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秀國
摘 要:隨著學齡人口的減少和農(nóng)村經(jīng)濟的發(fā)展,各地相繼調(diào)整學校布局,寄宿制學校在農(nóng)村已經(jīng)成為一種
非常普遍的形式。要想更好地實現(xiàn)農(nóng)村學校義務教育的平衡發(fā)展,寄宿制學校在對學生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更應該加強對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把握和關注,特別是農(nóng)村小學寄宿制,對教師和學校更是有著嚴格的要求。需要教師在教學時必須有針對性,從而提升語文教學效果。
關鍵詞:寄宿制;語文學習;指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03-009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3.056
隨著農(nóng)村集中辦學體制的推進,農(nóng)村多校合并,大量寄宿制學校應運而生,對學生的輔導完全落在了教師的肩上。雖然學生在校時間長了,學習時間充足了,但是寄宿制學校學生的學習成績卻并沒有得到顯著提升。其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學生對語文學習缺乏熱心,而寄宿制學校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家庭對學生的約束,家長的教育作用弱化。針對這樣的學生群體,教師必須多想辦法,以求教育效果最大化。
一、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如何才能真正培養(yǎng)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讓許多教師煞費苦心,我認為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要去教學的功利化?,F(xiàn)在的許多學校,考試成了評價教師與學生的唯一標準,教師為了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將語文課變成各類題型訓練場。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模式下很容易失去學習興趣,而且通過單純的機械式的復習去提升學生的學業(yè)成績,這種做法在低年級效果比較明顯,但是隨著學生年級的增長,效果會越來越差,這樣做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是很不利的。因此必須要去掉語文教學的功利性,將語文課堂回歸本真,在課堂當中讓學生得到個性的張揚與滿足,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其次,教學過程中注意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應采用多種形式開展教學活動,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活動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諸如講述關鍵知識點時,針對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的特點,可以采用不同的活動。朗讀時可以分組比賽,將學生真正地吸引到課堂中來,還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情況開展評選先進活動,通過不同形式的教學,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學習效果自然會得到保證。
二、讓學生獲得成就感
有些學生對學習不用心,教師苦口婆心勸說仍然無濟于事。之所以會這樣,一方面是由于學生對他人所說的話會有選擇地接受,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選擇性”。學生會怎樣理解教師的話,又會做出什么樣的反應,這些都是教師無法控制的。另一方面,學生對學習不用心,關鍵在于學生對學習缺乏成就感。他們不明白學習是為了什么,雖然教師會引導學生樹立學習目標,但是這些目標并沒有深入學生的內(nèi)心。再加上寄宿制學校學生的活動自由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學習成為他們最重要的任務,如果學生不能從中獲得樂趣,他們又怎么會愿意學習呢?而要讓他們獲得學習的動力與興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他們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在此我們不妨利用維果斯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教師可以將學習任務分解成為小型的學習目標,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實現(xiàn)。教師還可根據(jù)不同的學生制定一些學生能夠完成的目標。剛開始可以制定簡單的目標,如針對書寫差的學生,可以要求他們書寫工整,作業(yè)不完成的同學,可以引導他們完成作業(yè)。學生實現(xiàn)學習目標之后,教師及時進行評價,從而讓學生獲得成就感,隨著學生興趣的提升,學習目標的制定也要逐漸提升。
三、鼓勵學生多閱讀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知識的獲取能力的強弱與學生掌握的知識量有很大的關系。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學生知識積累得越多,他們從課本中獲得信息的速度也就越快,因此要想讓學生提升語文學習質(zhì)量,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學生多讀書。
雖然現(xiàn)在的可讀資源比較多,但是許多學生卻并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要讓學生喜歡上閱讀,教師應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初始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必讀的內(nèi)容,并對學生讀書的成效進行檢查,教師還要要求學生做好讀書筆記。在讀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一些閑暇時間讓學生談談讀書的感受,也可以通過一些具體的活動來讓學生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只有學生的努力獲得了認可,他們才會更有興趣地去讀書。
四、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許多學生學習差的根本原因還在于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要告訴學生基本的學習要求,這些要求要明確、細化,諸如書寫要達到什么樣的標準,讀書達到什么樣的標準等。當然,對于不同的學生要求是不同的,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要符合“就近發(fā)展區(qū)”理論,這樣學生也就有了努力的動力和目標。同時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的指導是少不了的,學生有了問題,教師要及時進行指導、解惑。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親其師,信其道”,這樣也有利于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提升學習效果。提升學生學習效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教師認真細心,更需要耐心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科學評價
評價是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的有效手段,學生之間是存在差異的,教師切忌對學生進行“一刀切”式的評價,如果都用統(tǒng)一的標準去評價,有些學生就會感到力不從心,覺得自己很難達到教師的要求,這樣不僅會使學生產(chǎn)生恐懼感,還會讓學生失去信心。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科學對待學生的差異性,做出科學的評價,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進步與不足,從而更加努力。
參考文獻:
[1] 吳曉燕,翟升元.初中寄宿制學校語文課堂教學窄化現(xiàn)象分析[J].甘肅教育,2015(12).
[2] 劉宗林. 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激發(fā)[D].華中師范大學,2012.
[3] 謝海燕.農(nóng)村寄宿制小學構(gòu)建語文理想課堂的實踐與探索[J].教育革新,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