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華亭市東華小學 烏煒榮
基于文本的閱讀教學必然伴隨著個體積極主動地解讀感悟及情感體驗,因此學生帶著自己的目的,依托自己的思路和方法,獲得自己獨特的感受與體驗,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便是個性化閱讀。
在課堂中,如果教師忽視學生的個性差異,以自我的認知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顯然這種“權威化”閱讀與個性化閱讀背道而馳。如果在課堂中過分強調學生的自由化,任由學生漫無邊際地脫離閱讀實踐,這種“放羊式”閱讀更不會是個性化閱讀的追求。個性化閱讀教學中,教師幫助學生與文本接觸,一方面引導鼓勵學生理解,讀懂文本中確定的共性因素,另一方面激發(fā)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挖掘解讀文本中的非確定性內容,并在與文本、與同學、與老師的交流對話中,以自我為主,內外完善,使自我達到思維提升與情感豐盈的閱讀境界。
在閱讀實踐活動中,學生時常伴隨著無數(shù)的情境體驗,隨之而來,內心便會產(chǎn)生獨特感悟。當文本中所描述的生活情境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差較遠時,如果教師把這種生活情境僅僅解讀成“語言文字”,而非讓學生在模擬的情境體驗下,展開豐富的想象,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那么文本只會是枯燥乏味的文字符號,閱讀將會變得毫無意義。因此,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模擬情境,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引發(fā)其快速進入角色體驗情境,進行個性化的文本解讀與情感感悟。如《晏子使楚》一課,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可以針對“在大殿上晏子與楚王較量”的這一情節(jié)進行分角色表演體驗,讓學生在視覺和親身體驗中,理解人物的神態(tài)、語言及心理活動,把握人物形象。在學生表演的基礎上,教師抓住“冷笑、嚴肅、裝著為難的樣子、故意笑了笑”等詞語,適時引導學生品味人物心理,感受楚王百般刁難下晏子的聰明和智慧,這時便會對人物形象有層出不窮的多元化解讀:“晏子熱愛自己的國家,他一言一行始終在維護自己的國家,并且不計較個人的榮辱?!薄拔艺J為雖然晏子的身高不到五尺,也就是現(xiàn)在的一米四左右, 但他很有自信,所以他才能在楚王面前應對自如,不自信的人見了王侯一般都會心中懼怕,說話都不清楚,但晏子不是,有力地反諷了楚王?!薄拔矣X得如果是平常人一定都會受不得那樣的羞辱吧,但晏子不慌不忙從容反擊,可見他是一個能言善辯、有高超語言藝術的人?!边@樣的“體驗性”入境,使解讀晏子人物形象這一難點迎刃而解。
當然,“體驗性”入境不僅限于角色扮演,還可以通過背景音樂、過渡視頻或者是實物觀察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極大地發(fā)揮個體的主動性,鼓勵個性化解讀,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滿足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需求。
個性化閱讀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自由抒發(fā)感受、大膽發(fā)表見解。在閱讀教學中,通過以讀為本,用“問題”引發(fā)思考的途徑,使學生在積極探索中把自己對課文內容的感悟、人物情感的體驗、重要詞句的理解以及語言的積累與運用有機結合起來,產(chǎn)生新感悟,取得新收獲,掌握新方法。以《景陽岡》一課為例,對武松打虎中的“四閃”有這樣一段精彩描寫:“……武松見了,叫聲‘啊呀!’從青石上翻身下來,把哨棒拿在手里,閃在青石旁邊……說時遲,那時快,武松見大蟲撲來,一閃,閃在大蟲背后……武松一閃,又閃在一邊……武松一閃,又閃在一邊?!碑斪x到這里時,同學們的心一定提到嗓子眼,閱讀情緒高漲,教師趁機打趣式提問:“這武松分明是在躲呀,可作者為什么偏要用‘閃’字呢?”并以此為契機,鼓勵學生帶著疑惑探究思考、討論交流,這時課堂中出現(xiàn)了這些聲音:“像武松這樣的大俠,如果用‘躲’字會顯得他膽小如鼠?!薄叭绻谩恪?,后面必然有逃跑細節(jié),但實際卻沒有,所以‘閃’只是武松在大蟲攻擊時正常的應激反應?!薄按笙x的動作相當快,那武松的動作必然要迅速,不然會難逃虎口,所以‘閃’字顯示出武松動作敏捷?!睂W生圍繞這一問題大膽思考,熱烈討論,智慧的火花碰撞激蕩,使他們的探究與理解、表達與解讀能力顯著提高。
閱讀活動中,運用“問題”激起學生思考,力求讓教學在探索中多一點靈氣,多一點生氣,讓學生主動萌發(fā)新靈感,提出新見解,獲取與眾不同的有價值的認識。
閱讀教學初,學生運用已有的技巧進入作品,展開與文本、與學生、與老師間的對話交流,這并不是個性化閱讀的全部需要,教師更應該讓學生再次走回文本,利用閱讀期待、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對所理解的內容進行再回味、再思考、再想象,展開理性的反思,完善自我的情感體驗。在《落花生》一課教學中,其中有這么一句話:“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對此,一位同學發(fā)表了不同的看法:“難道我們不能做像蘋果那樣的人嗎?”這時教師因勢利導,讓學生以“在現(xiàn)代社會里,你想做蘋果那樣的人,還是做花生那樣的人”為話題展開辯論,于是學生暢所欲言:“花生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蘋果外表是美,可內心不美?!薄拔覀兲O果有水分,不但外表美,內心也美。而花生一點水分也沒有?!薄皩淼纳鐣枰瞬?,而不是需要一天到晚炫耀自己的人?!薄拔磥硎歉偁幍臅r代,不展示自己,別人怎么會知道你行?”“詹天佑、錢學森都是出生在普通家庭,他們出國留學后回到祖國默默工作,無私奉獻,他們不就是落花生似的人物嗎?”“我們的班長如果不在競聘中積極發(fā)言表達自己,他會當上班長嗎?可見,現(xiàn)實生活中還是需要我們適當?shù)乇磉_自己?!薄八麄兤鋵嵏饔懈鞯拈L處,如果將花生的內在美,蘋果的外在美,合在一起不就兩全其美嗎?”此時,教師點石成金,評價指出:作者在這里并無褒貶之意,只是更提倡花生的默默無聞。當然人要學會取長補短,既要做到外表美,也要做到內心美,還要適當?shù)卣宫F(xiàn)自己。
可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文本中的爭議點,營造學生個體表達自我感悟的氛圍,教師適當?shù)卮┽樢€,點撥引導,拓展思維,開發(fā)靈性,讓其在多元化解讀中完善情感體驗。
簡而言之,小學生想象活躍、善于創(chuàng)造,當教師在個性化閱讀這片勝地中尊重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情感體驗,鼓勵他們積極主動地發(fā)表見解,在傾聽中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審美樂趣,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這時的他們已然成為一道獨一無二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