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茹潔
摘 要:閱讀是語言理解的基石,也是語文學習的重點。古語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見讀是很重要的。一篇課文學生雖然會讀,但對課文的內(nèi)容卻不一定能夠完全理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包括對文中所透露出的信息的理解、對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的理解以及對寫作手法的理解等,要達到對文章的透徹理解,非下苦功夫不可,無捷徑可達。
關(guān)鍵詞:一讀;二講;三賞;四練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03-012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3.079
新教材非常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從小學階段就開始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小學階段的課文有的篇幅很長。學習一篇課文,學生不僅要識記大量的生字,閱讀很長的段落,還要深入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學習任務(wù)很重。小學老師的任務(wù)也很重,不僅要教大量的生字,還要分析句子,剖析文章主題讓學生理解。尤其是農(nóng)村的老師,因?qū)W生平時生活于本地方言的環(huán)境中,語言交流都用方言,老師們上語文課需要解決的問題更多,所以閱讀教學是擺在老師面前的一項既困難又艱巨的任務(wù)。此外,每一次單元考試,除了大量的字詞句外,還會有一至兩篇閱讀題,而且分值占比相當大,要想讓學生取得好的成績,教師只有在平時加強閱讀教學。因此不論是從應(yīng)付考試還是從能力發(fā)展來看,閱讀教學都是重中之重。
語文閱讀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開展。
一、讀
“閱讀”“閱讀”,以讀為主。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開展閱讀教學。
1.預(yù)讀:就是讓學生預(yù)習課文,不懂的地方自己查字典,力求基本能讀通順。
2.帶讀:教學新課時,我注重帶讀,力求讓學生讀通順、流利,讀出感情。
3.晨讀:每天的早讀課都安排學生早讀,或自由讀,或?qū)W生帶讀,或聽錄音跟讀。
4.背誦:對要求背誦的課文或優(yōu)美的段落篇章,督促學生務(wù)必背誦下來。
讀是有層次的。一是能讀通順,而要讀通順,必須先過生字關(guān),掃除障礙;二是讀流利,不磕磕絆絆,讓人聽著舒服;三是有感情地讀,要求不僅僅是傳遞信息,還要能感染人,這是比較高的境界。
二、講
講指“講解”,就是教師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學生雖然會讀,但對課文內(nèi)容還不完全理解。對此,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1.對信息的理解。讀懂一篇文章,首先要了解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什么內(nèi)容,發(fā)生了什么,介紹了什么等。教師可以邊讀邊講,把文章透露出來的信息慢慢地告訴給學生,讓學生了解這篇文章寫的是一件什么事,這件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是什么,時間、地點、人物是什么等。如《科利亞的木匣》講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科利亞一家為躲避戰(zhàn)爭不得不離開村子,臨走前他把自己心愛的小木匣埋在門前十步遠的地方。幾年后科利亞回到家鄉(xiāng),在門前十步遠的地方?jīng)]有挖到他的小木匣,后來知道原來是自己已經(jīng)長大了,步子也大了,于是又在五步遠的地方挖,果然挖到了。這件事使科利亞懂得了時間在變,自己的身體也在變,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學生通過學習這篇文章也懂得了這個道理。
2.文章抒發(fā)了什么情感。比如《燕子專列》,這篇課文講述了由于氣溫驟降,飛回北方的燕子在瑞士瀕臨死亡,瑞士政府呼吁人們救護凍僵的燕子,人們紛紛響應(yīng),最終用空調(diào)列車將它們送到溫暖的地方的故事,表現(xiàn)了人類對動物的博大愛心,對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視。又如《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通過閱讀,引導(dǎo)學生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體會兩岸人民割不斷的血脈親情。
3.寫作手法的講解。好文章一定有它的特別之處,作者在文章的寫法上一定有其獨到之處。因此老師在講解課文時也要講講作者的寫作手法,這對學生的寫作有很大的幫助。比如文章的開頭,有的是開門見山式,有的是欲揚先抑式;文章的結(jié)尾,有的是畫龍點睛式,有的是總結(jié)全文式;文章的結(jié)構(gòu),有的是總分結(jié)構(gòu),有的是層層推進;文章的表達,有的是借景抒情,有的則是寓情于景……一些修辭手法的運用也增強了文章的生動性。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課文采用了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安排,按照時間的順序來寫一年四季,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使文章的脈絡(luò)清晰,語言優(yōu)美。又如《春雨的色彩》,想象奇特、構(gòu)思新穎,用擬人化的手法,先寫小鳥們的討論,設(shè)置懸念,再寫小鳥們看到的景物的色彩,引人入勝,最后寫春雨的喜悅心情和行動,畫龍點睛,讓學生明白春雨雖然是無色的,但卻可以使大自然變得萬紫千紅,煥發(fā)勃勃生機。
三、賞
賞就是“欣賞”。一篇文章總有一些好詞好句或優(yōu)美的片段,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要求學生把這些好詞好句或優(yōu)美段落摘錄下來,再指導(dǎo)他們評析欣賞,在此過程中慢慢滲透賞析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如三年級的《荷花》一課,我就要求學生把描寫荷花美的句子摘錄下來再一起欣賞??梢宰寣W生想象荷花的美,也可以讓學生把想象中的荷花畫下來,還可以通過多媒體來展示荷花的美。
四、練
練就是“練習”??鬃釉啤皽毓识隆?。教與學是相互作用的,相輔相成的。老師課講得再好,學生不聽也無濟于事。老師課上得再好,學生課后不練,不去溫習,也很難記住老師講的知識。只有強化才能深化,只有進行一定的練習才能使學生的記憶更加深刻。因此,有必要在閱讀教學過后進行練習,促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消化。我的做法是每次閱讀教學后都布置一定的綜合練習。練習面較廣,包括生字詞的識記運用、句子的理解、內(nèi)容的概括、語法的訓(xùn)練、對重點段落篇章的理解等。有的是考查學生的記憶能力,有的是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有的是考查學生的鑒賞能力,有的是考查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等。教學中輔以一定的練習,往往能使我們的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柴玉隆.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措施[J].教師,2015(24).
[2] 何守媛.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31).
[3] 何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微探[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