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鳳琴
隨著全民素養(yǎng)的不斷提高,對基礎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新課程提出了自主學習這個概念。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結合自己多年來的教學發(fā)現和相關培訓,從“給足思考時間,?倡導自主學習;適時質疑問難,?倡導探究學習;平等面對學生,?倡導合作學習”這幾方面,談談幾點看法。
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是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其核心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2019年,全國科技大會強調要打好創(chuàng)新型國家建設攻堅戰(zhàn),基礎教育責無旁貸。在學習了新課程知識、參加了部編版新教材培訓和相關講座后,我更是深有感觸。
一、給足思考時間,倡導自主學習
傳統(tǒng)教育中,以教師的教為主,其典型表現是:教師在課堂上用“獨裁”的教學方法,進行“死灌硬塞、填鴨子”,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死記硬背生搬硬套,不是作為學習主體的自主活動。如果將主動積極地回答老師的問題視為課堂上參與學習活動的標志,那么這種積極性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少數優(yōu)秀學生的身上,占學生中比重最大的普通生和差生就只能當“聽眾”了,這樣就壓制了學生的主體性,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不利于學生發(fā)展自己的優(yōu)勢和特長,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1.尊重規(guī)律,主動學習
“自主學習”,是讓學生根據自然的學習規(guī)律去展開學習,尊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中自己去體會,自己去發(fā)現,自己去收獲。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嘗試解決新問題,同化新知識的一個積極構建的過程,這個過程必須靠學生自己來完成,教師不能代替學生來思考,要給學生思考的余地,不要讓學生養(yǎng)成依賴心理。
2.參與討論,主動交流
“自主學習”,是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之中來,?教師與學生之間交流,學生與學生之間交流,通過小組討論、全班討論,使學生的認知范圍不斷擴大,掌握更多、更廣泛、更全面的知識。例如:口語交際《請你幫個忙》一題,教學伊始教師先雙手抱著書讓學生幫忙開一下門,在此基礎上激疑求思,讓學生想一想,剛才老師是怎樣請求學生幫忙開門的?當你需要別人幫忙時,你會怎么說,怎么做呢?學生分組討論踴躍交流:①請求別人幫助時要使用禮貌用語:早上好,下午好,請,請問,您,您好等等②請求別人幫助時要注意選擇好對象,向能幫助你的人請求幫助。③請求別人幫助時要說清楚自己遇到的困難時什么,希望得到怎樣的幫助。學生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積極獨立地思考問題,主動探求知識,從方方面面有創(chuàng)新性地去解決問題。
3.抓住關鍵,主動思考
“自主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是告訴學生答案,而是要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主動思考、獨立思考。從給學生提出問題入手,學生會為了找到感興趣的問題的答案充滿了興奮,并不斷進行思考。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做到: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凡是學生能獨立發(fā)現的知識點,教師決不給予一丁點的提示,讓學生自己去產生思維的火花,抓住那一閃而過的靈光,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學生自始至終全神貫注,有創(chuàng)新性地參與到知識的發(fā)現、形成、鞏固的過程中去。
二、適時質疑問難,?倡導探究學習
如果沒有深入的思考,沒有潛心的研究,是很難發(fā)現問題的。疑問是探究新知識的起點。新知識的獲得,總是從疑開始,通過步步釋疑,獲得新知。小學語文課文《學與問》也很好地告訴了我們: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自動地引導學生探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暢所欲言,在交流中相互提示,相互補充,進行辨證,從而自我發(fā)現,得出結論。
三、平等面對學生,?倡導合作學習
小學語文課文《學會合作》以“合作”為話題,從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講起,闡明不論從事什么職業(yè),不論在何時何地,都離不開與別人合作。在潛移默化的熏陶中,學生也深深感受到了合作是多么的重要。其實合作學習早已經成了新課改背景下的課堂常態(tài)。
1.尊重差異,平等對待
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十個手指有長短”,在一個班集體里,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知識面都不一致,教師心里更要把這些學生放在一個平等的地位上、人格的平等上。教師在學生排座位分組時,要做個有心人,把學習水平不相同的學生組成一個小組。對組內每一個學生的優(yōu)缺點要做到心中有數,確保組內成員能發(fā)揮出自己的最大優(yōu)勢,而成員間又能夠取長補短。這樣,在課堂教學中,這一小組就可以通過合作、互助的方式進行學習活動,成員間、師生間互相討論、相互啟發(fā),都會將思維導向一個新的領域,引出一些新的觀點,這樣更有利于提高整組成績,促進組內成員的個人持續(xù)性發(fā)展。
2.明確分工,各司其職
合作學習中,切忌渾水摸魚,小組內有成員無事可干。確定學習目標后,在明確各人職責的基礎上分工合作,確?!叭巳擞惺赂?,事事有人干,不同的人干不同的事”。如排練課本劇《三顧茅廬》,出現的人物有劉備、關羽、張飛和諸葛亮、童子,根據個人特長,5名成員扮演以上人物,?剩下的成員可以依次做編劇,文字功底扎實的成員把對話描寫得更生動以豐滿人物形象;做道具,心靈手巧的成員用布、紙等來制作服飾以增加歷史時代感。小組成員間不存在誰更聰明、誰更重要的問題,大家可以互為啟發(fā)互為補充,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這樣一個良好的班集體才能形成,學生的創(chuàng)新也才有思維的源泉。
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地,天天是創(chuàng)造之時,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是學生創(chuàng)造力發(fā)揮的前提和基礎,我們的教師一定要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展學生分析、探索、實踐、質疑等能力,激發(fā)學生對學習語文的熱情和積極性,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素養(yǎng)。
【作者單位:昆山市花橋徐公橋小學??江蘇】