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正秋
(貴州省平塘縣西關中學,貴州 黔南 558306)
對于初中生而言,形式多變的教學手段、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運用于現(xiàn)代音樂課堂中可為課堂注入無限活力與生機,讓學生對音樂學習興趣更為濃厚,參與度更高,對其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更為有益[1]。本文以初中音樂課程為切入點,針對創(chuàng)新教學展開討論。
教學觀念的滯后性是制約初中音樂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首要因素。不少教師在對音樂的理解上程度不足,認為音樂只是一門副課,無須花費過多時間展開備課工作。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只簡單地完成教學大綱要求即可,并未深層挖掘音樂的魅力,對學生的培養(yǎng)也淺嘗輒止。由于課堂準備缺乏藝術性,課堂生成缺乏活力,導致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不高。除此之外,教師陳舊的教學觀念與目前日新月異變化的音樂流行趨勢所違背。雖說初中音樂教學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與音樂修養(yǎng),但教師若觀念陳舊,無法與時俱進,往往會導致師生之間溝通困難,無法對音樂作品展開時間軸上的縱向比較,聲樂理論發(fā)展教學停滯不前。
做為一門藝術類學科,音樂課程對學生的要求并非僅局限于會唱歌,而是更強調(diào)音樂素養(yǎng)、樂曲鑒賞等多方面的音樂能力。初中階段受到中考壓力的影響,音樂課程在學生心中逐漸淪為副課,其學習主動性、學習態(tài)度均存在明顯不足之處。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與音樂接受能力未得到良好培養(yǎng),進入初中后音樂基礎參差不齊,一些學生音樂審美能力較差,對樂曲的把控程度不足;一些學生的樂感較差,在識譜與節(jié)拍感知方面存在明顯弱勢。音樂基礎薄弱導致對音樂作品的審美程度過于淺顯,一方面影響了音樂學習效果,另一方面也打擊了音樂學習信心。
對初中音樂課堂的有效創(chuàng)新必須建立在教學大綱基礎之上,無論是情境教學法還是多媒體教學法,其實施均需依托教學大綱來展開,滿足教學大綱對學生音樂課程學習的要求,切不可忽略教學本質。
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角色的轉換,以學生為課堂主體,讓學生得到細致、全面的指導,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順其自然的領略音樂的魅力,培養(yǎng)音樂鑒賞能力。教師應將自己放在引導者位置,對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音樂能力展開恰當引導與修正,讓學生真正能夠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展開音樂學習。
利用現(xiàn)代化技術展開教學已經(jīng)是教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初中音樂課堂同樣需利用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技術,讓黑板教學與多媒體教學之間相互協(xié)作、有序銜接。在滿足教學內(nèi)容緊湊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靈活流暢的思維,提升音樂課堂有效性。
首先,教師自身應做到重視音樂課程,不再將音樂看作副課,在課堂預設與課堂生成階段加大精力的投入。同時,加深自身音樂素養(yǎng),為學生提供更豐富、全面、正確的音樂知識。教師可利用教學活動的形式提升學生對音樂課程的參與主動性,例如采用分小組形式在對音樂作品展開學習與賞析過程中先進行小組內(nèi)部交流討論,提升學生參與度的同時活躍課堂氛圍。同時可舉辦班級內(nèi)的音樂比賽或班級合唱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意識,并讓其在活動過程中感知音樂的樂趣,提升音樂學習動力。
將音樂課堂有效延伸可改變傳統(tǒng)局限于書本教學內(nèi)容的刻板教學模式,讓學生更容易產(chǎn)生音樂學習興趣與主動性。例如教師可將影視作品中的音樂以多媒體方式向學生呈現(xiàn),讓學生感知更多優(yōu)秀、美妙、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音樂類型,幫助其從聽覺上感受音樂的魅力。同時,可通過觀看影視作品的方式讓學生感悟不同畫面所配備的音樂在曲調(diào)、節(jié)奏、歌詞等方面所呈現(xiàn)出的特征差異,提升樂感,令學生感知更多具有藝術價值或特色性的樂曲培養(yǎng)及音樂涵養(yǎng)??晒膭顚W生在看電影、電視節(jié)目或電視劇的過程中將背景音樂、插曲與呈現(xiàn)的畫面相結合,理解音樂背后的故事,提升音樂審美意識與能力。
情境教學模式應用于多門課程中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對于音樂課程而言,創(chuàng)造適當?shù)那榫晨勺寣W生增強對音樂的感知能力,通過情境幫助其進一步了解音樂所蘊含的情緒。例如教師讓學生想象自己正處于一場浪漫的婚禮宴席之中,其播放的音樂必然是美妙動聽浪漫溫馨的;之后再讓學生思考過年時進入超市會聽到哪些歌曲,學生會自然而然的聯(lián)想到一些節(jié)奏感強、歡快的樂曲,與過年的氛圍相符合。
音樂教學并非無本之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展開合理引導,及時糾正不良音樂認知,幫助學生真正提升藝術鑒賞能力。對于目前初中生而言,流行歌曲相對于其他歌曲類型更受青睞,也更符合初中生的年齡特征,但部分歌詞、藝術表達上存在低俗性特征,對學生的人生觀及成長發(fā)育存在影響。教師應針對此類問題展開正確引導,多讓學生聆聽巴赫、柴可夫斯基、貝多芬的大作來提升其音樂鑒賞能力,鼓勵學生聆聽更多優(yōu)質的音樂。
作為藝術形式的一種,音樂自古以來都是教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內(nèi)容。音樂不僅能夠促進人體感性認知,還有利于開發(fā)智力。教師需在新課改下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升課堂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