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安順市第一高級中學,貴州安順 561000
在我國,胡鐵生最早提出“微課”的概念:“微課”又名微課程,是以微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教師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精心設計和開發(fā)的一種可視化的、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在線視頻網(wǎng)絡課程[1]。
根據(jù)有關微課的理論研究,結合ADDIE教學設計模型,構建了生物微課開發(fā)與實施的流程。ADDIE 模式代表教學系統(tǒng)設計過程的一系列核心步驟,主要包括 Analysis(分析)、Design(設計)、Development (開發(fā))、Implementation (實施)、Evaluation(評估)五個階段[2]。
以ADDIE教學設計模型為基本框架,結合微課的特征,構建了微課開發(fā)的流程。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為內容開發(fā)了微課。選擇此內容主要是基于以下考慮:首先,光合作用是高中生物的核心內容之一,是每年高考的??键c;其次,此節(jié)內容較為豐富,既有核心概念的學習,還有實驗操作、科學史教育等。接著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然后切割內容、細化知識點。
根據(jù)每個知識點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內容特點,對每節(jié)微課進行教學設計,再進行PPT設計和學習單設計。學習單的作用是指導學生自主學習。
錄制微教學視頻是微課開發(fā)的核心階段。本文通過Camtasia Studio 8.0 錄屏軟件錄制教學視頻。此方法對硬件的要求不高,只需要電腦、麥克風這兩種設備,操作簡單方便。
由于學校沒有為學生提供網(wǎng)絡,學生無法用手機下載教學視頻。所以,本文中,教師直接將教學視頻拷貝到教室里的多媒體電腦上,并將學習單打印出來發(fā)給學生,學生在課余時間將教學視頻拷貝到手機或MP4中。
選擇兩個由同一老師任教且成績相當?shù)膬蓚€班級,一個作為實驗班,利用微課進行教學,教學過程如圖1所示。對照班采用常規(guī)的教學方式,課前學生看書預習,課上教師講課,課后學生完成教師布置的訓練題。實驗班和對照班由同一教師任教。
通過問卷調查,調查學生對微課資源及微課教學的建議和意見。對實驗班學生發(fā)放問卷61份,回收61份,其中有效問卷60份,問卷有效率達到98.36%。對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測試,測試內容為《光合作用》,檢驗微課對學生生物學習成績的影響。
①建議老師能提供更多的微課,希望將微課推廣到其他學科。
②內容方面,建議內容更精細,拓展相關的課外知識,多問一些問題。
③教師方面,微課程中的重難點的講解不夠深入,語言沒有課堂中的生動、靈活,語速有點快。
④呈現(xiàn)方式方面,相對于單純地看課本學習,以視頻形式呈現(xiàn)的教師教學較為新穎,但是看多了還是覺得有點單調,希望有更有趣、更新穎的形式,希望微課程類型更多樣化;微課程中師生互動較少,希望能在微課程中設置一些學生搶答的環(huán)節(jié)。
⑤應用方面,建議教師在課堂上花更多時間對重難點知識進行講解。
根據(jù)問卷調查的結果可以發(fā)現(xiàn):首先,微課得到了大多數(shù)學生的認可;
其次筆者開發(fā)的微課有待改進,微課的內容呈現(xiàn)形式有待多樣化,要精心設計問題、設計互動環(huán)節(jié),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管是在教學設計上,還是在微課的開發(fā)技術上,同時這也對微課的使用條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要一定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和平臺;最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學生的需求,幫助學生理解重難點知識。
通過前測和后測可知,在應用微課之前,實驗班與對照版的生物成績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在實施微課后,實驗班與對照班的生物成績存在顯著性差異。由此可知,利用微課能夠提高學生的生物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