題。
(4)重視備課、明確教學目標:教師高度重視備課、做好教學準備。要確定教什么、怎么教,要確定重難點,預估學生可能的困難;還要超越習題具體內容來確定教學目標。
(5)限時解題、提高效率:每一道題目都限時作答,超過3分鐘就停止,迫使學生提神、專注、發(fā)揮潛能。
(6)及時講評:每一道題目作答之后立刻進行講解、辨析。
(7)及時總結、提升認識:總結每道習題的考點、類型、解題思路,把相近或易于混淆的習題進行比較和辨析,提高認識水平;并督促學生復習鞏固,一點點積累經驗,穩(wěn)步提高。
以學習成績和學習過程中的學習品質為因變量,發(fā)現(xiàn):采用一對一深度陪伴式習題訓練模式,經過3個月的輔導,兩位學生在物理成績、審題及解題時的專注度和解題速度、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均有提高,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也大有改善。
(1)學習成績的提高
小段同學2019年3月2日開始接受輔導,當時她的物理成績是40分(滿分為70分),屬于中等水平,基礎知識掌握較好,在考試時碰到一時不會的題目就急躁,不知如何下手。輔導以來,小段同學在學校有兩次大型考試,第一次模擬考試中她的成績?yōu)?5分,雖然分數提升不多,但在班級內的排名有較大提升;第二次模擬考試中她的成績是50分,學生自己比較滿意;此外,在學校多次的小測驗中都是50分以上,學生有把握在中招考試時取得55分的成績。
小飛同學2019年3月10日開始接受輔導,當時他的物理成績?yōu)?5分,基礎知識缺漏比較多,對物理有點抵觸,覺得自己學不會,有時候看題都看不懂。小飛同學在學校第一次模擬考試中,物理取得了51分的成績,當時他很驚訝,因為他沒想到自己可以進步這么快;第二次模擬考試中他的成績是63分;此外,學校多次的小測驗成績都是57分左右。
(2)學習品質的改善
在學習過程中,小段同學在控制自己情緒方面有較大增強,限時訓練時,碰到不會的題目,知道重新審題,去尋找自己遺漏的條件,不像以前一樣只知道急躁;對于自己的錯題,她能夠學會接受暫時的挫折,而且認真去總結自己錯誤的原因,不再像以前那樣急躁、找理由為自己的錯誤辯解,這也是學生心態(tài)穩(wěn)定、自信的表現(xiàn)。
小飛同學在剛開始輔導時,一次課只能進行一輪的20分鐘限時訓練,基本上每道題都需要老師講解。但是在4次輔導之后,一次課至少可以進行兩輪的限時訓練,每次課可以完成一整套中考物理試卷及其講評,解題速度大大提升。小飛同學在自我評價時說“現(xiàn)在讀題、審題的質量有提高,絕大多數題目都會有解題的思路了”。由于學生成績穩(wěn)步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自信心明顯增強。
本文提出并實踐檢驗了深度陪伴式習題訓練模式,它包括兩課型、四步驟。經實踐檢驗發(fā)現(xiàn),其對于物理中等生具有可行性,在學生成績、解題時的專注度和速度、解題思維的質量等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針對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學生對象而言,本文有一定的借鑒價值和局限性,特作出說明:
本文所提出的深度陪伴式習題訓練模式是在一對一習題輔導的教學組織形式下總結的,不過,它的一些思想和做法對于教師在班級授課制下的習題教學或習題訓練指導也有一定的啟示作用。另外,它對家長輔導自己孩子作業(yè)也有借鑒意義,即便家長不能夠輔導學科知識,家長也可以借鑒這里提出的深度陪伴的思想陪伴孩子的學習過程,家長可以做的事情仍然很多,也很有價值,如幫助記錄孩子學習具體內容的時間,作為聽眾讓孩子給自己講解學習內容,鼓勵孩子做個有心人、自己總結學習中的困難、列出清單,以便于及時請教學校老師。
本文的方法是針對中等生提出并做了實踐檢驗,對于學困生,此法可能不完全適合、需要一定的改造,因為他們的知識基礎弱,需要講評的內容多,效率不高;對于學優(yōu)生,此法可能不適用,因為他們知識基礎好,可以自己解決遇到的問題,或者只需要針對性解決其具體困難即可,不必密切關注、形影不離的深度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