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陌生人的擁抱
安 諒
網(wǎng)上真是一個是非之地啊!有朋友給明人發(fā)來兩則關于覃老弟的圖片:一張是覃老弟在街頭與毛頭小伙子相擁相抱,另一張是覃老弟與一位妙齡女孩輕輕摟抱著的畫面。不過,這張照片似乎又不像被PS過的,這倒有點蹊蹺。
明人決定約覃老弟喝茶一聊。一笑之后,覃老弟便竹筒子倒豆,把事情的由來說得清清楚楚。
那天,他上街,走到大拇指廣場的入口,有一個大學生模樣的男孩站在那兒,眼光迎著他,對他謙恭地介紹道:“先生,我是在校大學生,正在做一項社會實驗,您能和我握個手嗎?”覃老弟略顯遲疑了一下,但他迅速咀嚼著小伙子所說的話,又見他稚氣未脫,書生卷氣,便伸出手去。小伙子握著他的手,連著說了幾聲:“謝謝,謝謝您,謝謝您支持我的實驗?!?/p>
他走了不過百步,又有一位長發(fā)披肩的女孩出現(xiàn)在他面前。他以為那女孩也是想與他握手的,所以,當她伸出手臂,他也不自覺地抬起了右手臂。不料,這位還蠻清秀的女孩竟然說:“先生,我能擁抱您一下嗎?我們,這是一項實驗?!瘪系芸粗c自己的女兒差不多的小姑娘,心生一縷憐憫,微微點了點頭,姑娘就雙臂伸展,輕輕擁抱了他一下。只一會兒,女孩松開手,退后兩步,向覃老弟欠了欠身:“謝謝您,謝謝您的支持。”覃老弟彬彬有禮地回道:“不客氣,不客氣?!薄跋壬?,您就不怕與陌生人擁抱嗎?”姑娘又跟了一句。覃老弟仍是微微一笑:“冒險的事,總是會付出代價的,不過,這不會有太大風險。我相信這一點,也相信你!”姑娘雙臉嫣紅,朝他又深深鞠了一躬:“謝謝您,先生!”
剛與姑娘告別不久,又有一位小伙子在路旁候著他:“先生,我能問您要個手機號碼嗎?”這回,覃老弟有些警覺了:“你,要我手機號碼干嗎?”“先生,我們是在做社會實驗,看您會給陌生人手機號碼嗎?我想,我也可以與您交換號碼,算是交一回朋友?!毙』镒诱f得語句有點結巴,但說得還是入情入理的,覃老弟于是也爽快地把手機號告訴了他,還問了他的姓名:他叫李讓。他還自我介紹是H大的一位在校學生。他感謝覃老弟對他們活動的支持,最后也問了一句:“您就不擔心被陌生人要了電話,會有風險嗎?”覃老弟薄嘴唇一咧,肉鼻子往前一拱:“這又有什么太大風險呢!冒險的事,總會有代價相隨,不過,這沒什么的。”小男孩提出要和他相抱一下。覃老弟也和他擁抱了一下,然后告辭了。
幾周之后,有同事在網(wǎng)上發(fā)現(xiàn)了覃老弟與小男生相擁的照片,之后,他與女孩相擁的照片也出現(xiàn)了。他心里一陣氣惱,懷疑自己被設計了。偏巧,小男生李讓先打了進來。小男生充滿歉意:“先生,這是我們的錯,一位同學開玩笑,把您的照片發(fā)同學圈了,又有同學加了幾句不該說的話,把玩笑開大了。我們學?,F(xiàn)在正在處理,馬上就會給您一個滿意的結果?!?/p>
翌日,李讓等幾位學生在一位老師的陪同下,到覃老弟家登門致歉。老師說網(wǎng)上信息已被刪除,犯錯的兩位學生已被警方處理。覃老弟又笑了:“這是冒險必定付出的代價,不過,我不是說過嗎?這不會有太大的風險,我無所謂的?!闭f完,他的“覃氏調皮”又生動歡快地展現(xiàn)在臉容上。
(選自《新民晚報》2017年1月15日)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標題“陌生人的擁抱”意蘊豐富、引人深思,不僅能夠吸引讀者的眼球,激發(fā)讀者閱讀的興趣,也巧妙地暗示了小說的主題。
B.覃老弟之所以答應與陌生的女孩擁抱,只是因為她看起來與自己的女兒長得差不多,看見她就情不自禁地產(chǎn)生了一縷憐憫喜愛之情。
C.覃老弟面對陌生的小伙子也爽快地把手機號告訴了他并表示沒有“什么太大風險”,表明他相信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相互信任的關系。
D.小說視角獨特、洞察入微。作者通過看似信手拈來的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反映現(xiàn)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危機,篇幅短小,意味深長。
2.小說中畫線處三次寫到覃老弟的“笑”,三次“笑”的含義有何不同?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6分)
3.小說在情節(jié)安排上有何主要特點?這樣安排有哪些好處?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B
2.第一次“笑”有自我嘲弄的意味,覃老弟因為自己與陌生人擁抱的照片在網(wǎng)上曝光感到尷尬。第二次“笑”是對世俗偏見的嘲弄,世人往往認為與陌生人擁抱會招致危險,覃老弟卻不以為然。第三次是發(fā)自內心的微笑,包含著事情解決后的釋然;覃老弟與陌生人擁抱的事件得以平息,他用自己的行為證實了人性的美好。(每點2分,其中含義1分,結合作品分析1分)
3.①小說開頭用倒敘的寫法,以兩則關于覃老弟的圖片在網(wǎng)上引起是非設置懸念,激發(fā)讀者閱讀的興趣;②主體部分采用插敘的寫法,借覃老弟自己的口述交代兩張圖片的來歷,既解答了開頭的設問,又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性;③全文以“與陌生人的擁抱”為線索,緊扣兩張圖片展開故事,敘事緊湊,運筆自如,首尾照應,結構嚴謹。(每點2分,其中特點1分,好處1分;注意作答時須結合作品。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4~6題。
齊好收
誰也沒想到,齊好收去了一趟省城,悶聲不響地騎回來一輛锃明瓦亮的自行車。
社員們都弄不清,齊好收哪來的這么大能耐?
齊好收是個棄兒。據(jù)說,剛剪斷臍帶就被生母扔進了鄰鄉(xiāng)的麥秸垛里。這村里一個老光棍趕集遇見抱回家,這人一口奶,那家一口飯,長大成人,娶妻生子。
齊好收平時脾性孤僻,寡言少語,極少與人來往。社員們也都懶得搭理他??梢娝T回一輛自行車,隊里一些小年輕都圍上了他,這個摸摸車把,那個搖搖車鈴鐺。齊好收嘴上沒說話,卻一臉的不樂意,生怕車子碰少了一塊似的,趕緊騎回家。
齊好收把自行車當成了寶。每天干活兒回來,飯碗不端,頭一件事就是擦車。
一次,齊好收的老婆趁他沒在家,推出自行車想到屋后的場院里學車,剛蹁上腿就連人帶車摔倒在路溝里,腿磕破了一道口子。齊好收聽說后跑回家,心疼地檢查著自行車,對老婆的傷卻視而不見。老婆氣得問他,是人值錢還是洋車子值錢?齊好收振振有詞,說你腿碰破換層皮就好了,洋車子磕壞了就長不上了。老婆扔下一句,你以后摟著兩個輪子睡覺吧,一撅腚抱起孩子便回了娘家。
這事在全大隊傳揚開來,社員們便給齊好收取了個“齊二輪”的外號。
齊二輪騎車,遇著溝溝坎坎就推著走,遇到水汪和泥坑就扛著走。一次趕集買豬崽,回來時下起了雨,滿路的泥濘,齊好收心疼自行車,就連豬崽帶車子一起扛著,硬是跋涉了六七里地回家。社員們見齊二輪騎車沒有扛車的時候多,就嘲笑說這兩個輪子的自行車太嬌氣了,過河得騎人,遇水遇泥還得騎人,真分不清是齊二輪騎二輪,還是二輪騎齊二輪。
村里有人串親訪友,想借他的車??升R二輪都是一口回絕:不行,借老婆我也不借洋車子。
開初,借車的人憤憤不平,后來見他一視同仁,心中才平衡,怨氣也少了一些。誰也沒想到,后來發(fā)生了一件讓人意想不到的事。
那是秋收,社員們正在生產(chǎn)隊忙著剝玉米。三驢媳婦突然得了急病,看情形好像是得了急性闌尾炎,痛得在地上打滾兒。三驢修水庫去了,沒在家。村子離公社醫(yī)院有七八里路,隊里有一輛拖拉機,可天沒亮就到外地拉化肥去了。眾人很快就想到了齊二輪的車,心想你齊二輪平常不借,這時候總該大方一回了吧!可令人想不到的是,他還是滿口拒絕。眾人見他如此不近人情,都說你還有沒有人味兒!可是,任眾人如何數(shù)落,齊二輪就是不應口,最后竟背起三驢媳婦朝公社跑去。七八里路,他竟一氣跑到了公社醫(yī)院急診室。沒想到三驢媳婦剛被放下,就撲哧一聲笑了,對齊二輪不好意思地說,俺可能是岔了氣,你一跑一晃,氣通了,肚子不疼,好受了!
三驢媳婦邊說邊看齊二輪,只見他面色蒼白,滿頭汗水,臉越來越扭曲,最后一下癱瘓倒地。醫(yī)生連忙搶救,可心臟已停止了跳動。
…………
齊二輪是外喪,尸體臨時放在了醫(yī)院太平間。他老婆哭得死去活來,說一定要告訴他在省城的生母一聲,才能火化。
人們這才知道齊二輪已經(jīng)找到了他的生母。果然,第二天,醫(yī)院門口停下一輛小轎車,走出一位鬢發(fā)斑白的女干部。她一看齊好收的遺容,便老淚縱橫。
原來,她就是齊好收的生母。早年,她在這一帶搞土改。有一次,工作隊被還鄉(xiāng)團包圍了,正巧她臨盆分娩,嬰兒呱呱墜地。突圍時,為了不暴露目標,她只好忍痛將嬰兒包裹在隨身的軍用書包里,放到一個麥秸垛里。解放了,她到舊地找過好些次,都沒有找到。再后來,丈夫犧牲在朝鮮戰(zhàn)場,幾次運動,自己受到?jīng)_擊,尋子的事不得不擱下。直到去年,她在火車站等車,偶然間看到齊好收身上背的軍用書包,母子相認,一番抱頭痛哭。齊好收怨恨無比,怨生母為啥生下他又拋棄了他。生母愧疚難當,想把他留在自己的身邊。可齊好收執(zhí)意要回去,說自己娶妻生子,早已習慣了鄉(xiāng)下的生活。生母見留不下他,就拿出自己的積蓄,托人買了一輛自行車,送給齊好收,他說啥不要。生母哭著說,娘知道苦了你,用啥也補償不了,可這么些年,娘的心里也苦啊。
齊好收這才揮淚推回了那輛自行車。
眾人恍然大悟,萬沒想到事情是這樣的。
齊二輪出殯那天,他老婆雇了紙糊匠扎了一輛自行車,送到了他的墳前,一把火燒了。
(有刪改)
4.關于這篇小說,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小說從齊好收“騎回來一輛锃明瓦亮的自行車”開始,以“他老婆雇了紙糊匠扎了一輛自行車,送到了他的墳前,一把火燒了”結束,首尾呼應,結構完整。
B.小說通過語言、動作和心理活動等描寫,刻畫了一個愛惜自行車勝過自己生命的農(nóng)民形象,其事可嘆,其人可憐,其情可憫。
C.齊好收背著“病人”跑了七八里到醫(yī)院,三驢媳婦的“急病”不治而愈,齊好收卻累得斷了氣,情節(jié)的突轉,使主人公之死產(chǎn)生了強烈的沖擊力。
D.小說以第三人稱視角敘事,使主人公從省城騎回自行車、平時把自行車看得比老婆還重要等情況,都成為極具吸引力的懸念。
5.主人公齊好收孤僻、冷漠的外表下隱含著相當豐富的情感,試結合小說的內容簡要分析。(6分)
6.小說結尾,主人公齊好收意外死去,但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結局又是“圓滿”的,試結合作品談談你的看法。(6分)
【參考答案】
4.B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分析作品情節(jié)結構中情節(jié)的作用;分析作品中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鑒賞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文中并無心理活動描寫。
5.①對母愛的渴望和珍惜之情。齊好收把母親給他的自行車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正出于他對母愛的渴求和珍惜。②對家鄉(xiāng)和親人的熱愛之心。與母親相認后,他有機會離開農(nóng)村,但他拒絕了,因為他舍不下家鄉(xiāng),丟不下妻子。③救人急難的助人之心。為救病人,他背著三驢媳婦一口氣跑了七八里,最后累死。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人物情感的能力。分析主人公的情感應從文中與主人公有關的事件、言行中分析挖掘。如主人公齊好收十分重視母親送他的自行車,因舍不得騎車、借車,跑著送病人去醫(yī)院而累死,這體現(xiàn)的是他對自行車不同尋常的愛惜和珍視,因為自行車是母親送的,由此可推知主人公并不是愛財、吝嗇,而是對母愛十分渴望、十分珍惜。雖有機會離開農(nóng)村,但因為對家鄉(xiāng)、對妻和子的愛選擇留在農(nóng)村,雖外表冷漠,但也熱心助人。
6.①齊好收生前渴求母愛,因此對寄托著母親一片愛子之心的自行車無比珍惜,死后能與一輛紙自行車為伴,也算得償所愿。②主人公生前被人們誤解、調侃,最后因救人而死,真相大白后,“眾人恍然大悟”,妻子為他焚化紙車,表明主人公最終得到了人們包括妻子對他的理解和尊敬。③生下來被遺棄,活著時被誤解,死后才得到人們的理解,悲劇故事的“圓滿結局”,寄托著對主人公的深切同情。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分析小說內容、分析作品情節(jié)結構、概括作品主題意蘊的能力。仔細審題,抓取題干中的關鍵信息:主人公意外死去,結局“圓滿”。主人公意外死去本是悲劇,“圓滿”從何說起呢?這時要回到文本,對比結局和前文。結局主人公的妻子給他燒了一輛紙扎自行車,而前文齊好收的妻子因為他把自行車看得比自己重要一氣之下回了娘家,對比明顯,可以看出妻子原諒了主人公對自行車的執(zhí)著,由埋怨到原諒,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圓滿;“眾人恍然大悟”與前文的取外號、憤憤不平、數(shù)落形成對比,之前的種種數(shù)落是因為不知道隱情,現(xiàn)在知道了,是對他的諒解和他以死亡為代價救人的尊敬,這也是一種圓滿,等等。諸如此類的細節(jié)對比,再聯(lián)系本文主題作答即可。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綠窗簾
何蔚萍
丁茜第一眼就看到對面窗口那湖綠色的窗簾,甚至隱約看出那簾子是手工縫的。不知女主人是過于忙還是疏于女紅,針腳歪斜得像一串不規(guī)則的音符。她住四樓,那個窗口自然也是四樓。因為它跟她對得那樣端正,以至于其他的窗口就顯得遠了。
她想跟新鄰居打個招呼,但窗簾始終不肯拉開。且像是固定了,風也吹不動。
她一直倚在窗口。到夕陽在玻璃映出一團亮亮的光圈,綠窗簾里忽然爆出一句充滿喜悅的男聲:“琴,瞧!這是什么?”
“?。 本o接著一個銀鈴般含嗔帶嬌的聲音:“白杜鵑!白杜鵑!可是,太貴了呀。”
“可是,有什么能比你更貴呢?”
那柔情的聲音,丁茜已經(jīng)好久沒有聽到了。她甚至忘了她也曾有過這種可向任何人夸耀的自豪。她屏住了呼吸。
“可是,我什么都不能給你?!?/p>
“不準這樣說,小傻瓜?!?/p>
一時寂靜,什么聲音也沒有。但她知道,那綠窗簾里,漲滿了愛,盛滿了幸福。心底蕩出絲絲縷縷的自憐自愛的感覺,她快快地離開窗口,發(fā)現(xiàn)淚已流過腮邊。
丈夫竟比搬家前更早出晚歸了,她覺得忍耐已到了極限。好不容易有一個休息日,丈夫又拎起了出診包,丁茜搶上一步,“砰”地關了門:“醫(yī)院給你多少加班錢?”
“我有一個病人……”
“他是你爹嗎?”她想起了那束白杜鵑,心里騰起了烈烈的火。
“你輕點?!?/p>
“干嗎要輕點?我不是你的奴隸。以后,我只管買菜燒飯,其他的事,全歸你?!?/p>
他竟答應了。出診箱消失在樓梯的拐角。
她并非真心要這樣做,只想氣氣他,只想吵一架出口氣??删挂厕k不到。而就在這個時候,綠窗簾里傳出了歌聲,又那么柔美那么深情!她沒有要求生活得公平,但幸福和不幸為什么要如此鮮明地對比在一起呢?
她變得心灰意冷。早晨起來,開了煤爐,燒了泡飯。在窗前漫不經(jīng)心地梳頭,一句清脆悅耳卻又不知所云的外國話,把她的注意力吸向那總不開啟的綠窗簾……
“今天是我生日?哎呀,我怎么會忘啦。好,今天吃長壽面?!?/p>
“等等,請先打開書櫥?!迸穆曇衾锖植蛔〉臍g喜。
“《魯迅全集》?上帝呀!你鉆進我的腦子里去過嗎?你怎么知道我正需要這套書?”
“我是上帝嗎?哦,不。我出的主意,妹妹出的勞動力?!?/p>
“可你不能拿這個錢……”
“為什么不能?你不希望我高興……”聲音中斷了,斷得突然。她急急關嚴了窗戶,怕有什么再傳過來??晌鼌s關不住,由液態(tài)化成了氣態(tài),長長地嘆了一聲。
冬去春來,她已看熟了那塊草地般的綠窗簾。她已不希望它開啟了,永遠。
然而,又是意外。五月里一個春光明媚的上午,那窗簾高高地撩起了,像是劇場的大幕。窗口,兩個男的努力攙扶著一個女的。丁茜開始以為是個禿頂?shù)睦咸牛敯l(fā)現(xiàn)是個年輕女子時,不由得大吃一驚。
那女的頭發(fā)全部脫光,臉因水腫而又圓又大,很是怕人,她極其無力,卻又貪婪地將慘白的臉迎著藍天和陽光。
盡管丈夫成天和死神打交道,她卻是第一次懂得回光返照。她怔怔地望著。直到那女的疲軟地垂下了臉。這時,她們的目光相遇了,丁茜看見她艱難卻充滿羨慕地笑了一下,便倒進身旁年輕的那個男子的懷里。
一聲撕心裂肺的呼喚:“琴——”
就在這一剎那,她看清了旁邊站著的,那穿著白大褂、戴著口罩的另一個人——竟是她的丈夫。不等她喊出一聲,綠窗簾滑過他們的頭頂,飄飄地垂落下來,眼前又只剩一片綠色。
陽光很好。
(有刪改)
7.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開頭“針腳歪斜得像一串不規(guī)則的音符”與下文“她極其無力”等照應,表明這是女鄰居病體沉重,不勝操勞所致。
B.“……但幸福和不幸為什么要如此鮮明地對比在一起呢?”這些議論表現(xiàn)了“她”對丈夫刻薄少情、不顧家庭的不滿。
C.女鄰居在愛人生日這一天為他準備了《魯迅全集》作為禮物,由此可見“她”是個心思細膩、善解人意、重情重義的人。
D.小說采用了第三人稱的視角來敘事,“她”的見聞、感受貫串全篇,這樣便于作者自由、靈活地掌控小說敘事的節(jié)奏。
8.小說以“陽光很好”結尾,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請簡要分析。(6分)
9.這篇小說以“綠窗簾”為題,有多方面的考慮。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7.B
【考查角度】本題考查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
【選項分析】“表現(xiàn)了‘她’對丈夫刻薄少情、不顧家庭的不滿”這一表述不當,小說中并未言及丈夫的刻薄少情,從文中“她甚至忘了她也曾有過這種可向任何人夸耀的自豪”這句可以看出,丈夫只是近段時間因為病人病重需要診治而早出晚歸,暫且無暇顧及家庭。
8.①以“陽光很好”之景收尾,給作品增添了一抹亮色,她丈夫對病人(女鄰居)的關愛,女鄰居的丈夫對妻子的疼愛,就像陽光一樣照耀著與病魔頑強搏斗的女鄰居的心。②以“陽光很好”之景收尾,還隱喻她對丈夫嫌怨的消釋。(每點3分)
【考查角度】本題考查鑒賞和評價小說結尾的表達效果的能力。
【解題分析】小說一開始丁茜不了解實情,對丈夫頗有怨言,但隨著窗簾的撩起,真相大白,讓丈夫和女鄰居的丈夫的形象凸顯,給作品增添了一抹亮色,文章主旨得到升華,既有對女鄰居的堅強的敬佩,也有對丈夫和女鄰居的丈夫的付出的贊美,對丈夫嫌怨的消釋。
【規(guī)律探究】探究小說結尾的表達效果,可從環(huán)境描寫、情節(jié)結構、人物形象和主題思想等方面入手。環(huán)境描寫可考慮是否有烘托渲染,情節(jié)結構可考慮是否有前后呼應,形象刻畫可考慮是否有對比襯托,主題思想可考慮是否有深化升華等。
9.①從情節(jié)結構看,“綠窗簾”是故事懸念的發(fā)端,是結構全篇的中心線索。②從主題意蘊看,“綠窗簾”有耐人尋味的象征意義,它象征幸福、象征頑強的生命力。③從閱讀接受效果看,“綠窗簾”本身富有詩意,能激發(fā)人的想象力。(每點2分,若有其他理解,且符合文意,亦可酌情給分)
【考查角度】本題考查從題目角度發(fā)掘作品的意蘊的能力。
【解題分析】從結構安排來看,“綠窗簾”引發(fā)了整個故事的展開,相當于行文線索。而綠色又象征著希望、幸福、生命力,這又為小說主題注入了豐富的象征意義。因為“綠窗簾”中間始終沒有拉開,直到結尾才拉開,這激發(fā)了讀者的閱讀興趣,也設置了一個懸念,給人豐富的想象空間。
【規(guī)律探究】標題大多揭示主題,可結合文本,聯(lián)系其與情節(jié)、人物、主題、環(huán)境等的關系,從多個角度切入分析。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題。
同里之思
張抗抗
春天去了周莊,仍是意猶未盡,心里總是想著那個叫作同里的小鎮(zhèn)。同里不去,它就像一條波浪中的小船,老是在心里蕩來蕩去。
夏天的荷花時節(jié),終于有機會去了同里。同里鎮(zhèn)果然讓我喜歡:周莊小鎮(zhèn)上有聞名的雙橋,而同里竟有太平、吉利、長慶三橋,三曲九折相貫相連,似給人以三思而行的警示;周莊小鎮(zhèn)有精美的私家花園沈廳、張廳,而同里鎮(zhèn)上有嘉蔭堂、崇本堂、陳去病故居那些莊重古樸的深宅大院以及精巧玲瓏的園林小筑。
何況同里鎮(zhèn)四周有五湖環(huán)繞,江河湖汊用古老的橋連接起來又分割開去。橋下是舟,河邊是樹。舟船在水里搖曳,綠樹在風中搖曳,那一棵棵蒼綠碧翠的楊柳桂花女貞玉蘭樹的葉尖上,終日飄動著細膩柔曼的溫情。
何況,同里鎮(zhèn)古宅群中,還有被同里人最引為驕傲,也已被世人競相傳說并無數(shù)次進入影視的那座獨一無二的“退思園”呢。
退思園,為光緒年間安徽兵備道任蘭生退職回鄉(xiāng)后所建的私家園林?!巴怂肌倍秩 巴硕歼^”之意。相傳任蘭生在同治年間官居安徽六泗兵備道道臺兼鳳陽關監(jiān)督。鳳陽關監(jiān)督為肥缺,凡過往商賈都要向他送紅包,因此宦囊充盈,就在家鄉(xiāng)同里鎮(zhèn)上興建一座花園,以備晚年享用。不料園子尚未完工,慈禧讓他去鎮(zhèn)壓捻軍,他因不愿對捻軍趕盡殺絕而觸怒慈禧。眼看將招來殺身之禍,他在好友左宗棠、彭玉麟的教導幫助下,對慈禧巧以應對,不作辯解,使慈禧有火難發(fā)。最后慈禧問他:今后怎么辦?他答:退而思過,進而報國。慈禧默允,一場風波就此結束。任蘭生總算免去性命之憂,罷職還鄉(xiāng)。歸家后,果真將花園取名為“退思園”,以此制造出一種認罪悔過的假象,專門糊弄皇上。
因是戴罪思過,那園子必須得有些低頭順眉的小模樣,做出檢省內愧的收斂狀。這一“思過”,連宅子的方位也整個改向,由縱向變?yōu)闄M向,自西向東一路苦思,左為宅、中為庭、右為園,竟構思出一座別具一格的“貼水筑”,為江南古鎮(zhèn)留下了一處頗費后人尋思咂味的別樣庭園。
既是閉門思過,“退思草堂”是不可缺的;解甲歸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自然得有“水薌榭”和“眠云亭”下棋解悶,“攬勝閣”作畫;春有“鬧紅一柯”的喜慶,夏有“菰雨生涼”的悠閑;還有橫空出世、八面來風的“天橋”,可令人精神一爽。再有讀書思過的“辛臺”,撫琴聽樂的“三曲橋”,將園主的退休生活,安排得有聲有色滴水不漏。
卻因是解職下臺,清靜中不免寂寞冷清,門前車馬日稀,豈不辜負了園內美景?任老前輩早有準備,在中庭通往園內,泊有一艘旱船,好似一艘正在靠岸的到客船,為園主請來了一批批嘉賓。側旁的“歲寒居”,正待好友圍爐品茗,舞文弄墨,談古論今;園內的樓臺亭閣上處處留有祈福求爵的痕跡,以期有朝一日宦海復出,東山再起。
若是有如此優(yōu)裕的日子可過,退下來未必真能思過了;若是真的思出有過,這建園所收斂所耗費的錢財,想必是應“退”還鳳陽去才是了。從“望月樓”襲來的涼氣中,我無法得知任老先生在園中的那些歲月,究竟在“思”些什么?
任蘭生在退思園安居兩年后,因西北回民起義,經(jīng)左宗棠力薦,如愿“平反”,被慈禧重新起用,后在鎮(zhèn)壓回民的戰(zhàn)斗中死于沙場。當年的捻軍之難并未能讓任老先生心灰意冷,從此隱退田園;當年的任道臺仍是固守著他對朝廷的忠義,固守著他的功名利祿,當他享受著退思園的時候,他便愈發(fā)不能放棄天下的“富土”了。那原本只是一種策略一種計策的“退思”,卻成為一個黑色的玩笑——退思后的任蘭生,退至其退思之前的位置,甚至更遠。
好一個“退思園”。遙遠的歷史和不遠的“文革”以至當下,有著何等驚人的相似之處啊。退思園確是發(fā)人深省。
相傳“同里”的地名,早年為“富土”,只因太湖魚米之鄉(xiāng),富甲一方,時有盜賊騷擾,遂將豎排的“富土”兩字,重新分割組合,成為“同里”,倒也順理成章。似乎只有如此富裕的土地,才能產(chǎn)生如此精美的園林,以及藏富匿民、瞞天過海、含蓄彎繞的心思。
質樸而秀美的同里,常讓人思念。再思同里,卻是為了那座名聞遐邇的“退思園”,為什么人們總是要待“退”時才能思過呢?盡管退而思過,當強于退而拒思者百倍,但若在“進取”時,亦能冷靜反省自己,豈不是能避免更多“過錯”嗎?
退思園在江南的雨霧中變得朦朧。退出那個園子以后,我們或許有了一種異樣的思緒。所以,退思園仍是令人難忘的,同里那片富土也由于退思園的存在,而區(qū)別于其他安逸俗艷的江南小鎮(zhèn),被罩上一層冥思苦想的思辨色彩。
(有刪改)
10.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首段運用比喻的手法,把“同里”比作“波浪中的小船”,突出作者心中對于同里的向往和掛念。
B.文章寫了同里的石橋、園林、湖水、舟船、居民,多角度表現(xiàn)了同里質樸、靜謐、從容的獨特氣韻。
C.作者頗費筆墨寫退思園,寫建園緣起、庭院布局、退思生活,為下文寫任蘭生進而報國的壯懷做鋪墊。
D.文章開篇從同里質樸秀美的自然人文景觀寫到從容悠閑的文化氣質,層層推進,為下文寫退思園蓄勢。
11.作者為什么在退出那個園子以后“有了一種異樣的思緒”?結合全文簡要分析。(6分)
12.文章題目叫“同里之思”,同里究竟引發(fā)了作者哪些思考?(6分)
【參考答案】
10.C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考生閱讀散文、分析散文內容的能力。
【選項分析】下文并非在寫任蘭生進而報國的壯懷。
11.游“退思園”之前,作者懷著從眾的心理,非常向往“退思園”;(1分)游覽“退思園”時,作者意識到“退思園”的“退思”與“退而思過”的本義不同,實質上是退而不思過,只是一種手段與假象;(2分)游覽“退思園”后,作者產(chǎn)生了關于“退思”的諸多思考;(2分)因此,作者說“退出那個園子以后,我們或許有了一種異樣的思緒”。(1分)(意近即可)
【考查角度】本題考查概括文章內容,篩選內容要點的能力。
【解題分析】答題時要注意審清題干,立足原文,著眼全篇去搜索“異樣的思緒”產(chǎn)生的原因,然后概括作答。由第一段“同里不去,它就像一條波浪中的小船,老是在心里蕩來蕩去”可知,作者在游“退思園”之前是非常向往的;由第二段到第十二段作者游覽“退思園”時的思想變化可知,作者意識到“退思園”實質上是退而不思過,只是一種手段與假象;第十三段,游覽“退思園”后,作者產(chǎn)生了關于“退思”的諸多思考。提取歸納之后,按照游園的順序劃分層次作答即可。
12.①退而思過強于退而拒思、頑固不化;②退而思過,不如進而反?。虎酆罾@彎、以退為進不失為面對困境時的一種智慧;④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從古至今,含蓄繞彎、以退為進的人不在少數(shù)。(每點2分,答出三點即可。言之成理,意近即可)
【考查角度】本題考查理解文意,概括文章內容要點的能力。
【解題分析】通讀全文可知,作者的“同里之思”主要是由退思園引發(fā)的,如“好一個‘退思園’。遙遠的歷史和不遠的‘文革’以至當下,有著何等驚人的相似之處啊”“似乎只有如此富裕的土地,才能產(chǎn)生如此精美的園林,以及藏富匿民、瞞天過海、含蓄彎繞的心思”“再思同里,卻是為了那座名聞遐邇的‘退思園’,為什么人們總是要待‘退’時才能思過呢?盡管退而思過,當強于退而拒思者百倍,但若在‘進取’時,亦能冷靜反省自己,豈不是能避免更多‘過錯’嗎?”這些在同里思考的內容,提取概括整合即為本題答案。
【讀寫一體】夾敘夾議要求一面敘述某一件事,一面又對這件事進行分析、評論。這種方法的好處是:筆法靈活多變,生動活潑,還可以起到總起、提示、過渡和總結等作用。正是由于這種方法能夠具體地記敘事件,充分地抒發(fā)感情,而且能直接揭示所寫對象的意義,因而歷來為人們所重視。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題。
扎滿鮮花的吊橋
阿 成
姑姑的第二故鄉(xiāng),在“白山王氣,黑水霸圖”的坡鎮(zhèn)。那是中東鐵路上的一個重要車站。旅客站在月臺上環(huán)顧四周,的確有一種東北大野的蒼茫之感。
鎮(zhèn)子中央,便是那條古時可以揚帆的螞蟻河。螞蟻河源自張廣才嶺,早年水勢極壯,清冽而湛涼。法國人產(chǎn)的三星啤酒,就是汲這里的水釀成,并從這兒運出去,享譽整個戰(zhàn)亂迭起的歐洲市場。
斗轉星移,到了20世紀初,螞蟻河的水勢漸漸地小了,幾葉扁舟,一域靜水。于是,便有了那“座”用數(shù)十根粗麻繩拉就的繩索橋。若女人在橋上面走,悠悠然,十分的俏——這情景的確是坡鎮(zhèn)的神來之筆。
到了盛夏避暑的季節(jié),每值周末,照例會有一趟從省城哈爾濱駛向這里的旅游專列。那些到偽滿洲淘金的俄國人、波蘭人、法國人,紛紛洗凈一雙雙掠奪的手,領著自己的家眷到山清水秀的坡鎮(zhèn)來度假。
姑姑就住在螞蟻河南岸的一幢俄式的鐵路房里。
姑姑每天都要提一個很大的籃子,帶著她的兒子,到陽光燦爛的南山坡上去采野花。那時姑姑已經(jīng)20歲了。20歲的女人在那個時代,似乎是很大很大的歲數(shù)了。不像現(xiàn)在這個寬容而充滿著同情心的年代,連40歲的女人依然可以甜甜地稱自己是個“女孩兒”,并在自己很時尚的坤包上系一個可愛的小浣熊。
姑姑是坡鎮(zhèn)上出名的美女。幾十年后,我去看望姑姑,仍然能看出來姑姑年輕時那美人胚子的影子。
姑姑初到坡鎮(zhèn)時,沒人知道有關她的故事。單知道她的男人死了,帶個兒子從她的第一故鄉(xiāng)博平,千里迢迢到黑龍江來謀生。
在坡鎮(zhèn)人的眼里,姑姑是一個謎一樣的女人。
那時的坡鎮(zhèn),差不多是俄國人的地盤。不會俄語,幾乎無法在這里謀生。于是,姑姑便進了當?shù)囟韲碎_的女子中學。那時候姑姑只有18歲。兩年后,姑姑已經(jīng)可以講一口流利的俄語了。
……坡鎮(zhèn)的南山坡,儼然一個天然大花園,姹紫嫣紅,盛開著數(shù)不清的百合、芍藥、玫瑰、野菊花和達子香。姑姑要趕在省城來的那趟旅游列車到來之前,采滿一大籃子的野花。然后,帶著兒子,去那個橫跨螞蟻河的繩索橋,把采來的鮮花,分別扎在長長的繩索上……
旅游列車到了,一下車,就能看見那個扎滿著鮮花的繩索橋,它像一條錦龍似的攔江而過,于是,那些來度假的洋人都歡呼起來。
這是姑姑的工作。由一家旅游公司付給她一點點微薄的工資。
有時候,姑姑用野花扎成一個個花環(huán),賣給那些來這里度假的洋女人……
日月如梭,光陰如箭。螞蟻河的水越發(fā)地瘦了,越發(fā)地憔悴了,只剩下深溝里的窄窄一束,坡鎮(zhèn)人甚至可以赤著腳趟過去了。
那座繩索橋已經(jīng)不見了,似乎已無存在的必要了。每逢周末的旅游列車早就停了,過去的一切恍如夢境了。
姑姑仍然住在螞蟻河南岸的那幢鐵路房里。姑姑的兒子已經(jīng)長大成人了,壯實得像頭牛,他完全有力氣養(yǎng)活姑姑了。
姑姑老了,已經(jīng)是滿頭的銀絲了。每逢天清氣朗的日子,姑姑照例要提個小籃子,去陽光燦爛的南山坡采野花。
清和的南山坡上空曠無人。年邁的姑姑把采來的芍藥、玫瑰、野菊花,扎成一個絢麗的花環(huán),然后戴在自己頭上。
南山坡一下子變得神圣起來。姑姑曾經(jīng)是一個美麗的少女,她也有一個女人的絢麗而溫馨的夢啊……
一次,成了男子漢的兒子突然向姑姑問起了他的父親。
姑姑凝視著兒子,突然蒼老地痛哭起來……
兒子望著窗外,望著那開滿鮮花的南山,長長地嘆氣了。
(選自阿成《扎滿鮮花的吊橋》)
13.下列對作品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作品寫姑姑在異地他鄉(xiāng)為了生存,很快學會了一口流利的俄語,不僅表現(xiàn)了姑姑的聰慧,也表現(xiàn)了她的頑強,對命運的不屈服。
B.作品的細節(jié)描寫富有表現(xiàn)力,結尾寫姑姑凝視著兒子,突然蒼老地痛哭,是一種長久潛藏于心底的情感宣泄,有一種蒼涼的況味。
C.作品的結尾寫長成了男子漢的兒子突然向姑姑問起他的父親,這一內容是文本故事的合理發(fā)展,也含蓄地交代了姑姑的身世之謎。
D.作品以抒情的筆調,敘述了姑姑艱辛撫養(yǎng)兒子的故事,不僅令人感動,還揭示出一個樸素而有意味的道理:苦難的生活泯滅不了美。
14.作品是怎樣敘述姑姑的故事的?這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生活態(tài)度?請簡要分析。(6分)
15.作品多處使用了象征手法,請舉例并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3.C
【考查角度】本題考查對文意、主題、行文方法、結構語言方面的正確理解的能力。
【選項分析】作品結尾寫兒子向姑姑詢問自己的父親,并沒有交代姑姑的身世之謎。這篇文章主旨比較深刻,要求考生能夠在閱讀的基礎上深入思考,將每一個選項都能夠和文章的內容進行比對,從而判定正誤。
14.①以“我”的視角敘述人物零碎的生活片段,使姑姑的故事顯得真實可信,留下了想象空間;②將人物的故事與情景描寫相結合。盡管命運是殘酷的,可是作者在行文中,通過優(yōu)美的景致和含蓄的語言,有意淡化命運的殘酷,便于揭示故事的人性內涵,賦予故事以詩意美。表現(xiàn)作者對姑姑堅忍、溫柔、樂觀、善良的性情的贊美?!吧俏乙酝?,我愿報之以歌”,在哀而不傷中,體現(xiàn)出作者對積極生活的人生觀的頌揚。(每點3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考查角度】本題考查考生對文本的敘述角度的作用和效果的理解和掌握。
【解題分析】能夠正確解讀小說文本,結合文本內容分析敘述角度對于結構主題人物塑造的作用,并指出其表達效果。從中分析出作者對積極生活的人生觀的贊揚的態(tài)度。
【規(guī)律總結】閱讀小說,要看到小說三要素之間的滲透和相互作用。人物塑造是小說創(chuàng)作的核心任務。人物在這三要素中居于重要地位。情節(jié)的設置和環(huán)境的描寫,都是為塑造人物服務的。人物常常是情節(jié)和環(huán)境的核心和主體,而情節(jié)則應該看作人物性格的延伸和發(fā)展史,環(huán)境則是人物活動和情節(jié)發(fā)展的舞臺。沒有環(huán)境,情節(jié)則不可能發(fā)生,人物也不可能存在。不要把這三要素割裂和孤立地看待,而應該把它們看作一個有機的整體,然后就會真正感覺到小說中情節(jié)和環(huán)境的任何一筆描寫都與人物息息相關,而不是多余的敘述。
15.①“繩索橋”是過去年代的事物,象征了苦難的歲月和艱難的生存,它的消失暗示了人物境遇的改變;②“南山坡的野花”芬芳鮮艷,生命力頑強,象征了人物樂觀的態(tài)度和堅忍的內心,烘托了人物的美;③開滿了鮮花的“南山”,是姑姑每到天氣晴朗時候都要去的地方,它是姑姑的寄托、回憶、迷夢,就像姑姑心中懷抱著巨大的秘密和哀痛。(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考查角度】本題考查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
【解題分析】分析文章的象征手法,就象征物的特征挖掘其象征意義,結合文章前后內容,分析其在結構和內容方面的作用,同時要看它和主題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