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 風 (甘肅武威市民勤縣第一中學)
教育部《關于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的出臺,迎來了高考政策的變化,除語、數、英三門基礎學科外,考生需要從政、史、地、物、理、化六門學科中選三門,計入總體得分。對“3+2”方案的實施,同一個班級學生對生物水平測試的要求也不盡相同。為此,分層教學成為大勢所趨。
分層不是劃分快慢,而是要圍繞學科目標,面向全體學生,根據學生對生物學習的目的、要求進行分層。在分層前,要與學生、家長溝通,了解不同學生對生物學的訴求,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目標。既然要分層施教,就要體現出差異性。分層教學,對生物教師提出更高要求,不能只準備一套教案、一套練習,而是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融入相應的教學方案和練習內容,兼顧不同層次學生對生物學的教學目標。所以說,分層教學,要把握全體學生的整體性,又兼顧學生個體的差異性,來分析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目標。在分層實踐中,結合班級學生目標、能力,開展生物學分層教學調研活動,根據學生的選修方向,優(yōu)化不同層次學生對生物學科的教學任務需求。對于部分藝考生,只需要六門選修課中通過三門,在生物教學上采取戰(zhàn)略性撤退思路,以興趣為主;部分未選修生物的考生,以生物水平測試為主,可以對其進行細分兩類,一類是基礎較好的學生,需要獲得A 級目標;另一類為基礎一般的,達到C 級即可;選修生物學考生,該類考生是要參加高考的,因此從教學內容、目標等方面,提高教學任務,提升學生高考成績。
針對分層教學,在實施中體現三方面。一是教學目標分層化。針對不同學習目標的學生,在課程備課上也要體現層次性。以“ATP 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為例,該節(jié)教學重點是有氧呼吸,細胞呼吸原理,面對不同考生要求,在教學任務上也要體現差異性。對于參加學業(yè)考試的學生,著重探討和理解細胞呼吸原理;對于參加生物高考學生,則需要記憶有氧呼吸、無氧呼吸過程,并了解兩者區(qū)別與聯系;對于參加高考,且等級要求高的學生,還要理解細胞呼吸運用,以及與光合作用相關的知識點。二是教學內容的分層化。圍繞備課,開展相應的分層施教。教師要全面分析課標,透徹整合教材知識點,并根據不同層級學生需求,開展相應的分層教學。如在學習“光合作用”時,對于學習要求低的學生,可以簡單介紹一帶而過;對于學習要求高的學生,要進行細致分析,綜合討論,并通過布置作業(yè)來加深和鞏固學生對光合作用的理解。三是課堂分層化教學。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多向互動的過程。在課堂上,考慮到不同學業(yè)層次需求,教師在教學內容上要循序漸進,把握由易到難的順序。如“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可以分解為六個知識點:包括精子、卵細胞形成場所;同源染色體特征;精子形成過程;卵細胞形成過程;精子與卵細胞形成的異同分析;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的異同。對于不同學生進行差異化講解,要求低的學生,著重講解基本知識點,要求高的學生,要從知識點的區(qū)別、聯系入手,延伸相關習題,拓展學生認知視野,挖掘學生學習潛能。
與分層教學對應的課后作業(yè)布置,也要體現分層化理念,讓不同學生通過作業(yè)來鞏固所學知識,克服傳統一刀切作業(yè)布置弊端。對于基礎差的學生,傳統作業(yè)布置方式,往往讓基礎差的學生感到“吃不消”,而基礎好的學生“吃不夠”。因此,對于基礎差的學生,在作業(yè)內容上,基礎性知識學習為主,作業(yè)量相對少,難度相對偏低;對參加生物學測試的學生,在作業(yè)類型、難度上有所提升,體現綜合性;對于參加生物高考的學生,在作業(yè)布置上要注重知識性、專業(yè)性要求,突出靈活性兼顧綜合性。這一作業(yè)模式,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兼顧“最近發(fā)展區(qū)”,確保作業(yè)布置針對性。當然,分層教學在實施中,還要統合學生、家長的思想,增進各方理解和參與。教師在學生自我評估、分層施教中,還要遵循學生自主想法和意愿,確保分層教學科學、合理、有序、高效推進,讓每名考生都能從分層教學中受益。
總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用分層式教學法,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及主動性,還能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所以在新高考背景下生物學科加強對分層教學的研究就變得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