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賢杰
摘 要:朱熹,字元晦,號晦翁,世人尊稱為朱子,誕生于南劍州尤溪(今三明市尤溪縣)。是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詩人。但朱子在古琴方面的造詣卻鮮為人知,也較少被人提及,朱子自言“琴書四十年,幾作山中客”{1},由此可見琴對于朱子的重要性。筆者將近幾年收集、發(fā)掘的相關(guān)資料重新歸類、整理,驚喜發(fā)現(xiàn)朱子在琴律、琴曲、琴器、琴銘、琴詩、琴學思想方面均有建樹。
關(guān)鍵詞:朱子 古琴 琴律說 琴詩
一、琴律
朱子在傳統(tǒng)三分損益的影響下,撰寫了律學專著《琴律說》{2}。朱子首先用三分損益的方法算出古琴各弦所對應(yīng)的“宮商角徵羽”五聲,接著又詳細算出各弦中“五聲、十二律”所在的具體徽位。朱子在文中提到“七徽則為正聲正律,初氣之余,承征羽既盡之后,而黃鐘之宮復(fù)有應(yīng)于此者。且其下六弦之為聲律,亦皆承其已應(yīng)之次以復(fù)于初,而得其齊焉。氣已消而復(fù)息,聲已散而復(fù)圓,是以雖不及始初之全盛,而君子猶有取焉。過此則其氣愈散,地愈迫,聲愈高,節(jié)愈促,而愈不可用矣?!睆脑撜撌鲋锌梢钥闯鲋熳拥摹肚俾烧f》不單單是理論上的論證,而且契合古琴演奏的實際情況。
《琴律說》后面還附有《定律》和《調(diào)弦》兩篇獨立小文,朱子引用了沈括《夢溪筆談》中的“管色合字定宮弦”的方法談古琴定律,批判“世之言琴者,徒務(wù)布爪取聲之巧,其韻勝者乃能以蕭散閑遠為高耳,豈復(fù)知禮樂精微之際,其為法之嚴密乃如此而不可茍哉?!庇纱丝梢姡熳訉徘俣傻木⑴c嚴謹。在《調(diào)弦》中,朱子提出兩種調(diào)弦法,一種接近純律,另一種接近三分損益律。
章華英教授在《宋代古琴音樂研究》中談到“《琴律說》中豐富的律學思維和細致的表述,說明朱熹不僅是一個精通古琴,有著深厚的古琴彈奏實踐經(jīng)驗的琴家,同時又是一個具有很高的樂律學造詣的學者。”{3}難能可貴的是朱子在歷史上首次提出“琴律”這個律學名詞,他在文中也自豪的說到“自有琴以來,通儒名師未有為此說者?!薄肚俾烧f》的誕生為后世學者研究中國古代律制及其運用提供了一份至為重要的材料。
二、琴曲、琴歌
據(jù)文獻記載,朱子曾創(chuàng)作有多首琴曲,其中明代楊表正《重修真?zhèn)髑僮V》記載“晦翁作月坡、碧澗流泉、水清吟?!眥4}《文會堂琴譜》中有“《碧澗流泉》,朱子作”,卷三“圣賢名錄”中亦有“朱紫陽,作《碧澗流泉》”{5}的記載。這些琴曲可能是朱子本人所作,但也可能是后輩托名、附會之說。不管如何,若將這些琴曲挖掘整理、打譜出來,亦可豐富今天對朱子的研究,增加今人對朱子的認知。
琴歌又稱弦歌,即依琴而歌。朱子作有琴歌詞兩首,一為《招隱》,二為《反招隱》。見于《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許進之挾琴過予書堂,夜久月明,風露凄冷,揮弦度曲,聲甚悲壯。既乃更為招隱之操,而曰‘榖城老人嘗欲為予依永作辭,而未就也。予感其言,因為推本小山遺意,戲作一闋,又為一闋以反之。”{6}
朱子還對一些琴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例如:對于琴曲《廣陵散》,朱子就曾說“尋常琴家最取《廣陵散》操,以某觀之,其聲最不和平,有臣凌君之義?!眥7};對于《鹿鳴》朱子乃說“此譜乃趙彥肅所傳,即是所謂開元遺聲?!眥8}此外琴歌《胡笳十八拍》詞,相傳為蔡文姬所作,也刊載于朱子所編的《楚辭集注·后語》。
三、琴器
朱子好撫琴操縵,至今仍有多張古琴存世。如其所用之琴——“冰磬”。此琴外型高雅,琴背刻有“冰磬”二字以及其所題琴銘(見后文),琴聲通體蛇腹斷,聲音松透幽遠,下指若無弦。
朱子還藏有一張仲尼式無名琴,此琴龍池內(nèi)右側(cè)刻有“朱晦翁藏”款,其聲音深沉蒼古,其形制規(guī)整,通體施黑漆,琴面蛇腹斷紋甚是精美。在2010年“七弦遺韻——宋元明古琴拍賣專場”中此琴拍了112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
廣陵派宗師劉少椿舊藏靈機式古琴“懷古”,其龍池內(nèi)刻有“朱紫陽”款,此亦是研究朱子琴器重要之物。
這些琴距今已經(jīng)有千年的歷史,是朱子手下常撫彈之物。作為朱子古琴音樂傳播最直接的載體,這些琴對我們研究宋代古琴和朱子的古琴音樂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四、琴銘
銘則序事清潤,琴銘是指題寫在古琴上的銘文。宋代文化興盛,誠如朱子所言“國朝文明之盛,前世莫及?!眥9}在琴器上的體現(xiàn)是琴銘以及各種題款比唐代的琴更豐富,所以清癯的宋琴有著濃郁的文人氣息。朱子不僅給自己的琴作琴銘,還為恩師及友人作過琴銘。
1、紫陽琴銘:“養(yǎng)君中和之正性,禁爾忿欲之邪心;乾坤無言物有則,我獨與子鉤其深。”{10}這是朱子題寫在“太古遺音琴”上的琴銘,朱子認為琴是君子修養(yǎng)之物,可培養(yǎng)人的中和性情,從而讓人克制憤怒,抑制嗜欲。同時朱子認為:天地無言,但萬物都有其運行法則,而只有他本人與古琴能深刻探索其間奧秘。朱子對古琴評價極高,正如《樂記》中所記載“大樂與天地同和”{11},朱子認為琴與天地宇宙、自然萬物的精神是同樣深邃的,由此可見古琴在朱子心中的重要地位。
2、冰磬琴銘:“宮應(yīng)商名、擊玉敲金、怡情養(yǎng)性、中和且平、淳熙丁未秋日,晦翁自銘?!眥12}琴銘描寫了此琴的音色特點為金玉之聲,這里的“金”指的是“鐘”的音色,而“玉”指的是“磬”的聲音,由此可以想象此琴聲音松透蒼遠、清脆明亮。此琴是朱子“怡情養(yǎng)性”之器,他認為理想的琴聲應(yīng)該是“中和且平”。
3、黃子厚琴銘:“無名之樸,子所琴兮??壑Q,獲我心兮。杳而弗默,麗弗淫兮。維我知子,山高而水深兮。”{13}黃子厚是朱子的同窗好友,在此篇琴銘中,朱子描述了該琴音色的特點——“杳而弗默,麗弗淫兮”,這正是儒家“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音樂審美在古琴上的體現(xiàn),這樣的音色為朱子所欣賞、推崇,并稱能打動其心,這也從側(cè)面說明了朱子對古琴的審美思想及鑒賞能力。
4、劉屏山復(fù)齋、蒙齋二琴銘:“屏山先生之琴,二其嗣子坪葆藏之,門人朱熹敬為作銘。匪金匪石,含玉真兮,雷伏于腹,閟其神兮;砰然一作,萬物皆春兮,覿器寶懷若人兮,主靜觀復(fù),修厥身兮,與時皆屈而不及其伸兮?!保◤?fù)齋)“抑之幽然者,若直其遇險而止,寫之泠然者,若導(dǎo)其出山之泉。蓋先生之言,不可得而聞矣。若其亨貞之意,則託茲器而猶傳?!保升S){14}劉屏山是朱子的老師,其上課之余,常“彈琴賦詩,淡然如平日”{15},朱子對琴的熱愛難免受到屏山先生潛移默化的熏陶。朱子作為門人,為老師恭敬題寫琴銘,他生動描狀了這兩張琴的特點,并睹物思人,回想先生之言,通過琴回顧了劉屏山“主靜觀復(fù),修厥身兮”的思想觀點,而其“亨貞之意”也托琴猶傳。
五、琴詩
一首詩,往往抒發(fā)了詩人當時的情懷或反映其人生的狀態(tài),朱子寫有多首與琴有關(guān)的詩,我們可以從這些詩作中看出琴在朱子生活中的角色。
高山流水覓知音,中國文人自伯牙、子期后,都有一種“知音”情懷。在朱子的眾多琴詩中,許多是描寫以琴會友的場景或者借琴抒發(fā)對友人的思念。如:“勝日賓友來,琴觴共舒憂”{16}、“命駕賓朋千里近,放懷琴酒百憂寬”{17}、“客來無可問,與君共弦歌”{18}、“盡向琴中寫,焉知離恨情”{19}、“羽觴歡獨持,瑤琴誰與晤?!眥20}從這些詩文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朱子對友人真摯的情感,甚至可想象到朱子撫琴動操、與好友們把盞言歡的樣子。
“援琴不能操,臨觴起長嘆”{21}“瑤琴空寶匣,弦絕將如何”{22}、“琴書寫塵慮,菽水怡親顏”{23}、“舒憂正得琴三疊,玩意惟憑易一編?!眥24}這類詩句則是朱子借琴抒懷,通過古琴直抒胸臆,寫其當時的精神狀態(tài)?!傍Q琴愛靜夜,樂道今閑居”{25}、“瑯然撫枯桐,幽韻泉谷虛”{26}、“個中有趣無人會,琴罷樽空月四更”{27}、“空山初夜子規(guī)啼,靜對琴書百慮清。”{28}朱子常借琴起興、或臨水撫琴、或?qū)σ箯椙?,通過古琴抒發(fā)了朱子的閑情逸致。
除此之外,朱子的另一類些琴詩是將琴與自然融合在一起,秀麗的山水與琤琤琴音相得益彰,如“獨抱瑤琴過玉溪,瑯然清夜月明時”{29}、“風清月白琴三弄,綠暗紅深酒一杯”{30}“爽氣琴尊外,泉聲枕簟間”{31}、“野人惆悵空無寐,一曲瑤琴分外清”{32}“窗幾列琴書,庭皋富花木”{33}、“健策凌丹壑,清詩動玉琴。”{34}琴聲融于天地間、融于自然里,此時人琴俱忘,殊不知是琴聲、還是心聲。
在朱子的眾多琴詩中,無論是借琴抒己懷、撫琴思友人,或是寄琴于山水間,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古琴在朱子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琴學思想
朱子的琴學思想最重要的是“中和”觀,他在自用琴“冰磬”上題寫“中和且平”,在《紫陽琴銘》中寫道“養(yǎng)君中和之正性”;在琴曲演奏實踐中,朱子也是秉承這一思想,如其批判琴曲《廣陵散》“其聲最不和平”,不喜“不和平”之聲,乃好“中和”之聲也?!爸泻汀背鲎浴吨杏埂芬粫骸跋才分窗l(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敝熳映猩蠁⑾?,繼承了儒家的“中和”思想,并通過古琴發(fā)揚了“中和”觀,這對后代琴學產(chǎn)生了彌足深遠的影響。如:明代古琴美學書籍《溪山琴況》中把“和”作為開篇首要——“其所首重者,和也”,并在書中多次談到了“中和”觀,如:“凡弦上之取音,惟貴中和”、“不輕不重者,中和之音也”{35}。毋庸置疑,“中和”成為古琴重要的審美準則。
朱子認為古琴可“禁爾忿欲之邪心”,平和的古琴音樂可“懲忿窒欲”{36},從而達到“樂以教化”的效果。這秉承了儒家“移風易俗,莫善于樂”、“琴者,禁也”的音樂觀。明清之際諸多琴譜言“琴”常言“禁”,例如:明代《重修真?zhèn)髑僮V》“琴者,禁邪歸正,以和人心?!泵鞔短胚z音譜》、《新刊太音大全集》等琴譜中提到:“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也?!眥37}可見“琴禁”思想對后世有著深遠的影響。
“雅歌有余韻,絕學何能忘”{38}。今天我們提出文化自信,而不斷挖掘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并從中汲取營養(yǎng),正是文化自信的源泉。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粹——古琴,它不僅僅是一件樂器,更是我們中華文化重要的載體。朱子在古琴上的貢獻,豐富了古琴的文化和內(nèi)涵;而古琴,也讓我們了解了另一面的朱子。
(本文由三明市古琴研究專項基金“朱子文化對閩派古琴形成和三明古琴傳承影響”項目支持。在此也特別鳴謝陳長林、羅金華、尹溧新諸位老師的指導(dǎo)?。?/p>
注釋:
{1}【宋】朱熹.武夷精舍雜詠[J].選自《全宋詩》,第44冊:27631.
{2}【宋】朱熹.琴律說[J].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六十六.
{3}語出,章華英.宋代古琴音樂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2013(3).
{4}【明】楊表正.重修正文對音捷要真?zhèn)髑僮V大全:卷一[M].北京:中國書店,2013(6).
{5}選自《琴曲集成》第22冊《文會堂琴譜》[M].北京:中華書局,2010(7).
{6}選自《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一,第223頁.
{7}【宋】朱熹.朱子語類:卷78[M].北京:中華書局,1985(3).
{8}【宋】朱熹.儀禮經(jīng)傳通解.
{9}【宋】朱熹.楚辭后語:卷六[J].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3}{14}{29}選自《琴曲集成》第5冊《琴書大全》琴文第33篇[M].北京:中華書局,2010(7).
{11}選自《禮記》第十九篇《樂記》.
{12}見于“冰磬琴”.
{15}選自朱熹.屏山劉先生墓表[J].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十.
{16}【宋】朱熹.題沈公雅卜居圖[J].出自搜韻網(wǎng)站詩詞檢索.
{17}【宋】朱熹.次韻題平父兄重建一枝堂[J].出自搜韻網(wǎng)站詩詞檢索.
{18}【宋】朱熹.劉德明彥集祝弟以夏云多奇峰為韻賦詩戲成五絕(其三)[J].出自搜韻網(wǎng)站詩詞檢索.
{19}【宋】朱熹.寄山中舊知七首(其二)[J].選自《全宋詩》,第44冊:27478.
{20}【宋】朱熹.秋懷二首(其二)[J].選自《全宋詩》第44冊:27495.
{21}【宋】朱熹.懷子厚[J].選自《全宋詩》第44冊:27479.
{22}{25}【宋】朱熹.秋夜聽雨奉懷子厚[J].選自《全宋詩》第44冊:27494.
{23}【宋】朱熹.秋夕二首(其二)[J].選自《全宋詩》第44冊:27493.
{24}【宋】朱熹.再用前韻示諸同游[J].選自《全宋詩》第44冊:27604.
{26}【宋】朱熹.懷子厚[J].選自《全宋詩》第44冊:27479.
{27}【宋】朱熹.游密庵分韻賦詩得清字[J].選自《全宋詩》第44冊:27620.
{28}【宋】朱熹.崇壽客舍夜聞子規(guī)得三絕句寫呈平父兄煩為轉(zhuǎn)寄彥集兄及兩縣間諸友(其一)[J].選自《全宋詩》第44冊,卷二三八九.
{30}【宋】朱熹.次韻寄題芙蕖館三首(其三)[J].選自《全宋詩》第44冊:27571.
{31}【宋】朱熹.次判院丈清湍之身[J].選自《全宋詩》第44冊:27575.
{32}【宋】朱熹.鶴鳴峰[J].選自《全宋詩》第44冊:27661.
{33}【宋】朱熹.淳熙戊戌七月廿九日早發(fā)潭溪西登云谷取道芹溪友人丘子野留宿因題芹溪小隱以貽之作此以紀其事[J].選自《全宋詩》第44冊:27660.
{34}【宋】朱熹.次公濟精舍韻[J].選自《全宋詩》第44冊:27623.
{35}選自《琴曲集成》第10冊《大還閣琴譜》[M].北京:中華書局,2010(7).
{36}語出《周易》:“君子以懲忿窒欲?!?
{37}選自《琴曲集成》第1冊《太古遺音譜》、《新刊太音大全集》[M].北京:中華書局,2010(7).
{38}【宋】朱熹.白鹿洞書院[J].選自《全宋詩》第44冊:27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