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馨 劉麗莎
摘? ? 要: 本文通過對《山海經(jīng)》部分物種的研究考釋,探求部分物種的真實性,厘清《山海經(jīng)》的文獻價值,及其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的交通、民俗、神話等研究的參考價值。
關(guān)鍵詞: 《山海經(jīng)》? ? 中國神話? ? 真實性? ? 文獻考據(jù)
西漢劉歆奉命校訂《山海經(jīng)》,其在《上〈山海經(jīng)〉表》中指出:“(《山海經(jīng)》)內(nèi)別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紀其珍寶奇物異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獸昆蟲麟鳳之所止,禎祥之所隱,及四海之外,絕域之國,殊類之人……朝士由是多奇《山海經(jīng)》者,文學大儒皆讀學以為奇,可以考禎祥變怪之物,見遠國異人之謠俗。故《易》曰:‘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亂也。博物之君子,其可不惑焉?!盵1](477-478)由此可見《山海經(jīng)》在當時的影響之大。其所謂大者,皆在于其書物種之奇特。
《山海經(jīng)》物種之奇,引起了歷代學者的廣泛關(guān)注,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提及《山海經(jīng)》的史書是《史記》。《史記·大宛列傳》載:“至《禹本紀》《山海經(jīng)》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盵2](720-721)說到物種及其真實與否,很難避開《山海經(jīng)》的性質(zhì)這一話題,圍繞這一話題,學術(shù)爭論持續(xù)多年,研究專著層出不窮?!渡胶=?jīng)》包含了上古時代民族、宗教、神話、歷史、地理、醫(yī)藥、生物、礦產(chǎn)等社會生活和自然科學等知識,近乎是一部古代的百科全書。關(guān)于《山海經(jīng)》,有人認為它是一本巫覡方士之書,有人認為它是帶有巫性質(zhì)的地理學著作,有人認為它是歷史地理著作,還有人認為它是小說的早期萌芽……迄今為止,討論大致可概括為兩大觀點,即神話論和真實論[3]。
持神話論觀點的學者認為《山海經(jīng)》更接近于靠想象和幻想結(jié)撰出來的東西,其中的各種物種顯得朦朧模糊,甚至子虛烏有。胡應麟最先將該書列入“語怪”之列?!端膸烊珪偰刻嵋份d:“究其本旨,實非黃、老之言。然道里山川,率難考據(jù),案以耳目所及,百不一真,諸家并以為地理書之冠,亦為未允。核實定名,實則小說之最古者爾。”[4](1205)認為書中內(nèi)容難以考據(jù),故將其劃歸子部小說類。到了近代,魯迅先生亦認為《山海經(jīng)》乃怪誕之言,他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指出:“《山海經(jīng)》記海內(nèi)外山川神祇異物及祭祀所宜……所載祠神之物多用糈(精米),與巫術(shù)合,蓋古之巫書也?!盵5](7-8)
認為《山海經(jīng)》的記載是真實存在的學者大有其人。班固的《漢書·藝文志》將其列為“數(shù)術(shù)略·刑法”之首,書中“猶律有長短,而各征其聲,非有鬼神,數(shù)使然也。然形與氣相首尾,亦有有其形而無其氣,有其氣而無其形者,此精微之獨異也”[6](1775),明確表明《山海經(jīng)》所描繪的世界是“自然的,有規(guī)律的”,可看出先人早期的樸素唯物主義?!端鍟そ?jīng)籍志》之后的諸多官家史書將其列入地理類?,F(xiàn)代學者喻權(quán)中認為:“《海外經(jīng)》其所依之成書的古圖則更當早為商末周初之物?!盵7](5)
針對這樣一部朦朧多義的古書,我們認為,無論是神話論者還是真實論者的觀點,都是難免片面。因為神話的內(nèi)容可以是想象的產(chǎn)物,而其想象的起點即以己觀物,所以神話中的物種應該有現(xiàn)實的影子,我們要做的是找出書中真正存在的那一部分。
鑒于此,對《山海經(jīng)》中一些名物的考證顯得十分有必要。面對繁雜的數(shù)據(jù),謹以《山海經(jīng)·五藏山經(jīng)》為例進行考據(jù),以拋磚引玉。書中提到的名物約500余種,包含“神”的形象記載達44種,而未知名物達310多種。其中有辟火的● 疏,看見就會天下大旱的鵕鳥、鳴蛇、肥遺;有可避戰(zhàn)亂的駮,可治癲狂且見到當?shù)鼐蜁S收的文鰩魚,佩戴之后就可以抵御妖邪的瑾、瑜,吃了就可以解除憂勞的薲草……大量具有特異功能的名物為《山海經(jīng)》增添了神秘色彩,但這些神秘的名物是否是先輩們臆想出來的?
今以動物、礦物和植物為分類依據(jù),分類予以考述。動物是書中涉及最多的名物,依據(jù)當前通用的動物分類法分述為哺乳綱、鳥綱和爬行綱,分類對耳鼠、玃如、孟極、狌狌、犰狳、鼵、余鳥、旋龜?shù)葎游镉枰钥甲C。
一、動物
1.哺乳綱
(1)耳鼠
據(jù)《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記載:“又北二百里,曰丹熏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獋?cè)?,以其尾飛,名曰耳鼠。食之不睬,又可以御百毒?!盵1](71)耳鼠的外形特征在很多古籍中都有描寫?!恫┪镏尽吩疲骸笆笾钚≌?,或謂之耳鼠?!盵8]晉郭璞云:“蹠實以足,排虛以羽,翹尾飜飛,奇哉耳鼠,厥皮惟良,百毒是御?!盵9](15)由此可見耳鼠有兩個顯著特征:一是小,二是會飛。郝懿行注曰:“(耳鼠)綹即《爾雅》鼯鼠夷由也,耳、鼯、夷并聲之通轉(zhuǎn),其形肉翅連尾足,故曰尾飛。”[1](71)耳、鼯、夷三種稱呼都指的是同一種生物,耳鼠即鼯鼠。鼯鼠又被叫作飛鼠,一般成年體長約25厘米,身上長有可以滑行的飛膜,符合小與會飛兩個特點,且鼯鼠的腦袋長得和兔子有一定的相似度,符合《山海經(jīng)》里“菟首”的描寫。
耳鼠在諸多古籍中都記載有御百毒的奇效,具體真實與否不得而知,但在中醫(yī)典籍《本草綱目》中,李時珍將其歸為鼠類,與鼯鼠、夷田、飛生鳥并列[10](46);《太平圣惠方》中記載:“治久聾二三十年不瘥者。滴耳鼠脂方:鼠脂半合,青鹽一錢,地龍一條(系頭捻取汁)上件藥,以鼠脂地龍汁,調(diào)青鹽;溫過綿蘸之,即側(cè)臥,捻滴耳中?!盵11]可見在當時有耳鼠的存在,且被用作藥材。在今天,鼯鼠的藥用價值被廣泛認可,鼯鼠干燥糞便形成的五靈脂更是具有行血止痛的效用。由此觀之,耳鼠與鼯鼠仍應是同一種生物。
(2)孟極
《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中記載了一種動物:“又北二百八十里,曰石者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豹,而文題白身,名曰孟極。是善伏,其鳴自呼?!盵1](72)在《玉芝堂談薈》(集部)第五分、《格致鏡原》第八部分也可見到相關(guān)記載。在調(diào)查張步天教授的“《山海經(jīng)》考察路線圖”之后,可以知道石者山位于新疆和田附近[12](124)。近代以來,有一種叫作雪豹的動物,它們生活在中亞和南亞山地及中國西部各省區(qū)的高山地區(qū),與孟極的生存位置重合。它們毛如白雪,身姿矯健,速度極快,額上“川”形紋路威風十足,雪豹有著“文題白身”,叫聲是駭人的“吼”對應了“其鳴自呼”,一一對證雪豹與孟極的異同,毫無疑問雪豹很有可能就是《山海經(jīng)》所描述的孟極。
(3)玃如
這種在過去被人們視為神獸的動物是真實存在的?!渡胶=?jīng)·西山經(jīng)》曰:“西南三百八十里,曰皋涂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鹿而白尾,馬足人手而四角,名曰玃如。”[1](30)書中所描述的玃如整體形狀如鹿,但是有白色的尾巴,前兩只腳像人手,后兩只腳像馬腳,頭頂有四只角。玃如生于皋涂山,據(jù)張步天教授“《山海經(jīng)》考察路線圖”描述,皋涂山如今位于今甘肅、青海、四川三省交界之處[12](60),而在甘肅南部有一個羚羊之都,當?shù)厝藢⒘缪蛞暈榘佾F之靈。廣泛分布在這一范圍內(nèi)的羊羚族有一種叫作鬣羚的羚羊,其角似鹿,頭像羊,蹄如牛,一條“驢尾”,頸背的鬃毛多是白色的,也有的夾雜棕色、黑色,尾巴與身體的色調(diào)相同。無論是外貌還是生存的地理位置,鬣羚都符合書中對玃如的描述,因此,可以肯定鬣羚便是玃如。根據(jù)其最大的特征——頭四角似鹿,有人認定玃如是四角羚。據(jù)調(diào)查,印度恒河平原以南的地方西達吉爾東到奧利沙邦的地方有四角羚蹤跡。
(4)狌狌
書中有一種吃了就可以使人善于奔走的動物,《山海經(jīng)·南山經(jīng)》記載:“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盵1](2)“禺”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這種異獸長得像猴子,長著白色的耳朵,可以匍匐,也能直立行走。在云南,有一種猴子叫滇金絲猴,毛色以灰黑、白色為主,它們的頭頂長有尖形的黑毛,眼周和鼻尖部肉粉色或青灰色,耳朵上有白毛,鼻端上翹呈深藍色,其余部位多為白色。無論其外形還是分布,都十分符合書中的描述。東漢王充《論衡·龍?zhí)摗罚骸盃鯛踔?,乾鵲知來?!盵13](18)傳說里,狌狌是一種非常聰慧的生物,它知曉過去的事情,在許多后人再加工的話本故事里,狌狌是一個充滿智慧的存在,而滇金絲猴恰有個別稱為“知解”,從字面意思看,與狌狌的多智吻合。此外,還有一種叫白耳狨猴的猴子,它最大的特征是如其名字般有一對白色的耳朵,全身毛發(fā)為黑色,臉頰是白色的,是所有狨屬中分布最南的一種,從外貌描述和地理位置看,這種白耳狨猴與狌狌頗為相似。
(5)犰狳
在《山海經(jīng)》里,不少奇異的動植物即使有據(jù)可考,但往往名字都不再相同,犰狳是難得的古今都存在且名字未變更的一種動物?!渡胶=?jīng)·東山經(jīng)》里說:“有獸焉,其狀如菟而鳥喙,鴟目蛇尾,見人則眠,名曰犰狳,其鳴自訆,見則螽蝗為敗。”[1](107)書里所描寫的犰狳從外形上看像一般的兔子,但長著鳥嘴,鷹眼和蛇尾。現(xiàn)代的犰狳是一種小型哺乳動物,從外形上看十分符合《山海經(jīng)》的記載,耳朵小,嘴巴長而略尖,且長著一條長而無毛、有環(huán)狀花紋的尾巴,頭部、身體、尾巴和腿外側(cè)覆蓋一層盔甲狀的骨質(zhì)甲,所以別名又叫鎧鼠。犰狳喜歡棲息在茂密的灌木叢、草地、荒野,以昆蟲為食,最喜歡吃白蟻、堅果和蛇類等?!渡胶=?jīng)》載“見則螽蝗為敗”,螽蝗指蝗蟲,其實不是因其本身而帶來蝗災,而是犰狳喜歡吃這類害蟲,所以才能在蝗災時看到犰狳活躍的身影。犰狳天敵眾多,膽子小,還是天生的近視,當它感覺自身遇到危險時,便會蜷成球形“裝死”,用“鐵甲”保護自己,讓敵害想吃它卻無從下口,符合“見人則眠”這一特征。但當今因人類活動頻繁等,世界各地已很少能夠見到野生犰狳的活動了。
2.鳥綱
《山海經(jīng)》除上述所考證的哺乳動物外,還有鼵、余鳥這樣一對“相濡以沫”的存在?!段鞔嗡慕?jīng)》之中有一座鳥鼠同穴山,聞名便知其特征,鳥和鼠住在同一個洞穴。據(jù)《山海經(jīng)》記載,鳥鼠同穴山位于渭水源頭處,郭璞注:“今在隴西縣西南山,有鳥鼠同穴,鳥名曰余鳥,鼠名曰鼵,鼵如人家鼠而短尾,余鳥似燕而黃色,穿地入數(shù)尺,鼠在內(nèi),鳥在外而共處?!盵9](64)《書·禹貢》說到鳥鼠同穴的來處:“導渭自鳥鼠同穴?!盵14](39)今天的渭河發(fā)源地在渭源縣的鳥鼠山系的渭河源,對比《山海經(jīng)》中所記錄的鳥鼠同穴山,在地理位置上其與甘肅省渭源縣的鳥鼠山無疑是同一座。
鼵在《山海經(jīng)》中是一種類似鼠的動物,又被叫作兀兒鼠,但此鼠并非普遍認知的鼠。在甘肅當?shù)赜幸环N常常被大家認為是鼠類的鼠兔,外形似鼠,耳短尾短,符合“鼵如人家鼠而短尾”的描述?!吨袊蟀倏迫珪访鞔_指出鳥鼠同穴山的鼠應為鼠兔[15](1546)。據(jù)郝懿行《山海經(jīng)箋疏》記載:“《甘肅志》云:‘涼州之地有兀兒鼠者,形狀似鼠,尾若贅疣。有鳥名木兒周兒者,形似雀,色灰白,常與兀兒鼠同穴而處。此即余鳥鼵,但古今異名耳?!盵16](138)余鳥這種鳥類多為雀形,甘肅西北地區(qū)雀形目的鳥種類繁多,劉德山等學者認為鳥鼠同穴的鳥類應是白腰雪雀:“木兒周之所屬,均是白腰雪雀。”[17]對于余鳥的現(xiàn)實存在,還有另外還有一種說法,余鳥指的是小云雀、百靈等灰褐色的雀形目鳥類,因為《爾雅》郭璞認為“余鳥似鵽而小,黃黑色”[18](24),鵽是一種體型與鴿子差不多大的鳥類,從形態(tài)及毛色來看,此種說法是可行的。
3.爬行綱
龜在中國古代神話里是個很常見的物種?!渡胶=?jīng)·南山經(jīng)》記載了一種奇異的龜:“怪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憲翼之水。其中多旋龜,其狀如龜而鳥首虺(huǐ)尾,其名曰旋龜。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聾,可以為底?!盵1](3)旋龜就是古籍中的“玄龜”,《詩·魯頌·泮水》描述道:“憬彼淮夷,來獻其琛,玄龜象齒,大賂南金?!盵19]可見玄龜在當時是外邦進獻的生物;道教經(jīng)典《太玄寶典》記載:“北方有滄海,滄海生玄龜,玄龜吐真氣,真氣化神水,神水生腎?!盵20]據(jù)考究,在現(xiàn)代有一種鷹嘴龜,是巴西龜?shù)淖兎N,它們長著鷹一般的頭和細長的尾巴,與“鳥首虺尾”的描述相一致。鷹嘴龜是水陸兩棲動物,以水中生存為主,多分布在我國南方,這與《山海經(jīng)》中旋龜?shù)陌l(fā)現(xiàn)位置相吻合。食用鷹嘴龜可寧心補腎,這與古籍記載的“神水補腎”相吻合,可推測旋龜與鷹嘴龜是同一種生物。
《山海經(jīng)》中除去上述考證的原是未知名物的動物外,還有司空見慣的象、虎、山驢、鸚鵡、螺螄等,這些現(xiàn)實仍有存在痕跡且名字無所變化的動物共約37種(含陸地動物類有20種;鳥類5種;水生動物12種),茲不錄。
二、礦物
接下來再看礦物。書中描述了佩戴就可以避免邪祟侵犯的帝臺石,有古人用作石墨的石涅,有世人熱愛的金玉……有多次提及的丹雘、白銀、玉石、銅、鐵等礦物。據(jù)統(tǒng)計,這類現(xiàn)實中仍存在痕跡的礦石多達103種,這類名物在此不多作贅述。
洗石多次出現(xiàn)于《山海經(jīng)》。《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西山經(jīng)首:“錢來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1](21)《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曰:“又東南二百里,曰琴鼓之山,其下多洗石?!盵1](155)千余年前,洗石是一種神奇的礦物,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二記載:“永康王曠井上有洗石,時見赤氣,后有二胡人寄宿,忽求買之?!盵21](4)郭璞注:“澡洗可以磢體去垢圿?!盵1](21)便是說用這種石頭摩擦身體可以達到清洗污垢的神奇功效,這在當時的實用價值是非常高的,結(jié)合現(xiàn)代化學基本知識,了解堿具有除垢的功效,推測洗石便是今天所說的堿性礦石。
三、植物
《山海經(jīng)》多次出現(xiàn)柏樹、桑樹、梧桐樹、白芷等,這些耳熟能詳?shù)?、從古至今無甚變化的花草樹木大約有32種(含17種花草,15種樹木),毫無疑問再一次印證了《山海經(jīng)》中的大部分物種是真實可靠的,這類名物自不需考證,下文將對現(xiàn)代頗有爭議的一種名物——艸舋冬予以考證。
《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記載:“東北五百里,曰條谷之山,其木多槐桐,其草多芍藥、艸舋(men)冬?!盵1](133)查閱資料時發(fā)現(xiàn)有不少翻譯將艸舋冬釋為薔薇,《爾雅》云:“薔蘼,艸舋(音門)冬也。”薔靡雖是薔薇的別稱,但此處重點應是后半句“艸舋(音門)冬也”,因此艸舋冬應該是天門冬而不是薔薇,天門冬屬于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艸舋冬這一植物在許多古籍中都有記載,如《太平御覽》寫道:“《博物志》曰:天門冬,莖間有刺,而葉滑者,曰荮休,一名顛棘?!渡裣蓚鳌吩唬焊适颊撸?,服天門冬,在人間三百余年?!盵22](2)天門冬在山西、甘肅等省的南部有其存在痕跡,根據(jù)張步天教授“《山海經(jīng)》考察路線圖”描述,條谷山應位于今山西省晉城附近[12](241),從地理位置上講是可以對應上的??梢?,艸舋冬應是現(xiàn)代所說的天門冬。
《山海經(jīng)》里所記載的動植物大多是怪異離奇的,“以乳為目,以臍為口”[23]“六足四翼,混敦無面目”這類描述太違背人們的一貫認知,因此,《山海經(jīng)》被認為是荒誕虛構(gòu)的書亦不足為怪。而且,《山海經(jīng)》在描述一個物種時,常說“A物種狀如B物種”[24],人們下意識地就會感覺A與B不是同一個物種,只是形似而已。比如上文提及的狌狌,經(jīng)考證狌狌就是猴子的一個品種。再者,《山海經(jīng)》成書時間距今太過久遠,地理變遷等因素,其內(nèi)容有很多在今已不可考,有一些看來離奇古怪的物種或許在當時是真實存在過,只是早已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或者是產(chǎn)生生物演化。如今的樣子已與書中記載的大不相同,所以人們便認為這些物種是虛構(gòu)的。但任何還難以證明其確實不存在的東西都不應該蓋棺論定,只能說“暫無證據(jù)考究其真實性”,而不能說這個物種完全是虛構(gòu)的,或許未來的某天就會在地球上的某個地方尋找到其真實存在的痕跡,這就需要后人不斷求索。
神話是基于原始人類的生活和要求而產(chǎn)生的想象作品,一切被“認為”是神話的記載中有多少的真與假萬不能主觀臆斷,對于《山海經(jīng)》的研究更不應拘泥于“神話論”的范疇。經(jīng)考證,《山海經(jīng)》中物種當時應是真實存在的,這些名物讓我們認識了上古的綺麗世界,認識了古人的“浪漫”及他們對世界的認識。有些具有神奇功效的物種在現(xiàn)今社會的醫(yī)學發(fā)展、農(nóng)學生產(chǎn)、礦產(chǎn)資源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有的物種的存在及其現(xiàn)狀告誡我們要與自然萬物和諧共處;有的物種讓我們在精神上更貼近古人,體會他們當時的內(nèi)心世界,并引起多角度的反思?!渡胶=?jīng)》值得窮盡畢生心血去研究,它所描繪的這個完整、巨大的世界,需要我們撥開層層迷霧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相信不久的將來《山海經(jīng)》終會展開它的神秘圖卷。
參考文獻:
[1]袁珂.山海經(jīng)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司馬遷.史記·大宛傳[M].北京:中華書局,2015:720-721.
[3]鐘敬文,楊利慧.中國古代神話研究史上的合理主義[A].中國神話與傳說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臺北:漢學研究中心,1996.
[4]四庫全書總目·卷142[M].北京:中華書局,1965.
[5]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北京.中華書局,2010.
[6][東漢]班固.漢書·卷三十·藝文志第十[M].北京:中華書局,1964.
[7]喻權(quán)中.中國上古文化的新大陸——《山海經(jīng)·海外經(jīng)》考[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2.
[8][晉]郭璞.(毛氏)爾雅注疏·卷第十·釋鳥第十七[M].汲古閣刻本.
[9][晉]郭璞.足本山海經(jīng)圖贊[M].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8.15.
[10]李時珍.本草綱目[M].本立堂刻本.康熙五十六年重刻.
[11][宋]王懷隱.太平圣惠方·卷第三十六·咽喉論(二)[EB/OL].https://ctext.org/dictionary.pl,2018.
[12]徐克.圖解山海經(jīng)[M].??冢耗虾3霭婀荆?007.
[13][漢]王充.論衡卷六龍?zhí)揫M].欽定四庫全書·子部十·雜家類三.
[14][漢]孔安國.尚書注疏·卷五·夏書·禹貢[M].欽定四庫全書·經(jīng)部二·書類.
[15]中國大百科全書[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2.
[16][清]郝懿行.山海經(jīng)箋疏[M].成都:巴蜀書社,1985.
[17]劉德山.鳥鼠同穴現(xiàn)象及其寄生蚤的宿主轉(zhuǎn)移[J].醫(yī)學動物仿制,1987(3):10-12.
[18]周運中.文明的交互:絲綢之路上的古代動物交流(西北篇)[J].南方文物,2018(01):13-25.
[19]詩經(jīng)[M].北京:中華書局,2006.
[20]太玄寶典[EB/OL].http://www.guoxuedashi.com/a/583 377/814579.html,2018.
[21][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二[M].欽定四庫全書·子部十二·小說家類二·異聞之屬.
[22][宋]李昉太平御覽卷九百八十九藥部六[M].欽定四庫全書·子部十一類·書類.
[23]郭郛.山海經(jīng)注證[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24]胡遠鵬.中國《山海經(jīng)》研究述略[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06(03):1-11.
基金項目: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1813573019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