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仙
金秋時節(jié),天高氣爽,云淡風輕,宜人的氣候,多彩的景致,正是旅游健身的大好時光。如果說夏天旅游的最佳地點在海濱,那么,秋天旅游的最佳方式莫過于登山了。
登山也叫登高,即爬山。這是古今中外廣為推崇的一項健身體育活動,現(xiàn)已發(fā)展成為登山運動。在我國古代,是文人墨客的一種娛情與健身并顧兼益的高雅之舉,民間則演變成為農歷九月初九日重陽節(jié)相約登高這一極富民族特色的風俗習慣。
秋天,不冷不熱,正是登山健身的好時節(jié)。此時,正是秋高氣爽,風和日麗,桂菊飄香,鳥語空山,霜葉紅似二月花,萬類霜天競自由。徜徉山水之間,看蒼鷹搏擊長空,聽鳥語啾啁枝頭,鬧市里哪有這等景象?發(fā)一身汗,舒筋活絡;吸一腔山野的清新空氣,神清氣爽;以及登上山頂,放眼四望,俯瞰山川田園,浩大蒼茫,氣象萬千,那胸中郁悶,倏然拓開,人世間悲愁、傷感、榮辱,皆被山風滌蕩得無影無蹤。身心融于大自然,歡欣喜悅的心情油然而生,頓覺心曠神怡。對于長期處于緊張生話和工作壓力下的人們來說,的確是一次良好的心理和精神調節(jié),無疑有益于身心健康。
我國人民素來愛好爬山運動,尤其是每逢秋季,爬山之舉更盛,唐朝著名詩人杜甫在《九九日》詩中寫道:“重陽獨酌杯中酒,把病出登江山臺?!笨梢娭仃柕歉?,已成當時風俗。歷代詩人還留下了許多登高詩篇。如李白詩:“九日天氣晴,登高無秋云?!蓖蹙S詩:“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币虼?,重陽節(jié)也稱登高節(jié)。
我國歷史上許多文學家和養(yǎng)生學家無不對登高懷有極大的興趣。李白一生遍游祖國的名山大川,而且留下了許多動人的詩句。蘇東坡對登高更是情有獨鐘,為我們留下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種極富人生哲理的名句。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足跡踏遍華夏大地,對他的身心健康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明代養(yǎng)生學家高濂也提倡登山,他主張“秋則憑高舒嘯,臨水賦詩”。清代劉鶚也是遍游大江南北,并寫出了傳世之作《老殘游記》。清代長壽作家袁枚,他平生以登高為最大快樂,高興起來,還在山巔奔跑,領略“萬山隨我同奔騰”的情趣,甚是快活。
秋日登高,好處頗多。能促進機體對“多事之秋”氣候多變的適應性,從而增強體質,提高健康水平。從現(xiàn)代醫(yī)學角度來說,登山有利提高心肺功能,加強胸部運動,促進呼吸肌發(fā)達,從而使肺活量增加,讓身體獲得更多的氧氣。還可以使心跳加快,增加心臟排血量,改善血液循環(huán),腦血流量增加,小便酸堿度平衡,血糖輕度下降。這些無疑都是有利人體健康。從體育角度來看,登山由低而高,有臺階有回環(huán),登高活動可活絡關節(jié),增強雙腿和腰背肌肉的力量,全身活動使肌肉有節(jié)律性收縮和擴張,能加速血液循環(huán)和淋巴循環(huán),增強冠狀動脈血流量,又能消耗大量熱能,所以登高對強身健體會帶來很多好處。古往今來,我國有不少名人都是喜歡登山的,一些名山大川都留有他們的足跡。如謝靈運、徐霞客等等。
登山健身在金秋。朋友們,在所有休閑健身的活動中惟有登高望遠是最令人愜意的。古人那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至今仍感染和召喚著眾多追求健康的人們。登攀時所付出的汗水,登頂所得到的收獲,是其他健身活動無法比擬的,可使身心得到灑脫。瘦弱之人登山可以強健身體,消沉之士眺望可以心胸廣闊,成功的朋友在登山中又可以增強自信。在攀登中娛樂,在娛樂中健身,其樂融融,何樂而不為。讓我們莫負良辰,秋日里登高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