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通訊員 吳夕龍 鄧文圣
“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钡聡軐W家雅斯貝爾斯《什么是教育》中的這段話不知被同行們引用過多少次,而每次引用注定有每次引用的目的與收獲。
楊艷琴,現任職鹽城市騰飛路小學黨總支第一支部書記。勇是她在潘黃小學任教時的一個高年級的學生。有一天,在上課的時候,她發(fā)現勇的眼神有點呆滯,頭發(fā)亂亂的,從勇的表情她看出,勇的心早已不在課堂上。課后,通過了解才知道,勇的媽媽出了車禍。作為一名班主任,一種壓抑的情感讓她那天的午飯也沒吃安穩(wěn),她很早地來到辦公室,趴在桌上,迅速地寫下了《站起來吧,林勇》這首詩,在詩的開頭和結尾部分反復出現了“站起來吧,林勇”這句話,這句話感動著她,并且她也想把這份感動傳遞給班上的全體學生。于是,在她把這首詩寫好后,她立即把這首詩抄寫在黑板上,讓早到的學生大聲朗讀,為的是下午給林勇一個意外的感動,當其他學生知道了林勇的情況,朗誦黑板上詩歌的熱情更高了。她又匆忙從家中捧來一盆絹花,還準備了一支蠟燭。當教室里所有的桌子都擺放好,當離學校很遠的林勇從家里來到學校的時候,一場別開生面的主題隊會開始了。蠟燭點起來了,燭光搖曳,教室里回響著全班同學“站起來吧,林勇”的聲聲呼喚,教室里流淌著所有的老師同學對林勇的愛意。激動的淚水溢出了勇的眼眶。從此,勇孤寂的心門終于向同學和老師敞開,她又看到了勇的笑臉!
這多少有點像影片中的情節(jié),但年輕的她,卻讓這樣的故事成為事實。她相信,她做了一件別人從來也沒有做過的事,這件事,不僅感動了她的學生,也感動了她自己——這件事,流進了她的學生的作文,也流進了她的記憶。參加全市青年教師基本功競賽和區(qū)實驗小學教師應聘,她都選取了這個事例作為作文的素材,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
2005 年秋學期,是楊老師教學生涯中首次執(zhí)教一年級,也是她實現教學生涯中任教一個大循環(huán)夢想的第一步。開學第一天的主題隊會,重點對學生進行常規(guī)訓練。身子有沒有坐正,胸口有沒有離桌子一拳,手有沒有捧好書,腿是不是還盤在凳子上,手把手教過去,一個個看過去。小鵬握鉛筆的姿勢跟握毛筆一樣,小手把五指捏得緊緊的,就是握不穩(wěn)手中那支鉛筆。小東把手舉了兩次——“小東,你要說什么?”“老師,我要喝水!”“下課到老師辦公室去喝。”哪知,接下來的聲音此起彼伏:“老師,我也要喝水?!薄拔乙惨人??!比逯恍∈峙e了起來?!跋抡n后一起到老師辦公室去喝,我們繼續(xù)上課,行嗎?”總算平息了喝水風波……
忙忙碌碌的一天。楊老師不再覺得一年級的孩子太小,太不懂事,他們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達著對老師的愛和尊重,他們以自己幼嫩而敏感的心靈感受著教師對他們的關心與呵護。同時,楊老師也深深體會到低年級教師的辛勞。每一個學生的成長,離不開每一位教師的辛勤勞動;每一所學校的健康發(fā)展,離不開所有教師的共同努力,這是楊老師之前在享受學生激情飛揚的文字、享受學生聲情并茂的朗讀、享受學生個性鮮明的發(fā)言時所不曾體會到的。
楊老師是個喜歡用筆涂抹心情的人,每當自己有什么作品發(fā)表,她就把它拿來與學生分享;學生有什么作品發(fā)表,也喜歡把它拿來與她分享,與大家分享。后來,她就把學生發(fā)表的文章或是日記中寫得好的文章,貼在教室的墻壁上,教室的墻壁就成了學生交流思想的精神家園。因此她想,教師跟小學生相處,隨時要葆有一顆童心——成人不屑的事情,往往就是學生喜歡的事情,有時,教師看學生的姿勢,必須是俯下身子,平視學生。
學生的日記已寫了厚厚的一本,有一天晨會課,在朗讀完一位優(yōu)秀學生的日記以后,她對學生們說:“你們讀過的詩詞有很多了,為什么不能試著寫寫小詩,或仿造宋詞的格式寫寫詞呢?”幾天以后,在批改日記的時候,她發(fā)現了班長卞瑩卿寫的一首詞《虞美人·寫字》,是這樣寫的:
“寫字比賽何時了,比賽知多少。寫字標兵應猶在,只是名字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ABCD 紙上流!”
讓她驚喜的是,不管是否工整,該生能套用宋詞的格式來表情達意。當時,正是六年級的孩子學習最緊張的時候,要參加奧數培訓,要參加寫字訓練,還要定期完成規(guī)定的日記,幾個人的事集中在一個人身上做,學生苦不堪言。但她和數學老師達成共識:不能因為奧數培訓而荒廢了孩子其他學科的學習,其他技能的培養(yǎng)。因此,苦著,累著,總算熬過來了。也是這個寫詞的孩子,在江蘇省數學競賽中,取得了全市第二名的好成績;和他一批的孩子,在進入鹽城中學以后,他們的學習能力,引起了中學教師的關注,他們寫的字,贏得所有教師的贊賞。
能在學生的創(chuàng)造中享受教育的樂趣,能在學生的成功中享受快樂,這是非常值得自豪的事。
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她所做的一切,也許不像高中教育、初中教育那樣,能以明顯的升學率來分辨成功與否,對于小學教師來講,也許,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一種無聲的語言:用自己的笑容來溫暖孩子,用自己的語言來啟發(fā)孩子,用自己的行動來引領孩子。
教學過程中,楊老師經常與家長溝通,隨時分享孩子校園生活的收獲,2015 年9 月23 日,楊老師在群中這樣寫:本周,孩子入學才第四周,今天上午的一節(jié)語文課,我表揚的聲音傳遞到每個孩子耳中,因為,每個孩子對自己的小星星都是那么在意,聽得都那么認真,當時的我竟有一種圣潔感。請告訴孩子,我知道楊老師表揚你了。良好的習慣,是受益整個學習階段的,受益終身的,在起步階段,讓我們一起下功夫強化習慣訓練。另:如果有可能,請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為孩子的成長做些筆記,將來孩子長大了,會感激你今天的努力。一起加油!
與往年一樣,她在新年零點的鐘聲敲響之際,收到了許多親朋好友的短信,每一封短信,都讓她感到幸福而溫暖。有同學霞的,有好友劍的,有同事蘭的,還有學生月的。她把學生雅的短信,視為眾多短信中最珍貴的一份禮物:
“祝您一帆風順,二龍騰飛,三陽開泰,四季平安,五福臨門,六六大順,七星高照,八方來財,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百事皆通,萬事如意!小雅賀!”
她感動,是因為她的學生小雅現在她已經不教了;她感動,是因為她與學生小雅及家長之間曾發(fā)生過不愉快。而他們彼此,都曾用真誠消融著心中的那層薄冰。
小雅是她兩年前任教的全校第一個小班——四(8)班的一個學生。接班前,學校領導就提醒她,這個班級的學生家長都很“民主”,你做任何事情都要小心謹慎。家長的“民主”她是見識過的——開學第一天,就有十幾位家長來學校校長室上訪,他們不滿意學校頻繁地換教師。她也知道,他們對前任教師王老師、尤老師、鈕老師都非常滿意,對她這位剛到二小工作一年的教師心存懷疑也是正常的。也是她,用真誠的語言說服了他們——“給我時間,讓我們一起面臨挑戰(zhàn)!”
但是,事情偏偏就在她慎之又慎的時候發(fā)生了。那天早上,她正在與學生一起打掃,校長走到她跟前,和顏悅色地說:“你們班上的班長誰做了?”她說:“是夢”。(夢是同辦公室一位同事的女兒)?!澳銈儼嗍钦l參加大隊委員競選了?”她說:“是夢!”校長又說:“昨晚上,小雅一家打電話給我,一家人的情緒都非常激動,他們說,如果老師就這樣搞下去,那我們上小班還有什么意義?你要注意與前任老師之間溝通?!?/p>
說完這句話,校長就去忙其他的事了,但她作為一個做了多年班主任的老教師,覺得有點不能原諒自己!
小雅和小夢,她們的工作能力、口語表達能力都很強。以她們的能力,完全能夠勝任大隊委員這項工作!
她想到自己忽略了幾點:一是小雅曾是這個班的班長,班長職務剛剛被拿下——成人對于自己的職位升遷尚且比較重視,小孩子的承受能力畢竟有限。二是她真的沒把這件事當回事——她把像小雅這樣要求上進的孩子的自尊心傷害了,她把孩子認為很神圣的大事化小甚至化無。三是她忘記了教育公平這樣的基本原則——是她的疏忽大意,傷害了孩子的心,傷害了家長的心。
她想,不能因為小雅的家長是她所任教的所有學生家長中第一個向領導打電話反映她的問題的家長,而從此對他們心懷怨恨;她不能對坐在班級學習的小雅懷有半點怨恨;她理解這位家長這種怨恨的情緒。
而她,開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體現她的教育公平:她讓班長職務輪流擔任,由大家公開推薦,很快,小雅又通過自己的努力做上了班長;她在小雅日記本上,工工整整地寫下了對小雅的欣賞;有一次,班級要布置教室,她讓學生把畫好的畫用鏡框裱好帶到教室,小雅帶來的畫最大最美,她請學校的木工爺爺把畫掛在教室里,并且希望全班學生都能像小雅那樣熱愛班級,熱愛班級的榮譽,她很鄭重地讓小雅站起來,說:“請你把老師的謝意,把全班同學的謝意帶給你的爸爸媽媽,你愿意嗎?”小雅大聲地說:“我愿意!”當時,她真有一種要流淚的沖動。從此,小雅看她的眼神變得很溫和,小雅的笑容也更加燦爛!她知道,小雅的心,又一次感受到這個集體的溫暖,又一次與老師的心靈零距離。
那年的春節(jié),她雖然離開了北校區(qū),已不教四(8)班,她依然收到了小雅全家給她發(fā)來的短信——這是那個她傾注了許多心血的班級學生給她發(fā)來的唯一一條短信,諸多感慨,后來濃縮進她的教學隨筆《回首寒假》之中。她用理解架設起她與學生和家長間友誼的橋梁,她用真誠彌補她曾經的過失,她用溫情挽回一個教師在家長學生面前該有的尊嚴!
這以后,楊艷琴由教導主任指派到集團內的校區(qū)工作,無論在什么崗位她始終離不開課堂、離不開孩子們,且永葆淳樸,恰似她家鄉(xiāng)小河旁的洋槐花,清新淡雅!
大愛無痕,無須回報,但天道酬勤,蒼天不負,一大摞獎章證書是最好的證明,而學生家長的口碑是更好的獎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