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冬仙,張幼萍,張利博
高血壓是循環(huán)系統(tǒng)最常見疾病之一,也是最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之一,現(xiàn)已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重大公共衛(wèi)生問題[1],全國成年人高血壓病率18.8%,每年死于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占總死亡人數(shù)的41%[2],然而我國患者高血壓知曉率、治愈率和控制率處于較低水平,重視高血壓患者的健康教育,加強對其生活方式的干預及血壓的自我監(jiān)測,對控制高血壓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3]。每例高血壓患者都是不同個體,對于同樣的內容接受程度也會存在差別[4]。為了更好地達到健康教育效果、開展個性化的健康教育,需要了解這些因素對于健康教育效果的影響程度。本研究探討高血壓健康效果及高血壓知識知曉率的影響因素,為高血壓患者個性化健康教育提供參考意見,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8月浙江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北侖分院收治的高血壓患者 400 例,均符合:(1)2007 年歐洲高血壓協(xié)會(ESH)和歐洲心臟病學會(ESC)發(fā)布的ESC和ESH動脈高血壓治療指南(簡稱2007指南)提出的高血壓診斷標準[5];(2)神志清,語言表達流暢,有一定的閱讀或理解能力,能夠與調查人員進行順暢溝通。排除:(1)其他臟器因素導致的心肺血管疾病或其他全身性疾病導致的繼發(fā)性高血壓;(2)有嚴重精神障礙、老年性癡呆及認知功能障礙;(3)嚴重心、肝、腎功能疾病或惡性腫瘤。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
1.2 方法 對照組按照醫(yī)院常規(guī)臨床路徑進行健康教育。干預組除了按照醫(yī)院常規(guī)臨床路徑進行健康教育外,還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干預,包括:(1)開展多形式的健康教育,如知識講座、病友座談會、床邊口頭講解等,主治醫(yī)師在日常診療中至少開展2次健康教育。(2)制作并發(fā)放《住院患者個人基本健康信息卡》,包含血糖、血壓、血脂和體質量等基本信息,以及高血壓和糖尿病的診斷標準、血脂正常范圍及WHO推薦的食用油鹽量等信息。發(fā)放統(tǒng)一印制的《高血壓病防治指南》,介紹高血壓的診斷、病因、臨床表現(xiàn)、防治方法及用藥注意事項等,定期回訪,詳細解答患者不理解或有疑問的地方。(3)出院電話隨訪時,著重講解高鹽飲食、吸煙等對高血壓的危害,了解患者在家里的生活情況,對不當?shù)纳睢嬍?、運動方式進行糾正,并根據(jù)患者的年齡和身體情況幫助患者制定恰當?shù)倪\動方案,盡可能提供生活上的幫助和指導。
1.3 問卷調查及效果評價 在健康教育干預前和干預實施3個月后,采用自制調查問卷對患者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兩個方面。(1)患者基本情況:如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職業(yè)、城鄉(xiāng)來源、醫(yī)療保險支付方式、是否知曉自己的血壓、高血壓病程、是否服用降壓藥物、是否患有并發(fā)癥、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脂等,再次調查時核實患者身份信息,無需再填寫此部分內容。(2)患者對高血壓健康知識的知曉率:一般將分量表和總量表得分之間的相關作為考察量表內容效度的指標,量表內容包括高血壓的診斷標準、血壓波動的影響因素、引起高血壓的病因、高血壓長期藥物治療的必要性、藥物控制合理的血壓水平、高血壓的治療轉歸、高血壓并發(fā)癥、高血壓的預防措施及健康人群推薦每天食鹽量??傮w知曉參照依照浙江省2016年健康素養(yǎng)監(jiān)測方案,將能夠回答出全部問題的80%及以上的,即九個知識點中任意七個知識點均答對者,判定為總體知識知曉[6]。所有患者均完成問卷調查,并通過質量審核,實際有效應答率為99.0%。
1.4 測量指標 血壓控制效果的測量指標包括收縮壓(SBP)和舒張壓(DBP),連續(xù)測量2次,每次間隔2~3 min,取其平均值。如同一種體位的2次血壓值相差 5 mmHg(1 mmHg≈0.133 kPa)以上,則另測1次讀數(shù)后取平均值。
1.5 統(tǒng)計方法 使有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兩組健康教育前后知識知曉率及血壓控制率比較采用廣義估計方程(GEE)統(tǒng)計模型,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類的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基本資料比較 兩組人口學特征及疾病因素基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 健康教育前后兩組患者健康知識的知曉率比較 對照組198例中健康教育前有15例總體知曉(7.58%),健康教育后有27例總體知曉(13.64%),各項知識點知曉率均略有上升,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干預組198例中健康教育前有10例總體知曉(5.05%),通過健康教育后168例總體知曉(84.85%),各項知識點均明顯上升(均P<0.05)。見表2。
2.3 健康教育前后兩組患者血壓比較干預前,兩組健康教育觀服用藥物的構成情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 P>0.05)。健康教育后,干預組SBP、DBP均低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3。
2.4 影響住院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總體知識知曉率的單因素分析 高文化程度、60歲以下、機關事業(yè)、學生、城鎮(zhèn)居民及有城鎮(zhèn)居民醫(yī)療保險者、知曉自己患高血壓、患病年限久者及合并糖尿病或高血脂的患者總體知識知曉率較高(均P<0.05)。見表4~5。
2.5 影響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Logistic分析結果 健康教育前的總體知曉率獨立影響因素是文化程度、機關事業(yè)單位、學生這個職業(yè)、城鎮(zhèn)來源。健康教育后的總體知曉率獨立影響因素是干預分組、性別、職業(yè)、文化程度、年齡、城鎮(zhèn)、合并其他疾病、知曉自己患高血壓。見表6~7。
高血壓健康教育是通過高血壓相關知識的宣教使人們提高對高血壓的認知,自覺采納有益于防控高血壓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和減輕高血壓的危險因素,提高對醫(yī)生的信任感和依從性,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健康教育在高血壓防治的各階段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7]。本研究中,干預組經多形式的健康教育干預,各項知識點及總體知曉情況均得到明顯提高,SBP和DBP下降均低于對照組,說明健康教育干預可提高患者的知識知曉率并更好地控制血壓水平。
表1 干預組和對照組患者基本情況比較 例(%)
本研究還顯示,文化程度、職業(yè)、患者來源與健康教育前總體知曉率相關,影響強度最大的是城鎮(zhèn)居民,其次為機關事業(yè)單位、學生。文化程度高者、機關事業(yè)單位、學生、城鎮(zhèn)居民掌握及理解健康知識的能力比較強,且有更多的渠道掌握健康知識,知曉率較高。國外研究顯示較強的醫(yī)保支付能力可能與較高的健康素養(yǎng)相關[8],城鎮(zhèn)居民醫(yī)療保險者知曉率高于其他醫(yī)保類型。
健康教育后的總體知識知曉率獨立影響因素是干預分組、性別、職業(yè)、文化程度、年齡、城鎮(zhèn)、合并其他疾病、知曉自己患高血壓,影響強度最大的是文化程度,其次為年齡。健康教育干預后男性的知曉率略高于女性,這可能與隨著社會發(fā)展,男性患者也越來越重視關注疾病、疾病健康素養(yǎng)有所提高有關[9]。在疾病因素方面,合并糖尿病或高血脂、知曉自己患高血壓對于健康教育后的知曉率影響程度均較大,說明患者知曉了自身疾病情況后,對于高血壓及其他疾病知識的重視程度及需求提高,更加關注知識的學習,進而提高知曉率。因此,在臨床實踐中,文化程度較低的、對自身疾病情況不重視的患者應成為健康教育的干預重點人群。
綜上所述,應全面評估患者的基本情況,開展個性化健康教育,有效地提高健康教育效果,進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1)健康教育效果未涉及生活行為方式方面的指標改善情況,如合理膳食、戒煙、限酒及控制體質量等方面。(2)醫(yī)院高血壓健康教育以傳統(tǒng)的健康教育方式為主導,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顯得有些不足,應緊跟時代發(fā)展,如建立電子健康教育公眾平臺,利用微信等方式及時向患者推送健康知識,使健康信息跨越空間與地域的限制,達到更好的健康教育效果[10]。
表2 健康教育前后干預組和對照組高血壓知識知曉率比較 例(%)
表3 健康教育前后干預組和對照組血壓水平比較 mmHg
表4 不同人口學特征的住院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總體知識知曉率比較 例(%)
表5 不同基礎疾病的住院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總體知識知曉率比較 例(%)
表7 健康教育后總體知曉率影響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