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小學語文教學需要始終堅持新課改的理念和要求,不斷地進行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實踐探索,有效提升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對目前的教學工作進行反思,深刻認識到目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和缺陷,打破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刻板印象,讓學生能夠真切地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和意義。
一、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在小學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自身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等各個方面的都有限,因此對于小學生的教學,不僅要注重提升學生的知識、技能,同時還要注重不斷豐富學生情感認識。這就需要不斷地提升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于新課標和素質教育要求的履行,都需要依靠教師專業(yè)水平和素養(yǎng)的提升。教師自身專業(yè)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但由于種種原因,導致在我國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很多小學語文教師自身的觀念不能夠及時有效地進行更新,自身的綜合素質不高,不能夠很好適應目前新課改的要求。因此,在新課程理念下,要注重不斷優(yōu)化我國小學語文教師自身的教學觀念和思想意識,積極開展相關的教學培訓工作,不斷提升他們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水平。從而保證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能有效地結合學生的實際,促進學生知識、技能和情感發(fā)展三維目標的實現(xiàn),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綜合發(fā)展。
二、注重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語文科目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是重要的學習內容。在實際學習過程中,興趣是最好的教學老師。教師要注重不斷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有能力進行自主的學習。語文學科本身有著自身的特點,在實際的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內容較多,學生不僅僅要認識大量的漢字,還要會寫、會讀,同時還有大量的課文是需要學生去記憶的。因此,有很多學生認為語文知識的學習是極其枯燥和乏味的,甚至有很多的學生對語文學習有一種抗拒心理,這樣的勢必會對學生語文成績的提升造成一定的阻礙。有鑒于此,教師在實際的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激發(fā)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對于語文學科的愛好,從而不斷提升其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要踐行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注重激發(fā)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例如文言文是語文教學的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積極地開展相關的實踐教學活動。比如在學習《鄭人買履》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根據(jù)課文的內容,組織學生開展相關的表演活動,讓學生領悟文章的意思,表演的方式,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更好地記住文章中的對話。這樣的方式,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所認為的負擔,轉化為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欲望,不斷促進學生進行主動學習。
三、促進語文教學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
新課改是針對目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缺陷和不足而制定的。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刻地認識到目前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努力培養(yǎng)高質量的人才。語文學習是一項長期的任務,要想有效地提升自身的語文知識和能力,就需要不斷地進行教學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使之更好地符合新課改的教學要求。比如在學習《田忌賽馬》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結合文章的特點,組織開展“田忌賽馬”的游戲,讓學生根據(jù)文章的內容,進行相關的表演游戲,從而有效加深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認識和理解。這篇文章內容,不僅包含了很多的語文知識,同時讓學生能夠從文章中學習到,遇到事情要學會認真觀察分析,要始終抱著科學的思想方法去思考問題。以此不斷拓展學生的學科視野,全面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注重提高語文教學備課質量
要想有效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水平,教師最需要做的就是認真做好備課工作。教師自身備課的質量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方面,教師要對實際的教學內容進行認真揣摩和分析。在備課過程中,要注意語文教材中各個單元、知識重點、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還要注重有效地結合學生關心和感興趣的內容,不斷提升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師還要考慮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怎樣結合新時代的特性,合理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教學手段,如何合理利用多媒體、網(wǎng)絡、建設模擬仿真教學環(huán)境等多種方式進行語文教學。
總而言之,科教興國已經(jīng)成為中國的基本國策,教師要認清語文教學工作對學生未來發(fā)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意義。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必須有效落實新課改的要求,對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不斷創(chuàng)新、改革、實踐、探索;在教學過程中,還要不斷吸取先進的教學經(jīng)驗和理念,不斷推進小學語文教育的改革,從而提升我國小學語文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培養(yǎng)更多、更高素質的人才。
【作者單位:泗洪縣雙溝實驗學校??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