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兵
此教師應該將概念教學作為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形式。文章結合“彈力”的教學談談概念教學。
[關鍵詞]高中物理;概念教學;思維訓練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9)35-0057-02
物理概念是思維的結晶,學生在掌握并理解概念時必然要經(jīng)歷一系列思維過程,教師以此為契機,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這不但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而且也有助于學生體會其中的科學思想和方法,推動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
一、概念教學與思維訓練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只是將知識機械地灌輸給學生,學生重復著簡單而空洞的記憶工作,這顯然無法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訓練,他們的思維只會變得更加僵化。因此教師要訓練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訓練中提升思維的抽象性、嚴謹性和靈活性。
概念是事物本質屬性的反映,是抽象思維的結果。學生在建構概念時,必然要經(jīng)歷一系列科學探究活動,包括現(xiàn)象觀察、實驗操作、科學抽象、分析歸納、理解應用等等。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必然要運用各種思維方法,對大量感性素材進行分析處理,學生對整個過程的經(jīng)歷,必然會促成他們對思維方法和科學探究的理解。物理概念在實踐中得到進一步地檢驗和充實。因此,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概念的內涵,體會其中蘊含的科學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在探究概念的過程中,學生將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而這些都需要學生運用科學思維進行分析研究,最終突破學習難點,因此,概念難點的理解和認知,應該是思維訓練的關鍵節(jié)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尤其要注意結合學生的認知基礎和思維習慣,預判概念的難點所在,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突破難點。
二、以“彈力”教學為例談思維訓練
引導學生探究物理概念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經(jīng)歷概念的探索、發(fā)現(xiàn)和應用的過程,這樣才能讓學生的思維訓練落在實處。下面以“彈力”教學為例進行分析探討。
1.從感性素材中觸碰概念——思維的熱身階段
物理概念源于對大量物理現(xiàn)象的總結和概括,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從生活中選取素材創(chuàng)設情境,喚醒學生的回憶,讓學生能夠結合這些感性素材,提煉概念。此外,教師在引導學生建構概念時,還要充分關注學生的已有知識經(jīng)驗,推進他們認識的科學化。
在學習彈力之前,學生對彈力其實已有一定的認識,比如彈簧、橡皮筋等物體所產(chǎn)生的力都屬于彈力,但是他們的認識也就局限于此。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素材,讓學生以更加開闊的目光來認識彈力。教師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可以呈現(xiàn)如圖1所示的畫面,由此引導學生展開思考:這些場景中存在著怎樣的力,這些力都有什么共同點?
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需要學生有效觀察,并積極比較,無論是觀察活動,抑或是比較操作,都是思維訓練的重要內容。學生在上述教學過程中應注意:這些力的發(fā)生都對應著物體發(fā)生了形變。在此基礎上,教師先引導學生認識彈性形變和非彈性形變。隨后,教師引導學生認識:物體產(chǎn)生彈力的兩個條件是接觸和發(fā)生彈性形變,以加深學生對彈力的理解。
2.在內涵挖掘中建構概念——思維的發(fā)展階段
物理概念的語言都是最簡潔精煉的,如果學生只是機械地識記概念,他們將很難把握概念的精髓,甚至出現(xiàn)錯誤。比如有關彈力的產(chǎn)生條件,學生如果只是記住了“彈性形變”,他們很可能存在一個認知的缺陷,即彈力的發(fā)生是哪個物體的彈性形變呢?是施力物體,還是受力物體?為了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教師可以將上述問題提出來,引導學生思考,關注概念的內涵,這樣有助于學生建構概念。
在挖掘“彈力”的內涵時,學生會直面這樣的問題:很多力明顯屬于彈力,比如放在桌面的書本受到的支持力,但是卻沒有發(fā)現(xiàn)彈性形變,這是為什么呢?這時,教師要讓學生意識到:你沒有“直接感知”的事物就一定不存在嗎?這一問題將啟發(fā)學生猜想:莫非已經(jīng)發(fā)生了形變,只是物體的形變程度太小,我們沒有直接感覺到?學生的思維繼續(xù)發(fā)展:既然我們無法直接發(fā)現(xiàn)形變,是不是可以通過間接的手段來檢測形變呢?隨著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設計如圖2所示的實驗,堅硬的玻璃瓶,按壓側壁雖然無法看到形變的發(fā)生,但是形變確實已經(jīng)發(fā)生,因為液面出現(xiàn)了浮動性的變化,這表明擠壓導致了瓶子橫向面積發(fā)生變化。
3.在難點突破中提升認識——思維的騰飛階段
學生在建構物理概念時,難免會遇到一些難點,這些難點的處理需要學生以更加靈活的思維來分析處理,學生通過這一過程將提升對概念的認識,而且他們的思維也將由此得到更加有效的發(fā)展,這應該是思維的騰飛階段。
在彈力概念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難點一般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彈力是否存在;二是彈力方向的判斷。面對學生的學習難點,教師首先要思考難點產(chǎn)生的原因,即關于彈力是否存在的難點在于難以有效判斷微小形變是否發(fā)生;彈力方向在概念上應該認定為與物體彈性形變的方向相反,而某些形變太過微小,難以直接看出,這也就導致了判斷上出現(xiàn)困難。由此可見,兩個難點產(chǎn)生原因是微小形變的隱蔽性,如何化無形為有形呢?這就要考驗學生的思維能力了。
在指導學生思考時,教師要鼓勵學生交流、討論,相互啟發(fā),由此來實現(xiàn)難點突破。為了讓學生的討論更有目的性,教師要提供一些典型問題。比如,如圖3所示的小球,用細線懸掛,其下方還有一個光滑斜面,此種情形下小球受到幾個彈力?并說明彈力的方向。學生面對這個問題時,會在討論中逐步提出用假設法,確認哪些地方存在彈力,并鎖定彈力的方向。
三、引導學生在反思中鞏固思維訓練的成果
思維訓練不僅僅是讓學生獲得一種熟能生巧的思維技巧,更是要讓學生體會隱含在概念形成過程中的思維方法和科學思想。為了鞏固學生在思維過程中所得到的訓練成果,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有效反思,由此來總結收獲、凝練方法。
以“彈力”的概念形成為例,學生的思維訓練不僅包括對感性素材的整理過程,還包括對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對學習難點的攻克。其間,在實驗探究中,用轉換法來檢測形變的存在,而在克服學習難點時,常用假設法來解決問題,這些都值得學生體會。
總之,在概念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有效體會其中的科學思想和方法,讓他們的思維得到發(fā)展。
[???參???考???文???獻???]
劉偉,黃顯敏.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科學思維培育探索[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7(10):52-54.
(責任編輯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