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美桃
(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qū)新塘鎮(zhèn)新墩小學,廣州 增城 511340)
學習興趣是指一個人對學習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與情緒狀態(tài)。學生對某一學科有興趣,就會持續(xù)地專心致志地鉆研它,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學習興趣的產(chǎn)生與教學有密切的關系,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主要在教師使學習活動有興趣,其方法為:(1)加強教材的趣味性、系統(tǒng)性、科學性。(2)有趣的、能逐步掌握、可獲得科學知識的教材,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水平。
興趣是我們積極探索某種事物的認識傾向,興趣與人的認識、情緒有著密切的關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興趣,對提高教學成績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興趣會驅(qū)使學生在課堂上的的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克服學生學習中產(chǎn)生的困難情緒。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要利用動態(tài)的“過程中”每一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講授知識要熱情洋溢,精神飽滿,行動活潑,廣引博證,利用一切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知學、好學、樂學中去體會學習的樂趣。
我利用在課堂上向?qū)W生巧妙地設計疑問的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成績。根據(jù)我十多年的教學,我總結(jié)以下幾個方法:
學習課文前,如果老師注意設計一些有懸念,或有爭議的疑問,學生會對課文產(chǎn)生強烈的興趣,從而愉快、熱烈地投入學習。如教寓言《揠苗助長》一課時,我讓學生先讀了課題后,向?qū)W生提出疑問:“你們想知道課文寫什么?”“‘揠’是什么意思?”學生十分好奇,睜大求知的眼睛待下文。又問:“這則寓言通過一個什么故事,向我們說明什么道理呢?請同學們先聽課文錄音?!边@進一層的設疑更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一邊聽一邊看起書來格外用心。又如在教《會搖尾巴的狼》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在二年級我們學了《狼和小羊》,知道可憐的小羊被兇殘的惡狼吃掉了。這一課也是寫狼與羊的故事,故事的結(jié)局與《狼和小羊》相同嗎?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這樣進行有比較的設疑,學生的學習情趣出特別濃厚。
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指導作用就是啟發(fā)學生自己通過讀,經(jīng)歷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的過程。教師在導讀中精心設疑,將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開拓思維領域,從而準確、深刻地理解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如我在聽課教學《司馬光》一課,當學生讀到“一個孩子掉進大水缸里”時,老師有有意問的提問:“在這種情況下,你們想想,用什么辦法來救出這個孩子呢?”那些學生討論紛紛。有的說:“趕快跑走喊大人來救他?!睂W生說:“我拿根長的棍子伸進缸里,把小朋友拉出來?!庇械恼f:“我們幾個合力把缸推倒。”……教師既肯定同學們積極動腦筋的熱情,又順勢引導:“司馬光卻想出了一個更好的辦法。究竟是什么辦法?好在哪里?我們繼續(xù)閱讀課文。”這種讓學生進入課文角色的設疑,具有莫大的誘惑力。經(jīng)過熱烈的討論,學生不但知道砸缸是當時救人的最佳辦法,而且真正體會到司馬光遇事不慌、善于動腦筋的好品質(zhì)。
根據(jù)兒童的思維特點,小學語文教材配有許多構(gòu)思新穎,生動有趣的插圖。這些插圖既是觀察的對象,又是理解課文的憑借。在看圖中設疑,既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又能激發(fā)他們學習課文的興趣。例如:我教第五冊《師生情》一課,有一幅圖是有三個女同學在病房門外踮起腳,爭著向屋里看。我在引導學生仔細看圖時問:“這三位女同學在看什么?房里面有什么人?”學生們都想知道原因,便宜認真地讀課文。我聽過一位高年級老師講《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課,她也運用了看圖設疑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這一文中的插圖,主要是展現(xiàn)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時一剎那的壯烈場景。那位教師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思考:“為什么董存瑞不把炸藥包放在地面而要頂住橋體?他心里想什么?”這樣設疑能促使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思考,從中感受英雄人物的獻身美。
在結(jié)語中巧設疑問,可以把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激發(fā)學生積極閱讀課外書,從而擴展知識,開拓視野,提高閱讀能力。例如在教《“你想錯了”》一課的結(jié)語中,我是這樣設疑的:“兩個國民黨反動派士兵從方志敏身上搜不出大洋來,他們又會怎樣對付方志敏?《方志敏的故事》這本書有答案,同學們可以到圖書室借來讀讀?!彪m然課文教完了,但這個懸念還會在學生腦海里縈繞,強烈的探究心理會驅(qū)使他們在課外尋找《方志敏的故事》這本書來閱讀。
以上幾種設疑情況,只是我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關于如何精心設計課堂提問的點滴做法和體會。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也證明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了提高,某些學生從厭學變?yōu)閻蹖W,課堂氣氛也相對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成績也有不斷的提高。例如,在我教三年級語文時,我班的陳銳杰同學上課時總是搞小動作,無心聽講,做作業(yè)馬馬虎虎或有時抄別人的作業(yè)。但是,經(jīng)過對銳杰同學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他喜歡看連環(huán)畫,對畫中的內(nèi)容比較感興趣。于是,我決定借助在教看圖學文時設計一些疑問。在教學看圖學文《放風箏》這課時,我先提出下面的問題:“圖中的人在干什么?天空中有哪些風箏?哪個是‘我’和哥哥?”。由于我的提問引起了銳杰同學的注意,只見他認真地邊看圖畫邊沉思,一會兒緊皺眉頭,一會兒微笑著。我因勢利導,立刻請銳杰同學回答我剛才提出的問題,結(jié)果他全都答對了。也同時對銳杰同學進行表揚和鼓勵,激勵他學習的信心;并利用課余時間跟他談心,讓他懂得學習語文比單看連環(huán)畫會獲得更多的知識,增廣見聞,由此引導他投入到學習中去。
總而言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聲情并茂、積極培養(yǎng)學生活潑有趣的良好品格,是非常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的。當學生學到一定的知識時,他們會產(chǎn)生發(fā)現(xiàn)和探索的欲望。他們就想去接觸和參與外部生動豐富的事物,來體現(xiàn)自身的價值,來實踐掌握的知識,來驗證自己的能力,來探究其中的奧秘。這正是學生進步的基礎和學習的動力的愉悅、發(fā)展智力的動力。為此,在改革的大潮中,今后仍需堅持不懈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更新教學觀,改進教學方法,虛心學習,為實施語文的素質(zhì)教學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