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輝
(四川省涼山州冕寧縣復興小學校,四川 涼山 615601)
就目前小學語文的教學情況來看,仍然有很多人沒有提起對語文的重視程度,大部分小學生都是不喜歡學語文的,因為在他們的觀念里,只要會讀書寫字就足夠了。但語文的教學更多是為了加深學生的文化底蘊,提高學生的品行修養(yǎng),讓學生通過語文的教學逐漸完善自己的不足之處,這些教學目的的重要性要遠遠大于對學生讀書寫字能力的培養(yǎng)。雖然新課改的提出糾正了許多教師及學生的觀念,但整體的改革效果并沒有達到理想水平,小學語文教學中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作為小學的語文教師,我們要先在語文教學上做出突破,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根本目的,深入地進行教育體制的改革,這樣才能夠真正地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讓小學語文的教學質(zhì)量得到顯著的提升。
其實小學階段的教學,在語文整體的教學中只起到了一個啟蒙的作用,它告訴學生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語文,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真正的魅力,從而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樂趣,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但在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下,小學語文教師通常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作為唯一評判的標準,所以在課堂上就是能講多少知識就講多少知識。采取的教學方法也是那種較為老套的方式,根本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也處于一個非常被動的地位,只能一味地接受教師灌輸?shù)闹R。這對現(xiàn)代的學生來說影響是非常大的,直接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現(xiàn)在的時代不同了,學生從小就從電子產(chǎn)品中接觸世界,各種各樣零碎的信息充斥著他們的生活,這就導致了學生耐心的降低,也就是說對于他們不感興趣的事情,讓他們進行自主性的學習是不太可能的。小學生“三分鐘熱度”的特點在課堂上也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如果這個時候教師再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那么不僅沒法提高教學的質(zhì)量,還有可能造成新的教學問題。而且現(xiàn)在新課改要求把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在自主的探索中,尋到學習的魅力,這樣才能真正體現(xiàn)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其實這對小學語文的教學來說并不是一件壞事,反而為教學提供了一個新的發(fā)展機會。
眾所周知,語文涉及到的范圍也是很廣泛的,每一個時代的文學都有每個時代不同的特征,這和作者的經(jīng)歷以及時代背景都是息息相關(guān)的。對于不同的學生,他們涉獵的范圍也是不同的,喜歡的方向不同探索的方向就不同。而且中國文學都有不同特點,學生可以自由的在其中感受語文的魅力,教師也不用擔心他們會“走上歧路”。因為對于文學作品品質(zhì)的定義本來就沒有一個唯一的標準,也無法分出一個高低。所以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層不同的小組,找到不同的切入點來理解文章,這樣也能夠讓學生發(fā)揮出自己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對學生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有極大幫助的,還體現(xiàn)出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
受到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不管是在之前的教學,還是在現(xiàn)代的教學中,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一直是非常崇高的存在,學生和教師交流的過程中會因為敬畏之心而加深與教師的距離,甚至有些學生根本就不敢和教師說話,這就使讓師生之間成為朋友的教學設(shè)想很難實現(xiàn)。而在小學語文的教育中,由于教師和小學生的年齡差距過大,在互相的理解上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所以教師也很少主動地與學生進行交流。久而久之教師就會在學生心中樹立一個嚴肅的形象,這就更加加深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會讓師生之間的鴻溝越來越大,交流也會變得越來越少,這對小學語文的教學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因為語文本來就是一個柔和的學科,它不像數(shù)學或者其他學科,都是有固定的公式和理論的,如果教師要求不嚴格,學生就難以跟上教師的腳步。但是語文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說應(yīng)該是一個放松和享受的過程,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不能總是以一個嚴格的形象出現(xiàn),這樣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打擊是非常大的。小學生對教師的敬畏之心可以理解,那么就應(yīng)該由教師來做個良好的開頭,主動和學生進行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這樣學生就會感受到語文教師的親和力,在語文課堂上也會越來越放得開,和教師交流的話題也會變得越來越多,這有利于學生思維的開發(fā)和眼界的開闊。
其實這種教學的觀念對語文的教學來說是一次很大的改變,它有效地促進了師生之間認知的交流,讓教師更加了解小學生的想法,知道了在這個階段學生需要的是什么樣的知識。小學語文的教學內(nèi)容是比較簡單的,這就表示課堂的內(nèi)容相對來說是比較空泛的。雖然有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地學習,但是對學生知識面的擴展是沒有多大幫助的。而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教師就能夠通過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找到自己教學的不足之處,從而能夠及時地調(diào)整教學的節(jié)奏,增加教學的內(nèi)容來豐富學生的知識。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學習,學生不會感受到來自教師態(tài)度的壓力,這對學生學習自信心的培養(yǎng)也非常有幫助,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通常對以成績來定義學生的好壞,并沒有注意到學生能力的真正發(fā)展。小學語文的教學在這方面顯露出的弊端是非常明顯的,很多語文教師只把目光放在學生認字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上,根本沒有體現(xiàn)出語言教學的重要性,也沒有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fā)展。這就導致了學生只會根據(jù)問題來做題,一旦脫離了特定的“語文公式”,那么對文章的理解就變得困難起來。作為小學的語文教師,我們必須改變這樣的看法,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是同等重要的。語文的魅力有一半體現(xiàn)在語言的藝術(shù)上,就學生長遠的發(fā)展來看,語言表達能力的影響更勝一籌。所以在進行能力的培養(yǎng)時,教師一定要注意學生能力的均衡發(fā)展,擴寬學生發(fā)展的道路,不能讓教學存在不該有的局限性。
教學的發(fā)展是根據(jù)時代的不同在一點一點改變的,它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就完全轉(zhuǎn)變。作為小學的語文教師,我們需要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結(jié)合教學的發(fā)展找出存在的問題和弊端,并采用更符合時代發(fā)展的方式來解決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