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雪蓮 (江蘇海安市實驗小學)
新課程改革要求,在教學評價中,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學生的優(yōu)勢和不足之處進行全面評價,并且要結合評價對學生存在的具體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全面發(fā)展進步。在課堂教學中,激勵性評價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的能力,是一種有效的發(fā)展性評價方式。
在教學中,學生因為智力水平、學習能力、學習方法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在學習成績上表現(xiàn)出不同的水平,存在高低之別是教學的常規(guī)現(xiàn)象。這種學生個體的差異在教學中只有得到充分的尊重才能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要注重學生個體差異的現(xiàn)實存在,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實施差異化評價,對每個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提供契合其自身的課堂教學評價。例如,教師針對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安排基礎任務之外的難度相對較高的任務、而對于動手能力相對差一些的學生則可以安排基礎任務。同時,在課堂評價中不要對學生進行好或差的直接點評,要注重學生自尊的保護。
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等級劃分,同時還要對不同等級學生、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針對性的評價,指出每個學生的優(yōu)缺點,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正確認識自己,改進自身的不足之處。例如,對于成績好但是有些自傲的學生,教師在課堂評價中就可以安排一些難度較高的任務讓他們?nèi)ネ瓿?,讓這些學生在感受到任務難度的同時認識到自身還存在不足之處,在對這類學生進行表揚時也要指出其存在的不足。而對于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在課堂評價中要多給予他們以鼓勵和表現(xiàn)的機會,讓學生在積極改正錯誤的同時也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
口頭與書面評價是課堂教學中對學生評價的兩種常見方式,但是這兩種評價方式的運用如果過分單一往往缺少新意,不能充分發(fā)揮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利用激勵性評價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將兩者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高效的激勵性評價。例如,對問題考慮比較全面的學生,教師就可以采取口頭評價“這位同學考慮得十分周到”,這樣比傳統(tǒng)評價中簡單的“很好”“真棒”等語言效果要好得多。而同樣對學生的當堂練習作業(yè)的評價,教師可以采用畫一朵紅花、一個豎起來的大拇指、一段正面的評語進行評價。這樣,將口頭評價和書面評價有機結合起來,充分提高了評價的激勵性,讓學生在教師的評價中得到足夠的鼓勵,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評價的方式也是影響評價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小學課堂教學中采取何種評價方式對于激勵性評價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注重評價方式的運用,利用科學有效的評價方式促進激勵性評價實效的提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尤其要注重采取多樣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例如,可以給課堂表現(xiàn)好的學生發(fā)糖果、水果等食物;對學生進行分組教學、小組評價,對每個小組進行學習任務的劃分,對于完成任務出色的學習小組給小組一朵小紅花掛在墻上;還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開展游戲,利用游戲結果對學生進行激勵等。
直觀行為對學生的激勵作用是十分明顯的,在課堂教學評價中,對學生的激勵性評價要注重利用直觀性行為來提升激勵的效果。例如,利用體態(tài)語言對學生進行評價,當學生在課堂上有較好的表現(xiàn)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豎起大拇指,而不是說“你很棒”“你很好”;還可以利用學生學習結果的反饋來激勵學生,學生根據(jù)學習結果對自身的學習進行適時的調(diào)節(jié)。如教師可以在批改完學生的作業(yè)后,在課堂上對學生的作業(yè)完成情況進行總結,學生則根據(jù)作業(yè)的結果進行及時的反思與總結,及時改正錯誤。
激勵性評價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試行)》中對學生評價的目的要求具有一致性的。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開展激勵性評價是落實《綱要》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