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萬物,時時刻刻都在變化著,只有夢想,是我們心中不滅的明燈……親愛的,雪精靈與你攜手并肩,讓夢想飛翔,讓信念開花。
一大清早的紐約街頭,Yolanda黃色的餐車前就已經(jīng)排起了長隊,每個人的眼睛都盯著小小的車窗內(nèi)??臻g不大的餐車里面,Yolanda熟練地擺弄著工具。攤餅,4秒;刷醬,3秒;夾上一片自制的薄脆片,加上幾塊自制的紅燒肉,裹一裹,切兩刀,熱騰騰的煎餅果子出爐……餐車外的哥們姐們喜氣洋洋地吃著走了。
Yolanda每一天都是這樣,給這個城市帶來香噴噴的中國味道。
這個在紐約街頭賣煎餅的姑娘,90后,北京大院里出來的孩子,15歲到美國念書。大學主修商科,輔修藝術(shù)。實習的時候跑到紐約一個中國皮影劇場學過皮影戲,也在夢工廠里做過制片助理。畢業(yè)以后當過買手,做過服裝搭配師,還創(chuàng)立過自己的飾品品牌,眼看著就要朝著時尚行業(yè)一路狂奔了。
有天晚上,Yolanda跟她的爸爸聊了一晚上的創(chuàng)業(yè)。Yolanda爸爸覺得她勇氣滿塞,就是缺少鍛煉,爸爸建議:“要不然,閨女你去做餐飲吧。這行最能磨練人。”沒想到因為這句話,Yolanda竟然真的從餐飲開始創(chuàng)業(yè)了。
兩年前,Yolanda就拉著自己的小伙伴跑遍了紐約市的大街小巷,做了大量的市場調(diào)查。他們發(fā)現(xiàn)流動餐車是紐約街頭一景,每到午餐時間,一些熱門餐車旁邊經(jīng)常是一排排的隊伍。餐車里裝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美食,光是煎餅,你就能吃到一堆不同國家的,可唯獨,看不到中國的煎餅果子。
作為在北京長大的孩子,煎餅果子簡直就是童年回憶里最香的記憶。Yolanda上學的時候,每天放學肚子餓了都會買一份,特別懷念那個味道??墒侵Z大的紐約城竟然沒有!
如何在紐約做出地道的煎餅果子呢?正宗的煎餅果子到底啥味兒,其實外國食客也說不出門道,但Yolanda認為:要做,就要做得專業(yè)。
看起來,做煎餅果子無非是攤個餅,加點料,裹起來,很簡單。可是為了做得專業(yè),Yolanda跟小伙伴特地飛回了中國,跑到天津“拜師學藝”,每天都在吃吃吃,吃不同鋪子的大媽大叔大嬸們攤的煎餅果子。
吃到覺得好吃的,就纏著老師傅教手藝。一路嘗了足足100多家煎餅果子,到后來,只要舔一口醬就知道醬料里有些啥。當然,也悟出了各地煎餅果子用料和口感的差別,北京的煎餅會加入白面,天津的豆面偏多,而山東的,則是雜面。比例不同,口感就不一樣。
和面,單手打蛋,熬醬和辣椒油,做薄脆片,把這些手藝全學完了,Yolanda才重新飛回美國。
一下飛機沒幾天,Yolanda就去申請各種證書,并買入了一輛二手餐車。噴上明亮的黃漆,七七八八裝修完,再給它“穿上衣服”,一輛嶄新的流動餐車閃亮登場。Yolanda還給它起了個很霸氣的名字——飛天豬。用的是Yolanda爸爸的外號。
2015年10月,“飛天豬煎餅”在紐約正式開張,黃色的小餐車開始在曼哈頓街頭穿梭。
說實話,Yolanda的煎餅還是做了一些小小的改動的。國外的面粉不一樣,那就改變一下和面的配方;想嘗試新口味?那就來點紅燒肉吧——那是Yolanda出國前臨時向媽媽學的菜,獨家配方,絕對美味。后來,宮保雞丁、哈爾濱紅腸、油燜春筍,輪番上陣。
在餐車慢慢步入正軌的過程中,Yolanda也完全變成了“女漢子”,有時候是卡車司機,有時候是收銀員,有時候是市場宣傳,有時候是客服……當然,Yolanda認為她最風光的時候,就是餐車里的“煎餅大廚”。
紐約的流動餐車沒有固定地點,每天清晨五六點,就得早起去街邊搶占攤位。所以天剛蒙蒙亮的時候,如果你在紐約的某條路上,看到了背后印著豬臉的黃色車子,不要懷疑了,那就是他們。
現(xiàn)在的飛天豬煎餅生意很好,每天可以賣掉將近200份煎餅果子。午餐時刻,小黃車會準時出現(xiàn)在曼哈頓的中城辦公廳區(qū),排隊買煎餅的人總是把人行道堵得水泄不通。晚上,他們就把餐車停到哥大附近。等著下課的同學來喝杯熱茶,吃個煎餅。Yolanda特別能理解所有留學生的心情,這輛小小的煎餅車,可以為他們帶去來自記憶中中國的味道。
夢想是水,澆出生命的苗;夢想是苗,長出生命的樹;夢想是樹,開出生命的花;夢想是花,結(jié)出生命的果!
讓夢想的翅膀帶領(lǐng)我們的心,飛躍幸福與淚光;讓夢想的翅膀翱翔青春的藍天,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