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優(yōu)
在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客家山歌是一種非常獨特的傳統(tǒng)文化,它是由中原以及當地民眾在歷史的發(fā)展中,相互結合而形成的結晶。客家山歌具有悠久的歷史,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外來文化和流行文化對傳統(tǒng)文化的不斷沖擊,導致像客家山歌這樣的民間傳統(tǒng)文化被人們逐漸淡忘,甚至對客家山歌這類傳統(tǒng)民樂的音樂特點、演唱特色也逐步淡忘。為了能夠更好地弘揚和發(fā)展我國的客家文化和客家山歌,就要對相關的音樂特點、演唱特色等進行研究和探討。
(一)語言特點。每個民族和地區(qū)都有自己的特殊語言,這與當地的環(huán)境和地域有關。在客家文化中,將客家語言生動形象地與音樂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獨特的客家山歌。同時,客家方言作為客家山歌的起源,為客家人帶來了不一樣的地方特色。客家人在演唱客家山歌的過程中,一般用舌、牙齒、嘴唇等部位進行發(fā)力,通過與普通話有別的氣音、爆破音進行發(fā)音,從而形成了獨特的客家語言,在音樂演唱中,形成了具有獨特語言的音樂。
(二)節(jié)奏特色。在客家山歌中,音樂節(jié)奏的不同也是它的一大特點。不同的音樂在節(jié)奏的表現上是不同的,由于在演奏過程中,節(jié)奏的速度與力量不同,會導致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和內涵有所不同,尤其是針對客家山歌來說,節(jié)奏存在一定的突變性,這種隨心而變的節(jié)奏,也表現出了客家人在創(chuàng)作和演唱客家山歌時的即興性,通過變化幻莫測和相互交替的節(jié)拍,能夠使客家山歌的魅力得到有效的增強。
(三)音調和結構特點??图疑礁柙谘莩臅r候,主要分為四階、五階、六階等,同時具備宮、商、徵等調式,不同地區(qū)的客家人,在演唱客家山歌的時候,調式會存在一定的區(qū)別,例如閩南一帶的客家人多用徵調。另外,在結構上客家山歌與《詩經》的寫作手法相似,通過反復出現的形式,強調所要表達的情感等。
(一)利用客家語言進行演唱。由于不同地區(qū)、不同環(huán)境下生活的客家人,在演唱客家山歌的時候存在不同的音調,客家山歌中描繪的風俗、風景、特色等也與當地的生活特色有關。因此,在演唱客家山歌的時候,要采用入鄉(xiāng)隨俗的方法,理解客家山歌想要表達的內容。雖然其內容和形式有所不同,但是想要唱好客家山歌就要利用客家語言進行演唱。客家的語言與普通話有所區(qū)別,難度較大,為了能夠演唱好客家山歌,就要做到發(fā)音準確、吐字清晰等,從而保證客家山歌不被唱錯。
(二)將客家人所要表達的情感與客家山歌相互融合。一般來說,客家山歌的內容離不開客家人的日常生活,如婚、喪、嫁、娶等。在進行演唱的過程中,為了能夠有效表達客家人的思想感情,就要將客家人所要表達的情感與客家山歌相互融合,體會客家人在創(chuàng)作客家山歌時候的情況,例如悲傷的、自豪的、歡喜的,等等。通過學習和了解客家人的創(chuàng)作背景,將情感更好地融入到需要演唱的歌曲中。
(三)掌握相關的演唱技巧和把握客家山歌的腔調。很多人在演唱客家山歌的時候,認為不需要更多的演唱技巧和方法,只需要飽含客家人所要表達的情感就行。但是,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在演唱客家山歌的時候,不僅需要樸實、豪放等唱法,還需要利用相關的演唱技巧進行歌唱,其中包括對氣息的靈活掌握等。另外,在演唱客家山歌的時候,還需要把握客家山歌的腔調,例如客家山歌歌詞中最后一個字“啊”“嘿”等,在唱歌的過程中,要注意對這些詞進行修飾,確保客家山歌的腔調演唱正確。
為了能夠更好地發(fā)揚客家文化和客家山歌,在對客家山歌進行研究和演唱的過程中,就要針對客家山歌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人文景觀等進行分析,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對客家山歌的音樂特點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客家山歌的音樂特點主要包括語言特點、節(jié)奏特點、音調和結構特點等。為了能夠在演唱過程中,更好地展示客家山歌的獨特魅力,就要利用客家語言進行演唱,將客家人所要表達的情感與客家山歌相互融合,以及掌握相關的演唱技巧和把握客家山歌的腔調,使客家山歌發(fā)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