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曉晴
(鐵嶺市婦嬰醫(yī)院,遼寧 鐵嶺 112000)
妊娠期糖尿病對孕產(chǎn)婦及胎兒均可造成明顯不良影響,因此對其改善控制的需求較高。而孕婦自身對于疾病的重視程度關系到疾病的控制效果,因此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進行疾病與治療認知度方面的提升關系到孕婦的疾病控制積極性及配合性[1]。本文中我們就QCC護理模式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疾病及治療認知度的影響進行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本院的86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婦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3例。對照組中,年齡為21~35(28.0±6.2)歲,孕周為23.5~29.0(26.0±1.7)周,初產(chǎn)婦38例,經(jīng)產(chǎn)婦5例;文化程度:初中與中專32例,高中及以上11例。觀察組中,年齡為21~36(28.2±6.0)歲,孕周為23.5~29.5(26.1±1.5)周,初產(chǎn)婦37例,經(jīng)產(chǎn)婦6例;文化程度:初中與中專33例,高中及以上10例。兩組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的上述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孕婦進行常規(guī)妊娠期糖尿病護理,包括疾病相關知識宣教,飲食運動指導,用藥者進行相關方式注意點告知,同時進行對應心理問題的疏導。觀察組孕婦進行QCC護理模式干預,即組成護理質控小組,包括小組長和組員,由小組通過討論的形式提出相關護理問題,包括現(xiàn)存的和潛在的護理問題,尤其注意患者對于疾病與治療方面的疑問,進行多形式的宣教,同時進行治療、鍛煉指導的過程中進行進一步的相關知識指導與告知,另對由于認知較低而導致的護理問題則進行針對性解決。比較兩組孕婦護理前后的疾病及治療認知度。
1.3 評價標準:疾病及治療認知度:采用問卷的形式評估,兩份問卷分別為妊娠期糖尿病基本本身及治療相關的問題及注意點,問卷總分范圍為0~100分,其中≥90分、70~89分及<70分表示認知度較高、一般及較低。
1.4 統(tǒng)計學檢驗:數(shù)據(jù)檢驗軟件為SPSS19.0,計量資料的檢驗方式為t檢驗,計數(shù)資料的檢驗方式為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理前后的疾病認知度比較:護理前對照組的疾病認知度較高者25例,較高率為58.14%,一般者10例,一般率為23.26%,較低者8例,較低率為18.60%;觀察組的疾病認知度較高者24例,較高率為55.81%,一般者11例,一般率為25.58%,較低者8例,較低率為18.60%。護理后對照組的疾病認知度較高者30例,較高率為69.77%,一般者10例,一般率為23.26%,較低者3例,較低率為6.98%;觀察組的疾病認知度較高者39例,較高率為90.70%,一般者4例,一般率為9.30%,較低者0例,較低率為0.00%。護理前兩組的疾病認知度較高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護理前后的治療認知度比較:護理前對照組婦的治療認知度較高者18例,較高率為41.86%,一般者15例,一般率為34.88%,較低者10例,較低率為23.26%;觀察組的治療認知度較高者17例,較高率為39.53%,一般者15例,一般率為34.88%,較低者11例,較低率為25.58%。護理后對照組的治療認知度較高者22例,較高率為51.16%,一般者16例,一般率為37.21%,較低者5例,較低率為11.63%;觀察組的治療認知度較高者32例,較高率為74.42%,一般者9例,一般率為20.93%,較低者2例,較低率為4.65%。護理前兩組的治療認知度較高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常見并發(fā)癥,對母嬰危害明顯,且有部分患者產(chǎn)后發(fā)展至糖尿病,因此臨床對于妊娠期糖尿病的控制需求較高。而眾多相關研究顯示,孕產(chǎn)婦自身對于疾病與治療的認知程度不僅僅與其疾病重視程度互為影響因素,且是對患者治療態(tài)度及措施實施影響較大的方面,因此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進行疾病及治療認知度的改善是重點。本文中我們就QCC護理模式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疾病及治療認知度的影響進行研究,結果顯示,QCC護理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護理后的疾病及治療認知度改善幅度更大,評估結果顯著好于常規(guī)護理,說明QCC護理模式對于本類孕婦產(chǎn)的認知度改善作用更好,而這與本類護理模式的小組成員討論形式及科學的解決問題模式有關[2-5],因此認為QCC護理模式適用于妊娠期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