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權民
在補腎的中成藥中,人們應用頗廣泛的屬六味地黃丸。其實,在地黃丸的家庭中共有八個“兄弟”,六味地黃丸只是其中之一,其余七種均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以其他藥材配伍而成的,雖同為補益肝腎之品,但因各自增加了不同的藥材,使其適應證也有所不同的側重,表現(xiàn)出各自的特點。而中醫(yī)用藥講究辨證施治,只有在準確辨證的基礎上“對證下藥”,才會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中醫(yī)學認為,腎虛可分為腎陰虛、腎陽虛、腎氣不固、腎陰不足等證型,并且由于致病原因不同,也可兼帶其他臟腑的病變,如脾腎陽虛、肝腎陰虛等。因此專家提醒,服用時必須根據(jù)自身病情及體質辨證合理選用,切不可隨意濫用。
本藥在臨床上十分常用,是中醫(yī)補益劑中滋補腎陰的典型方劑。方中以熟地黃、山萸肉、山藥、澤瀉、牡丹皮、茯苓六味藥組成。其特點為甘淡性平,補而不滯,滋養(yǎng)肝、脾、腎三臟。能滋補腎陰,填精益髓,補脾、清肝,適用于治療肝腎陰虧,虛火上炎而致的頭昏眼花、健忘耳鳴、潮熱盜汗、腰膝酸軟、手足心熱、虛火牙痛、口燥咽干等癥。
本藥是在六味地黃丸方中加入枸杞子和菊花配制而成。枸杞子能補肝腎,菊花能清肝明目,降肝火。因此,杞菊地黃丸除具有六味地黃丸之功效外。還偏于補精、清肝、明目,適用于治療肝腎陰虛所致的雙目干澀、視物不清、目脹耳鳴、頭暈目眩等癥。
本藥是在六味地黃丸方中加入了當歸和白芍配制而成,具有填精養(yǎng)血之功效,對血虛頭暈、崩漏等病癥療效顯著。
本藥是在六味地黃丸方中加入知母和黃柏配制而成。知母能清肺熱,降胃火,黃柏為清利下焦火的良藥。其獨特之處在于滋陰降火,對肝腎陰虛火旺所致的腰膝酸軟、骨蒸勞熱、面紅目赤、失眠多夢、遺精滑精、口干咽痛、小便短赤等癥療效顯著。但方中知母、黃柏均性偏寒,故便溏脾虛者須慎服,以免傷脾胃之氣。
本藥是在六味地黃丸方中加入五味子配制而成,具有補益固澀之功效,適用于腎陰不足所致的虛咳、氣喘、遺精等癥,效果理想。
本藥是在六味地黃丸方中加入五味子和麥冬配制而成。具有養(yǎng)陰生津,斂肺澀精之功效。此方妙在補陰而祛邪,專治肺腎陰虛所致的肺癆、喘咳、遺精等癥,療效頗佳。
本藥是在六味地黃丸方中加入肉桂和附子配制而成,為溫補腎陽的專劑。適用于腎陽虛弱的腰膝酸冷、四肢不溫、下肢浮腫、痰飲喘咳、脘腹冷痛、小便清長、大便溏薄之患者。也可用于陽痿、滑精、女子宮冷不孕等癥的治療,效果良好。
本藥是在桂附地黃丸方中加入車前子和牛膝配制而成,具有很好的利水除濕之功效。適用于腎陽虛衰所致的水腫、小便不爽、氣喘等癥,有很好療效。
綜上可見,不同地黃丸其適應證各有差異,切不可盲目濫用,應在醫(yī)生指導下對證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